重庆市人民政府关于《重庆市人大常委会对〈重庆市人民政府关于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工作情况的报告〉的审议意见》研究处理情况的报告

(2023年3月29日在市六届人大常委会第一次会议上)
日期:2023年06月27日 来源:重庆人大

市人大常委会:

2022年9月27日,市五届人大常委会第三十七次会议听取和审议了《重庆市人民政府关于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工作情况的报告》。2022年10月20日,市五届人大常委会第八十次主任会议通过了《重庆市人大常委会对〈重庆市人民政府关于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工作情况的报告〉的审议意见》(以下简称审议意见),对我市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以下简称“双减”)工作提出了宝贵意见。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双减”工作,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多次作出批示,市委、市政府分管领导靠前指挥,市级有关部门通力协作,各区县党委、政府负责人全程参与,构建起“党委领导、政府统筹、部门协作、多方参与”的工作格局。在全市上下共同努力下,我市“双减”工作基本实现阶段性目标,全市课后服务参与教师达20.5万人、学生达303.4万人,学生参与率达98.33%;学科类校外培训机构压减率达99.61%,位列全国第五;通过对166万名学生及家长的“双减”问卷调查显示,学生满意度达97.8%,家长满意度达97.96%。人民日报、中央电视台、中国教育报等多家国家级媒体正向报道我市“双减”工作成效。根据《重庆市人大常委会关于增强人大监督实效的意见》要求,现将审议意见研究处理情况报告如下:

一、提高政治站位,立足大局抓整改

(一)坚持政治引领,增强整改主动性。市人大常委会高度重视“双减”工作,多次研究部署相关工作,通过深入调查研究,一针见血地指出了我市“双减”工作在政策宣传引导、校内提质减负、校外培训治理、教育综合改革等4个方面存在的问题,提出的意见建议实事求是、切实可行。市政府高度重视整改工作,进一步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双减”工作的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将“双减”工作列入年度重点民生实事,对标审议意见,以“啃硬骨头”精神推动整改落实。

(二)强化责任担当,增强整改实效性。市政府责成市教委,逐条梳理剖析,逐一查找问题症结,逐项制定整改措施,将审议意见细化为4个方面33项整改事项,形成整改方案,建立整改台账,定时间、定任务、定责任,清单化推动整改落实。截至目前,33项整改事项中,已完成整改1项,30项已转为长期坚持工作事项,2项将在2023年年底完成整改。

(三)坚持全局推动,增强整改长效性。市政府将校外培训治理纳入对区县年度考核和文明城区建设指标体系,建立由市教委牵头、18个部门组成的“双减”工作专门协调机制,统筹协调“双减”重点工作。在市教委成立校外教育培训监管处,具体承担全市“双减”日常工作;各区县教育行政部门均成立校外教育培训监管科(室),扎实推动“双减”政策落地落实。

二、积极担当作为,紧盯问题抓整改

(一)加强政策宣传引导,进一步凝聚社会共识。一是强化政策解读。2022年秋季学期以来,召开全市“双减”工作调度会议3次、工作研讨会议2次,各区县累计举办中小学书记、校长、骨干教师和培训机构负责人培训班100余次,深入解读“双减”政策。二是强化舆论引导。将“双减”工作宣传作为全市重点宣传工作任务,充分利用重庆日报、重庆电视台等主流媒体全面报道“双减”改革成效;通过家长会、致家长的一封信等形式对学生家长精准宣传“双减”政策,积极营造理解支持“双减”工作的氛围。三是强化家校社协同共育。完善家校社共育制度,优化家校社共育工作标准,依托班主任、德育专干、讲师团、志愿者等家校社共育骨干力量,强化家庭教育指导服务,提升家长的育人素养,合理规划学生成人成才成功路径,努力形成减负共识。

(二)聚焦校内提质减负,进一步提升教育教学质量。一是深入推进课堂教学提质增效。全面贯彻落实国家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全面推进学校教育教学改革,深化卓越课堂研究,培育自主探究、合作共享、互助共进的课堂学习新方式。二是建立健全作业管理机制。探索作业管理实施评价一体化机制,有效衔接和巩固课堂教学,深化作业变革,转变作业理念,优化作业设计与布置,严格控制作业总量和时长。三是全面提升课后服务吸引力。按照“一校一案”原则,优化完善学校课后服务实施方案,统筹整合校内外优质资源,探索多方参与、协调发展的课后服务供给体系,满足学生多样化发展需求,进一步提高学生和家长对课后服务的满意度、认可度。

(三)持续深化综合治理,进一步加强校外培训监管。一是进一步巩固学科类校外培训治理成果。紧盯寒暑假、法定节假日等关键节点,开展专项治理,公开发布校外培训投诉举报电话,上线“随手拍”便捷投诉举报平台,拓宽违规培训线索举报渠道,严厉打击隐形变异违规培训行为。2023年寒假期间,共检查培训机构5219所次,查处违规培训行为338起,市级层面通报14起违规典型案例。二是进一步规范非学科类校外培训机构监管。市教委等六部门联合制定出台《重庆市非学科类校外培训机构设置标准和管理指南(试行)》《重庆市非学科类校外培训机构审批流程(试行)》,明确了非学科类校外培训机构的主管部门、设置标准、审批流程,促进非学科类校外培训规范发展。三是进一步提升风险防范能力。持续推动已审批校外培训机构入驻全国监管平台,对2748家校外培训机构、3.53亿元资金实行“预收费+风险保证金”穿透式监管,对资金异动情况及时预警、分类处置,坚决防范“退费难”“卷钱跑路”等问题发生。

(四)坚持系统谋划推进,进一步深化教育综合改革。一是全面推进依法治教。规范学校办学行为,完善学校管理制度,提高学校治理法治化、科学化水平,依法严肃查处在职教师从事校外违规培训行为。严格控制义务教育阶段学校考试科目与频次,规范考试命题管理,强化学习过程评价,加强学业质量监测,合理运用考试结果,减轻学生考试压力。二是实施教育评价改革。把深化教育评价改革作为教育综合改革的“龙头工程”,建立教育评价配套政策体系、人才体系,推动扭转“唯分数”“唯升学”等不科学教育评价导向,并着眼义务教育不同学段特点,优化各类教育质量监测指标和工具,同时探索增值评价、健全综合评价,促进教育回归本质。三是切实规范招生行为。推动义务教育学校免试就近入学全覆盖,公办、民办学校同步招生,严格落实教育部关于中小学招生入学“十项严禁”规定,严禁义务教育学校通过笔试、面试等方式招生,禁止义务教育阶段公办学校招收择校生。

三、持续深化推进,全面系统抓整改

(一)在推动校内减负提质上持续加力。一是作业管理再强化。进一步健全作业管理机制,进行整体设计、一体化实施,优化作业分层分类,将作业改革融入课堂教学之中,贯穿于课前、课中与课后。二是课后服务再提升。依托教育部全国中小学管理服务平台,全面推进我市义务教育阶段学校课后服务信息化管理工作;采取“请进来、走出去”等方式,整合校内外优质资源,加大课后服务经费投入力度,切实提高课后服务科学化、规范化管理水平。三是课堂教学再提质。遵循教育发展和学生成长规律,优化教育教学设计,丰富课程资源,推动从“知识本位”向“素养本位”转变,促进课堂教学质量全面提升。

(二)在规范校外培训监管上持续加力。一是坚持固本强基,注重治理基础性。推动出台加强校外培训监管行政执法工作等系列政策文件,加强非学科类校外培训机构审批,推动校外培训机构、培训资金全面纳入全国监管平台,努力实现对培训机构、培训资金的全流程监管。二是坚持深化治理,注重治理持续性。加大对隐形变异违规培训行为的查处力度,形成持续高压态势和有力震慑,持续加强对非学科类校外培训机构监管,及时处理各类投诉举报信息、办结各类信访案件,让培训治理成效惠民有感。三是坚持创新突破,注重治理规律性。加强校外培训机构党建工作,推动培训机构党的组织和工作全覆盖;完善执法体系,制定执法清单,整合跨区域执法力量,扎实开展联合、交叉、委托执法。

(三)在促进教育更加公平上持续加力。一是加快推进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持续推进实施重庆市加快推进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三年行动计划,全面推进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区县创建,推动集团化办学改革与“双减”工作有机结合,推进学区化治理和城乡学校共同体建设,不断扩大优质教育资源总量。二是建强师资队伍。深化教师“县管校聘”管理制度改革,加大优质教师交流轮岗力度,加快补齐农村和薄弱学校师资短板,切实加强教师培训,进一步优化教师结构、提升教师能力水平。三是持续推动家校社共育。开展家庭教育指导和培训,引导家长遵循学生成长规律,树立正确的育人观,营造家校社共同参与“双减”工作、共同支持教育事业发展的良好氛围。

特此报告。

扫一扫,分享到手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