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水利局2022年工作情况报告

日期:2023年06月28日 来源:重庆人大

2022年,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和市人大的监督指导下,市水利局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认真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治水重要论述和对重庆工作作出的系列重要指示要求,按照市第六次党代会和市委六届二次全会部署,真抓实干、服务大局、勇开新局,全年争取各类中央水利资金137亿元、同比增长19.1%,完成水利固定资产投资257.1亿元、同比增长28.7%,完成全口径水利投资261亿元、同比增长39.2%,均创历史新高;河长制、水利建设两项水利行业纳入国务院督查激励事项均获国务院督查激励;落实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再获国务院考核优秀等次;在市级党政机关目标管理绩效考核中排名全市政府系统前列、处在优秀序列,各项工作扎实有力,推动全市水利高质量发展取得新成效。

一、重点水利工程建设全面提速

国家“150”重大工程藻渡、向阳大型水库去年9月获可研批复并接连开工,创造同月开工2座大型水库的“重庆纪录”;渝西水资源配置工程提前半年实现工程投资和形象进度“双过半”,跳蹬水库主体工程加快建设。《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水安全保障规划》升格为国家级规划并印发实施,10座大型水库、长江干流防洪三期、11条主要支流治理及长征渠、渝南、重庆中部水资源配置工程等一大批“联网”“强链”项目纳入规划清单,大滩口扩建、平邑大型水库等“十四五”规划项目基本完成必要性及规模论证;《重庆市水网建设规划》启动编制,无缝衔接国家水网建设纲要;重庆水网建设首次纳入市政府督查激励事项,实现国家水利督查激励事项的上位对接和有效承接。全年新开工水源工程19座,完成中小型水库前期工作65座、大江大河治理11公里、中小河流治理242公里;落地国家级水美乡村试点7个,试点数量居全国前列。

二、极端罕见旱情实现有力应对

面对罕见旱情,在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的亲自部署和相关市领导的调度推动下,立足抗大旱、抗长旱,落实“精准范围、精准对象、精准措施”要求,及时启动水旱灾害防御应急响应,组建26个工作组深入区县蹲点督导、巡回指导,引导3万余名干部投入抗旱保供水一线。通过因地制宜合理调水、管网延伸、新辟水源、应急送水等措施,及时解决131.3万人、62.88万头大牲畜因旱造成的饮水困难,坚决守住了不发生农村人口因水返贫和不发生整村连片缺水两条底线,挽回粮食损失5.53亿元,李国英部长来渝调研指导抗旱工作时给予高度肯定。加强监测预警,全覆盖、常态化开展防洪风险点防御演练,科学开展水库群联合调度,成功应对7次区域暴雨天气过程、34次中小河流超警超保洪水和旱涝急转严峻形势。

三、乡村振兴水利保障水平持续提升

持续实施农村饮水安全“一改三提”行动,建设农村供水工程706处、完工495处,有效提升326万人饮水条件;农村自来水普及率由83%提升到89%,千人以上供水工程覆盖农村人口比例由71%提升到75%,规模化人口覆盖比例由49%提升到57%。实施中型灌区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项目10个,打造西南山地特色多功能灌区,新增、恢复灌溉面积9万亩。向18个脱贫区县、4个国家级乡村振兴重点县、17个市级乡村振兴重点帮扶乡镇倾斜支持水利政策项目资金。推广以工代赈项目83个,累计吸纳劳动力2.5万余人,发放劳务报酬约2亿元。实施移民后扶项目897个,市级示范项目34个,水利部后期扶持资金绩效评价等次为“优”。

四、三峡后续工作提质提效

完成2023—2025年三峡后续项目库编制,批准入库项目672个,总投资505亿元。下达三峡后续资金69.4亿元,实施项目486个、项目开工率100%,完成投资86.8亿元、投资完成率93%。开展三峡库区接续政策调研,初步明确着力方向,得到水利部重视支持。实施消落区生态修复试点示范工程,消落区土地耕种现象基本禁绝。全面落实移民安置区高切坡和蓄退水影响监测措施,三峡水库蓄退水连续13年实现“零重大安全事故、零伤亡”。14个库区区县联动开展全国对口支援三峡库区三十周年主题宣传活动,对口支援省市24批、232人次来渝考察互访,到位无偿援助资金2.1亿元。

五、水资源、水环境、水生态治理统筹推进

编制完成嘉陵江、乌江等9条跨省河流生态流量保障方案。江津、黔江等6个区县完成县域节水型社会达标建设。市委、市政府印发《全面强化河长制工作实施方案》。市委书记、市长共同签发第4号市级总河长令,市、区县政府常务会议定期调度落实情况,市级河长带头巡河查河46次,带动各级河长巡河83万人次、处置问题3.4万个;高标准启动永川临江河全国幸福河湖建设、推进25条市级示范河流建设;“智慧河长”系统建设得到央视新闻联播关注报道;川渝两地携手跨界河流联防联控联治获评“成渝地区协同发展创新案例”。全市地表水总体水质为优,74个国考断面水质优良比例达到98.6%、超国家考核目标1.3个百分点,长江、嘉陵江、乌江干流重庆段水质稳定达到II类。新增治理水土流失面积1617平方公里,全市水土保持率和水土保持功能持续提升。持续开展河道“清四乱”,清理非法占用河道岸线17.6公里,拆违28.8万平方米。长江经济带小水电清理整改攻坚全面完成。

六、水利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持续深化

争取市政府出台《重庆市深化水利投融资改革创新十条政策措施》,与国开行、农发行等金融机构联合出台支持水利建设政策措施,在全市掀起水利投融资改革热潮,推动全年落实水利建设资金近280亿元、增长47%,其中落实政府债券52亿元、增长160%,利用银行贷款及金融工具70亿元、增长50%,吸引社会资本15亿元、增长17%,均为历史最高,为稳定全市经济大盘作出了积极贡献。加大水利放管服改革力度,不断优化营商环境,市级依申请类政务服务事项办理时限不断压缩、全程网办率提高到100%,水土保持全流程协同监管机制和全链条监管信息共享平台初步建立。小型水库管理体制改革任务全面完成。取水许可告知承诺制持续实施。农业水价改革有序推进。完成水权交易2例,首次实现“零”的突破。

七、水利法治建设深入推进

高度重视水利法治建设,切实履行法治政府建设第一责任人职责,将法治建设摆到事关工作全局的突出位置。认真学习宣传贯彻习近平法治思想,通过局党组(扩大)会议、局党组理论学习中心组等多次组织专题学习研讨,带头依法办事、依法行政。持续深化长江保护法贯彻实施,修订完成《重庆市三峡水库消落区管理办法》。深入贯彻落实全面依法治国、全面依法治市决策部署,制定中央依法治国办实地督察反馈意见中的涉水问题整改方案,并督促高质量完成整改任务;制定年度水利政策法规工作要点,印发水利体制机制法治管理任务分工,分解《重庆市法治政府建设实施方案(2021—2025年)》涉水任务,逐项细化落实措施。将推进法治建设情况纳入处室(单位)年终述职内容,推动述法工作与年度述职考核深度融合。对重大行政决策、规范性文件、采购合同等全面落实局法制机构和法律顾问合法性审查制度,坚持科学民主依法决策。组织新提任领导干部和局机关、局属事业单位干部职工法治理论知识学习考试,参考率、合格率均为100%。自觉接受监督,办理人大代表建议、政协提案71件,行政应诉案件2件。

八、水利行业安全信访总体稳定

深入开展水利建安行动,下达整改指令书1256份、处罚决定书411份、责令停工30家;常态化开展水利安全隐患日常排查,检查水利工程7841个,安全隐患整改率99.4%。完成小型病险水库除险加固190座,超目标任务73.7%;建设更新1349座小型水库雨水情测报和1125座大坝安全监测设施。抓实移民信访矛盾纠纷排查和积案化解,落细稳控措施,坚持敏感时段战时工作机制,稳妥处置各类信访矛盾和问题,实现党的二十大等重大敏感时期进京“零上访”。不断落实全国全市疫情防控要求,因时因势科学制定全市水利系统防控政策,实现疫情防控平稳转段,将疫情影响降到了最低。

回顾过去一年,我们的工作虽然取得了一些成效,但也还存在一些不足,主要表现在:一是推动全市水利高质量发展的氛围仍然不浓,部分区县对水利工作的重要性、紧迫性认识不足,部分同志工作的眼界不宽、本领不高,抓发展的思路目标不清晰,抓落实的举措手段不够有力。二是全市水安全保障不平衡不充分问题依然存在,水生态治理任务艰巨,安全稳定压力较大,项目量小质弱的局面和工程性缺水的短板仍未发生根本性转变。

2023年,我们将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深入贯彻党的二十大的精神,聚焦推动高质量发展、全面推进乡村振兴、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统筹发展和安全等涉水主要任务,按照市委、市政府工作要求,突出“稳进增效、除险清患、改革求变、惠民有感”工作导向,立足“人水和谐”实际,抢抓机遇,提振信心,深化改革,赛马比拼,以实干实绩交出水利高分报表,全力以赴为新时代新征程新重庆建设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扫一扫,分享到手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