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人力社保局2022年工作情况报告

日期:2023年06月28日 来源:重庆人大

2022年,全市人力社保系统深学笃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紧紧围绕迎接党的二十大和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这一主线,在市委、市政府坚强领导下,在市人大常委会的监督指导下,坚决落实疫情要防住、经济要稳住、发展要安全的要求,主动作为、克难奋进,“人社先锋”在稳就业、战疫情、助发展中破浪前行,“人社画卷”在平台建设、工程实施、品牌铸造中奋力铺展,“人社声音”在国家层面、市级层面、社会层面协同唱响,各项工作取得新成效、展现新气象。13项工作在全国会议上作经验交流,15项经验被人社部等国家部委简报刊载,3个集体、3名个人获评全国人社系统先进集体和先进工作者,我局连续9年在市级部门年度考核中位列一等。现将相关情况报告如下。

一、坚持凡是发展所需、必尽人社所能,服务大局更有力度

一是同心共进推川渝合作。全系统114个合作协议聚势赋能,部省市战略合作协议97项任务持续推进,40项“川渝通办”事项高效运行,全年互办业务48万件;签署成渝双核人社合作协议,出台15条举措支持高竹新区改革创新发展。二是真金白银稳经济大盘。推出79项“降缓返补扶”人社政策包,惠及市场主体11.6万家。全年为1.3万户困难企业阶段性缓缴社保费40亿元,为28.9万户企业降低失业保险费30亿元。联合41家银行实施“减息让利援企稳岗”行动,为近7000家企业减息让利3.1亿元,稳岗24万个;协助智能终端产业招工27.9万人。出台人社领域应对疫情影响19条硬核措施,开发临时防疫公益性岗位9611个。三是把薪助火强人才支撑。深入实施“重庆英才计划”,开展“百万英才兴重庆”系列活动270余场,全年引进人才6.2万人、同比增长5.5%;招聘事业单位工作人员1.9万人,同比增长4.1%;新招博士后1066人、同比增长5%,出站留渝率达88%,围绕战略性新兴产业开展研究占比达89%。“满天星”行动计划引进急需紧缺人才5000人,培养软件领域专技人才6320人。全市专技人才225万人,高、中级职称占比50%;全市技能人才503.2万人,高技能人才占比31.4%。

二、坚持拉升获得感、托举幸福感,民生工作更有温度

一是就业形势稳中有进。全市城镇新增就业70.7万人,完成全年目标的117.8%;城镇调查失业率5.4%,低于年度控制目标0.1个百分点,优于全国平均水平0.2个百分点。27.7万重庆籍应届高校毕业生年底就业率97.6%,同比增加1.1个百分点。全市793.7万农民工实现转移就业,市内就业占比增至64.7%。促进79.9万名脱贫人口就业,超目标任务4.8万人。退役军人、残疾人、退捕渔民、去产能职工就业保持稳定。二是参保扩面量质齐升。深入实施全民参保计划,全市城乡养老、失业、工伤保险参保人数达2572万人、614万人、753万人,分别完成全年任务的104%、100%、105%;基本养老保险参保率升至97%。全市社会保障卡持卡人数3590万人,电子社保卡领用1593万人。三是劳动关系和谐稳定。新培育“和谐同行”企业100户,新评定AAA级和谐劳动关系企业133户;获评全国和谐劳动关系示范企业14户、示范园区2个。出台高温天气下、疫情背景下劳动者合法权益保障举措20余条,完善女职工生育假、育儿假等劳动权益保障政策。全年处置农民工欠薪案件1061件、涉及1.2万人、金额1.57亿元,分别同比下降40%、39%、38.8%。全市劳动人事争议仲裁结案率97.2%,劳动保障监察举报投诉结案率100%。

三、坚持于要处破题、向难处攻坚,改革创新更有深度

一是推动“试点”变“亮点”。在全国首批启动新就业形态就业人员职业伤害保障试点,覆盖7家试点平台企业22.5万人;首批开展社保卡“一卡通”应用试点,形成“105+40”应用目录。全面完成国家级和谐劳动关系综合配套改革试点任务,经验被中组部选编为典型教学案例,并作为中国干部网络学院通识课程上线;打造全国首个和谐劳动关系示范镇。二是推动“先行”变“先成”。建设全国首个“智能+技能”数字技能人才培养试验区,全市培育数字技能人才5万人、总量增至66万人。在全国率先完成县以下事业单位职员首轮等级晋升,惠及1.6万人。建立绩效工资“总量+”和“+总量”激励体系,允许“一事一议”确定薪酬方案。全面深化公立医院薪酬制度改革,创新建立“2+2”薪酬结构,加大对医疗卫生人才队伍的激励。三是推动“探路”变“拓路”。体系化实施卓越工程师培养集聚行动,开展育苗、启航、赋能、攀登、海聚、传承6个专项引育,启动全国首个卓越工程师大赛。千名高层次科研人员顶岗培养首批选派203人;促成119名退休“双高”人才助力乡村振兴。聚焦战略性新兴产业,新增工业设计、数字技术、绿色低碳等6个职称专业。构建“1+1+3+N”新就业形态政策体系,实现重点平台企业用工指导全覆盖。

四、坚持以“大工程”推动“大发展”,人社服务更有效度

一是把握数治之变,抓好“智慧人社”。推动业务流程再造和信息系统重塑,建成人社“数据池”,开发完成内部业务217个,实现跨业务跨层级跨地区跨部门数据大贯通。206项政务服务和高频业务“一网通办”,全年提供服务6400万件次。创设人社西部(重庆)数据实验室,组建汇人大数据公司,着力构建数网、数治、数脑、数营、数盾5大支撑体系。二是把握形势之变,抓好“就业增效”。“一库四联盟”提质增效,动态集成全市2100多万劳动力就业需求及100万余户企业用工需求,培育劳务经纪人、创业导师、职业指导师等2.6万名,精准服务544万人次。建成零工市场(驿站)74个,新增就业帮扶车间88个;助力400万农民工返岗复工;917个以工代赈项目吸纳3.8万人次参与工程建设,发放劳务报酬2.8亿元;开展补贴性职业技能培训28.5万人次,与重点产业对接率超81%。三是把握结构之变,抓好“社保提质”。以大数据比对分析促精准扩面、联动扩面,城镇职工与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参保结构比例优化为56∶44。职业年金覆盖2.5万户机关事业单位、84.2万人,企业年金覆盖1568家企业、28.4万人。全域实施个人养老金制度,已开立个人账户68万人。四是把握动能之变,抓好“人才强链”。建立涵盖全市重点产业、33条产业链、30万名高层次人才的产才大数据平台,构建“七彩”人力资本价值评估模型,发布人才流动综合指数,形成引人用才“晴雨表”,加速人才链与创新链、产业链深度融合。五是把握市场之变,抓好“千亿跃升”。筹备中国·重庆人力资源服务产业园三期建设,新建江北区等3个市级产业园,形成“1+8+N”产业园矩阵发展体系。全市人力资源服务机构超过3000家,从业人员超过3万人,全年营业收入超过800亿元、同比增长30%。

五、坚持内提品质、外树形象,品牌建设更有亮度

一是就创品牌协同发力。做亮“就在山城·渝创渝新”就业创业品牌,开展“重庆英才·职等您来”网络直播招聘50场;发放创业担保贷款56.9亿元,直接扶持创业3万余人,带动就业10万人。“大创慧谷”开展就创活动2400余场,服务大学生等青年就业创业60余万人次。累计培育劳务品牌126个,重庆在全国荣获“品牌培育奖”,“大足雕客”上榜全国知名劳务品牌,“山城玻璃工”“云阳面工”等享誉全国。做强“巴渝工匠”品牌,新建高技能人才培训基地、技能大师工作室69个,首次评聘特级技师14名。二是社保品牌靶向发力。做实参保“直通车”品牌,推行新开办企业参保登记、注销等5项“一件事一次办”,困难群体代缴、退捕渔民缴费补贴等7项“免申即享”,35项业务“全渝通办”,72项业务网上办、掌上办;工伤保险联网结算全市全覆盖;全年无感认证社保待遇资格717.5万人,大数据认证比例达92.3%,高出全国平均水平30%。三是人才品牌聚焦发力。打造全国首家数字经济人才市场,“一库四中心”人才图谱品牌吸纳市内外30万名高层次人才建档入库,拓展重庆英才服务品牌,重庆英才“渝快办”服务事项增至69项,上线英才服务热力图,全年提供“一站式”服务26.9万人次、同比增长1.2倍,服务好评率99.7%。四是智库品牌多点发力。中国重庆人力资源服务产业发展研究院首批遴选核心专家20名、签约专家80名;组建就业领导小组专家智库,成立就业研究院。

六、坚持底线思维、忧患意识,安全稳定更有厚度

一是基金运行总体平稳。扎实开展社保基金管理提升年和经办风险防控强化年活动,全年养老、失业、工伤保险基金总收入1846亿元,总支出1640亿元,收支总体平衡;累计结余1775亿元,同比增加206亿元。职业年金累计划拨投资504亿元,实现收益36.7亿元。分批划转400亿元基本养老保险基金委托投资,累计实现收益28.6亿元,年化收益率4.52%,实现了基金保值增值。二是信访矛盾有效化解。在全市率先出台人力社保领域信访听证规定,全市人社系统办理群众信访事项4.6万件次、5.6万人次,分别同比下降3.3%、4.2%;242件“治重化积”案件全部化解;重复信访率降至4%,较全市平均水平低19个百分点。三是法治人社强基固本。创新法治综合评估机制,构建评估指标体系726项;开展法治人社示范创建活动;推进社会保障卡“一卡通”服务管理条例等制定、修订;实施合同和招标文件法治审核制度;联合开展川渝人社普法宣传月活动,为人社事业高质量发展夯实法治保障。

虽然2022年工作取得了明显成效,但也还存在就业总量压力大与结构性矛盾并存、社保基金收支平衡压力较大、根治欠薪难度依然较大等问题。下一步,全市人力社保系统将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以党建为统领,以数字化改革为引领,重点围绕稳进增效、除险清患、改革求变、惠民有感“四个导向”,实施就业“稳存量、扩增量、提质量”、社保“全覆盖、优结构、稳增长”、人才引育“巩固、拓展、升级”三大行动;打造即时感知、科学决策、主动服务、高效运行、智能监管的“1+5+2”数字人社体系,推动人社数字化改革取得变革性实践、突破性进展、标志性成果;织密扎牢基金安全、劳动关系、信访稳定、宣传舆论“四张安全网”;完善区域合作促发展、收入分配促共富、公共服务促均等“三大机制”;打造“智慧人社”、人社西部数据实验室、“一库四联盟”等数据平台,拓展“15+5”人社便民服务圈,切实提升数智治理能力和公共服务水平,为现代化新重庆建设贡献人社力量。

扫一扫,分享到手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