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市人大教育科学文化卫生委员会对《市政府关于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工作情况报告的审议意见研究处理情况的报告》的审查意见
(2023年3月29日在市六届人大常委会第一次会议上)
市人大常委会:
2022年10月20日市五届人大常委会第八十次主任会议审议通过了《重庆市人大常委会对〈重庆市人民政府关于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工作情况的报告〉的审议意见》(以下简称审议意见),送市政府研究处理。为确保审议意见落到实处,根据监督法、重庆市实施监督法办法的相关规定,市人大教科文卫委及时开展跟踪督办,先后赴渝中区、渝北区、两江新区调研,实地查看小学、中学、人大代表之家,并召开座谈会听取了市教委、部分区县和学校情况汇报,与部分教师、培训机构负责人、区人大代表、群众代表座谈交流,委托西南大学基础教育研究中心、重庆日报聚焦审议意见落实情况开展跟踪调查,多角度了解“双减”工作情况。在此基础上,对市政府审议意见研究处理情况的报告进行了认真审查,现提出如下审查意见。
委员会认为,市政府及其相关部门高度重视审议意见研究处理工作,认真对照审议意见要求,逐一梳理研究,制定整改措施,落实整改责任,积极推进审议意见整改落实,取得初步成效,原则同意市政府报告。在“双减”政策宣传解读方面,对教育行政部门、学校、培训机构等主体开展政策培训宣讲,运用新闻媒体正向宣传报道我市典型经验、改革成效,通过落实工作标准、构建常态化运作机制、强化指导服务等推进家校社共育。在校内教育提质增效方面,通过推进优质资源扩展行动计划、落实国家课程标准、培育课堂学习新样态、探索作业管理实施评价一体化新机制等,促进教学质量提升。完善课后服务实施方案、不断满足多样化需求。在校外培训治理方面,开展违规培训专项治理,拓展投诉举报渠道,通过暗访督查、联合排查、增加执法力量、组织执法培训、实行资金穿透式管理等加强校外培训监管。出台非学科类培训机构管理相关文件,引导、促进其规范发展。在教育综合改革方面,加强教育系统法律法规的宣传普及、违规行为的督导惩治,持续推动教育评价改革。
委员会通过跟踪督办发现,我市“双减”工作虽取得了阶段性成效,但与党中央、国务院要求相比仍存在一些明显问题。一是家长焦虑未能有效化解。因当前考试成绩仍是升学重要依据,家长担心孩子不能升上理想的高中和大学,初中毕业实行普职分流,但实践中仍存在对职业教育有歧视、与普通教育贯通不畅等问题(如立信职业中学校长反映,3/4的中职毕业生不愿直接就业、选择继续考读高职),家长对升学、就业的深层焦虑仍然较重。加上目前学校对学习有困难的学生普遍缺乏有效的个性化补差机制,造成学科类培训仍有一定市场,培训隐形变异现象客观存在,费用明显上涨,部分家长培训支出不减反增。如西南大学基础教育研究中心问卷调查显示,44.3%的家长表示孩子仍在进行学科类校外培训。二是中小学择校现象依然存在。有家长反映,部分学校与培训机构通过提前组织考试、将各类证书作为入学依据等勾连招生、生源互送的利益链条仍未完全斩断。三是教师的减负赋能还需加强。目前教师普遍感到工作时间较长、教学标准提高、身心负担偏重,没有更多精力用于备课研究、能力提升和个人休息,如何平衡好“双减”背景下教师新增压力和专业提升是亟待解决的现实问题。重庆日报调研了解到,90%的教师反映学校在减轻教师负担上没有明显举措。
委员会认为,“双减”工作是一项长期任务、系统工程,需要政府、学校、社会等多方联动、持续发力、久久为功。今年是“双减”工作攻坚之年,明年是实现党中央、国务院提出的“学生过重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家庭教育支出和家长相应精力负担1年内有效减轻、3年内成效显著”目标的最后一年,建议市政府及相关部门强化政治责任,切实履行职责,加强工作统筹,加大工作力度,拿出具体措施,推动“双减”落地落实。一是持续强化宣传引导。精准聚焦学校、教师、家长、培训机构等社会各方密切关心、关注的内容,做好政策解读,加大正面案例宣传,总结推广好的经验做法,积极引导各方主体转变观念,树立正确的教育理念,尊重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和教育规律,让教育回归学校、教学回归课堂,逐步消除减负疑虑,形成全社会、各领域共同支持“双减”政策的良好舆论氛围和社会环境。二是持续提升教育教学质量。开展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工作评估,总结经验、完善政策,全面促进教育优质均衡发展。进一步强化学校主阵地、课堂主渠道的作用。加强特色教育探索,创新提升教学质量,关注学生个体差异,因材施教、分类指导,建立健全学习困难学生的补习辅导机制,让学生回归校园,在校内“吃饱”“吃好”,减少参加校外培训的需求。严格遵循课后服务自愿原则,针对学生不同需求调整服务时间、改进课程设置。对标“双减”新要求,切实提升教师学习能力,同时完善相关激励机制,推动减负可持续。特别值得一提的是,要依法依规审慎有序推进“公参民”学校后续治理,加强市级层面统筹协调,做好两年过渡期满后的人员编制、教师待遇、经费保障等相关工作,确保各学校运行平稳,保障学校办学质量。三是持续加大隐形变异违规行为查处力度。进一步加强执法统筹,强化部门间信息互通共享,开展跨区域联合执法,统筹运用各种方式方法,加大对“一对一”“高端家教”等违规培训的整治力度,实现全市统一步调、严格监管,防止违规培训反弹。四是持续深化教育改革。明确与落实政府、学校、家庭在教育综合改革中的职责,坚持综合治理、系统推进,真正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健全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机制,在教学、升学等不同阶段强化评价结果运用,完善考试招生制度,通过科学设置考试难度、增加德智体美劳的升学权重等,多维发力、减轻学生压力。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杜绝签协议、与培训机构勾连等违规争抢生源现象,对“掐尖”行为零容忍,促进教育公平。继续推进普职协调发展,多措并举提高职业教育质量和水平,优化普职分流政策,因地制宜、合理规划中职学校和普通高中的招生规模,畅通职教学生成才通道,增强职业教育吸引力。五是建议充分发挥人大监督作用,持续跟踪问效,通过组织市人大代表视察、委托第三方评估等方式,对“双减”工作三年成效进行跟踪监督,进一步推动各项政策举措落到实处。
特此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