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市人大财政经济委员会重庆市人大常委会预算工作委员会关于西部科学城重庆高新区2022年预算执行情况和2023年预算备案审查情况的报告

(2023年3月29日在市六届人大常委会第一次会议上)
日期:2023年06月27日 来源:重庆人大

市人大常委会:

根据《重庆市预算审查监督条例》和《重庆市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重庆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行政管理事项的决定》有关规定,市人大常委会预算工委依法对西部科学城重庆高新区2022年预算执行情况和2023年预算报告(以下简称“预算报告”)进行了预先审查,2023年3月3日,市六届人大财经委第一次会议审查了西部科学城重庆高新区预算报告,表决通过了备案审查报告。现将备案审查情况报告如下。

一、2022年预算执行情况

(一)一般公共预算

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完成29.4亿元,同口径增长0.3%,其中:其中税收收入完成22.6亿元,同口径下降13.6%;非税收入完成6.8亿元,增长237%。加上级补助38.2亿元、债务转贷收入5.1亿元、调入资金17.4亿元、上年结转4.6亿元,收入总计94.7亿元。一般公共预算本级支出85亿元,加上解上级支出1亿元、安排预算稳定调节基金4.8亿元、结转下年3.9亿元,支出总计94.7亿元。

(二)政府性基金预算

政府性基金预算收入260.5亿元,其中:上级补助108.8亿元、债务转贷收入138.7亿元、上年结转13亿元。政府性基金预算本级支出227.8亿元,加上解上级0.1亿元、调出资金用于平衡一般公共预算16.6亿元、结转下年16亿元,支出总计260.5亿元。

(三)国有资本经营预算

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本级收入1.2亿元,为国有企业上缴经营利润,加上年结转38万元,收入合计1.2亿元。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本级支出0.4亿元,加调出资金用于一般公共预算支出0.8亿元、结转下年28万元,支出总计1.2亿元。

财经委认为,2022年,面对多重超预期因素叠加冲击和经济下行压力加大等复杂形势,西部科学城重庆高新区管委会及其财政部门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中央重大决策部署和市委市政府工作要求,认真落实市人大常委会关于预算备案审查提出的意见建议,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加力提效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不断强化收入征管,大力盘活存量资金,积极争取政府债券、转移支付资金支持,增强财政统筹能力。严格落实政府过“紧日子”要求,持续优化支出结构,聚焦保障科技创新、产业发展、基本民生等重点领域,确保支出强度。进一步完善预算管理,推动预算和绩效管理融合,预算编制科学化、精细化水平持续提升,预算执行约束力进一步增强,财政运行总体平稳。

二、2023年预算情况

(一)一般公共预算

一般公共预算收入32.4亿元,同比增长10%。其中:税收收入27.1亿元,同比增长19.9%;非税收入5.3亿元,同比下降22%。加上级补助13.6亿元、动用预算稳定调节基金5.1亿元、上年结转4亿元、调入资金29.5亿元、债务转贷收入2亿元,收入预算总计86.6亿元。一般公共预算本级支出拟安排83.6亿元、加专项上解上级支出1亿元、债务还本支出2亿元,支出预算总计86.6亿元。

(二)政府性基金预算

政府性基金预算上级补助收入80亿元,加上年结转16亿元、债务转贷收入5亿元,收入预算总计101亿元。政府性基金预算本级支出拟安排67.3亿元,加调出28.7亿元用于弥补一般公共预算缺口、债务还本支出5亿元,政府性基金支出预算合计101亿元。

(三)国有资本经营预算

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收入预算1.2亿元,加上年结转28万元,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收入总计1.2亿元。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本级支出拟安排0.3亿元,加调出0.9亿元用于弥补一般公共预算缺口,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支出总计1.2亿元。

财经委认为,西部科学城重庆高新区提出的2023年预算,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深入落实中央和市委经济工作会议部署要求,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收入预期与经济发展相适应,支出安排聚焦科技创新、产业发展、城市建设,统筹兼顾、重点突出、措施可行,符合预算法及《重庆市预算审查监督条例》的规定,同意西部科学城重庆高新区提出的2023年预算。

三、对财政工作的意见建议

今年是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开局之年,是新时代新征程新重庆发展的关键之年。为做好2023年预算执行和财政工作,财经委提出以下建议:

(一)提升财政保障能力,充分发挥创新发展示范作用。

抢抓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西部陆海新通道建设等重大机遇,深入落实“十项行动”,加强政策对接,深化对口合作,争取更多政策、项目落地实施,在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新重庆建设上勇担当、走前列。立足科学城“科学之城、创新高地”的功能定位,深刻把握创新制胜工作导向,加强战略科技力量建设,加大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力度,加快营造一流创新生态,加速打造科技创新策源地。持续加大财政科技创新投入,提升社会研发投入,完善多元科技投入体系。推动科技生成产业、赋能产业,培育壮大战略性新兴产业,推动传统优势产业转型升级,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创新运用产业发展基金、投融资等体制机制,引导撬动社会资本,积极扩大有效投资。充分发挥财政保障作用,推动高标准建设交通基础设施,高品质布局教育、医疗等公共服务资源,不断提升城市品质。

(二)强化预算管理,提升资金效益和政策效能。认真落实“积极的财政政策要加力提效,注重精准、更可持续”要求,做好财政精细化管理工作,细化预算编制、强化预算约束,加强对所属街镇和部门(单位)财政财务收支行为的监管。依法加强收入征管,加强财政资源统筹,充分发挥各类资源、资产、资金效益。优化组合财政政策工具,着力助企纾困,大力提振市场主体信心。树牢过紧日子思想,从严控制一般性支出,进一步优化支出结构,确保重大战略任务顺利推进,民生领域有效保障。深化预算绩效管理,健全重大政策和项目立项预算绩效评估机制,提高绩效评价质量,强化绩效评价结果运用,提高资金使用绩效。强化“数字财政”系统支撑,推进预算管理一体化系统全面运用,以数字化推进预算管理现代化。

(三)稳妥防范化解风险隐患,增强财政可持续和抗风险能力。按照“更好统筹发展和安全”要求,平衡好促发展与防风险的关系,加强财政承受能力评估,保障财政可持续和政府债务风险可控。依法管理政府债务,健全“借用管还”全过程政府债务管控机制,加强对风险隐患的研究和排查。严格落实“资金跟着项目走”的原则,做好专项债券项目储备和前期工作,进一步提高项目储备质量,加快资金使用进度。加强专项债券项目资金绩效管理,做好债券资金安排与项目建设计划的有效衔接,着力提高债券资金使用效益。坚决遏制新增政府隐性债务,扎实做好存量隐性债务化解工作,防止出现系统性风险。

特此报告。

扫一扫,分享到手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