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卫生健康委2022年工作情况报告

日期:2023年06月28日 来源:重庆人大

2022年,重庆市卫生健康委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认真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市委、市政府工作要求,慎终如始抓好疫情防控,全面推进卫生健康事业高质量发展,圆满完成全年各项目标任务。

一、全力应对疫情防控大战大考

一是因时因势优化防控措施。先后制定7版常态化监测方案、中心城区“1+14+1”应对处置预案,稳妥处置本土疫情349起,组派支援西藏、四川、贵州核酸检测队3支1040人次,支援吉林、上海、西藏、内蒙古医疗队4支2031人次。参加市政府新闻发布会60场,发送疫情防控手机短信16亿条。下半年,面对抗疫3年来规模最大的本土疫情,开展大规模核酸筛查25轮、10亿人次;紧急建设市级方舱医院6家、区县级方舱医院61家,30万医务人员夜以继日,转运救治患者17.2万例。全人群新冠疫苗接种率90.1%,60岁以上人群接种率92.2%。二是平稳有序实现过渡转段。建立“发热门诊+定点医院+亚定点医院+二三级医院”救治体系,设置发热门诊(诊室)1416个、重症床位(含可转化床位)8898张,用一个多月时间度过重症治疗高峰,用不到两个月时间实现疫情防控平稳转段。国务院副总理孙春兰实地调研指导重庆疫情防控工作,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督导组多次点赞重庆卫生健康系统是疫情防控的“主力军、冲锋队”。

二、着力推进优质医疗资源均衡布局

一是推进成渝地区卫生健康一体化发展。加快共建国家儿童区域(西南)医疗中心。共同组建医疗专科联盟90个、远程医疗协作网287个,实现1609家医疗机构电子健康卡“扫码互认”。开展毗邻地区120车辆跨界服务307次。检查检验结果互认项目扩展至112项、互认160万例次。二是加快优质医疗资源扩容。获批国家区域医疗中心建设项目4个、省级区域医疗中心建设项目3个。争取到位中央资金10.5亿元、专项债券资金12.92亿元,10家市属医院新院区开工建设。三是推动“一区两群”协调发展。新增三甲医院6家,实现二甲医院区县全覆盖。16家县医院纳入国家“千县工程”。建设专病诊疗中心22个,创建“六大中心”医疗机构226家。建立三级医院对口帮扶14个区县医院机制,开展远程诊疗50万人次。四是强化基层卫生能力建设。评选甲级基层医疗机构44家。推广卫生适宜技术99项。选派二级医院专家支援乡镇卫生院,大病专项救治病种保持在33种。居民规范化电子健康档案覆盖率61%。村(居)公共卫生委员会覆盖率100%。

三、持续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

一是公立医院改革有进展。黔江区成功获批中央财政支持公立医院改革与高质量发展示范项目,遴选市级率先推动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医院15家,开展紧密型城市医疗集团试点3个。推动卫生专业技术职称改革,全面推开公立医院薪酬制度改革,核准使用市级医院人员总量1000个。深化药学服务改革,67家医院开设药学门诊,107家医院开展临床药师驻科服务。二是“县聘乡用”改革有突破。创新人员使用、调配、考核、激励机制,994名“县聘乡用”人员下沉基层,获评2022年度全国“推进医改 服务百姓健康”十大新举措。深化医共体“三通”建设,40个区县建立“资金池”17亿元。医共体内“上下级用药衔接”改革实现区县全覆盖。三是公共卫生领域改革有创新。启动疾控体系改革,获批组建重庆市疾控局;在全国率先开展等级疾控机构创建,确定首批三甲疾控机构创建单位4家。处置紧急医学救援62起、突发公共卫生事件27起。成功处置全国内地首例国外输入猴痘疫情。

四、全面实施健康中国重庆行动

健康中国重庆行动“国考”获优秀等次,排名全国第十。一是加强健康教育。举办首届“健康中国重庆行动知行大赛”,打造“健康中国巴渝行”等健康科普品牌。普及国民营养计划,跟踪评价食品安全国家标准14项,修订地方标准8项。居民健康素养水平提升至29.06%。二是营造健康环境。深化爱国卫生运动,创建国家卫生区(县)30个、国家卫生乡镇55个,申报健康乡镇50个。创建健康企业91家,组建职业健康管家服务团队56个;建成尘肺病康复站91个,管理尘肺病患者20883人。三是强化健康管理。启动初二年级在校女学生 HPV疫苗接种,开展高血压、高血糖、高血脂“三高”共管试点,建设三级肿瘤防治网络,重点地方病控制和消除率100%,糖尿病规范管理率65.55%,严重精神障碍患者规范管理率92.1%,结核病发病率首次下降到60/10万以下。

五、传承创新发展中医药事业

一是完善中医药服务体系。市中医院入选国家中医药传承创新中心项目,建设国家中医特色重点医院2家,组建国家中医疫病防治队和紧急医学救援队。新增三级中医医院1家,区县二甲中医医院覆盖率92%。二是提升中医药服务能力。新增全国名中医3人、青年岐黄学者1人、重庆市名中医60人,国家中医优势专科5个、中医名科20个,建设市级中医药重点学科42个,实施首批中医药创新团队建设项目10个、培育项目8个,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村卫生室(社区卫生服务站)中医药服务率分别达99%、89%。三是发挥中医药特色优势。获批国家首批中医适宜技术防控儿童青少年近视试点2个,创建全国中医药文化宣传教育基地1个,推出中医药科普节目170余期、“一分钟说中医”短视频48期。全市中医药健康文化素养水平26.2%,居全国第六位。

六、不断夯实事业发展基础

一是强化人才队伍建设。在全国率先推行公立医院人才发展指数,实施院士带培、重庆英才、中青年医学高端人才等6项人才计划,新增国家级人才6名,遴选名家名师10名、创新领军人才40名、中青年医学高端人才100名,引进博士硕士研究生600余名,招聘基层急需紧缺人才及属地化医学生1100余人。二是强化医学技术创新。召开全市首届医学科技创新大会,出台医学科技创新引领事业高质量发展优惠政策。建成国家重点实验室2个、国家临床医学研究中心1个,获批国家级重大专项1个、重点研发计划6个、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214项。申报国家级住培专业基地15个,完成规培任务4773名。三是强化信息化支撑。建成行业数据交换共享系统,系统迁移上云率、接入率100%。建成市级“医学影像云中心”,实现5个区县、16家市级医院间影像检查结果“一键调阅”。建成互联网医院63家,线上接诊40万人次。

七、深化拓展全生命周期健康服务

一是优化生育环境。出台《关于优化生育政策促进人口长期均衡发展的实施方案》。推进“出生一件事”全程网办,实现出生医学证明、预防接种证、落户、社保参保登记和缴费、医保等“6件事”全程一次网办。二是优化妇幼健康服务。申报全国婴幼儿照护服务示范城市4个,建成3岁以下婴幼儿照护服务机构1743个,每千人口托位数2.02个。新增三级甲等妇幼保健院2家,孕产妇死亡率下降至7.56/10万,婴儿死亡率2.62‰。三是优化老龄健康服务。创建全国示范性老年友好型社区38个,建成医养结合机构175家、老年友善医疗机构329家,二级以上综合性医院老年医学科设置率55.36%。开展失能老年人“助医”服务2万余人次,65岁以上老年人城乡社区规范健康管理服务率61.19%。

八、持续提升行业综合治理能力

一是提升依法行政能力。修订《重庆市医疗机构管理条例》,制定《重庆市地方卫生健康标准化管理办法》。深化“放管服”改革,取消行政权力23项,下放6项,发放许可证2852件次,网上办件率99.5%、办结率100%,办结时长缩短10%。川渝通办、全渝通办工作在国家卫生健康委工作会议上交流发言。二是强化行业综合监管。开展“卫监蓝盾”、医疗乱象治理等10个专项行动,查处案件7365件、罚款2868万元;巡察民营医院583家,给予行政处罚112家。三是夯实安全稳定基础。落实“十五条硬措施”,排查整改安全隐患4545个,办结“治重化积”案件90件,未发生安全生产事故和信访稳定事件。

九、扎实推进援藏援外工作

一是深化鲁渝卫生健康协作。落实山东援助资金3940万元;在渝支医人员414名,“鲁渝有约·山东支医千村行”活动覆盖14个区县456个村。二是推进“组团式”援藏。完成第十批“组团式”援藏队员交接,选派援藏专家198名,培训医务人员2.15万人,开展新技术新项目737项,救治患者1800余例。三是加大对外交流合作。推动“中国向巴新派遣援外医疗队20周年纪念活动和中国巴新微创外科中心揭牌仪式”列入中国巴新联合声明,成功申报世卫组织第75届西太区区域委员会会议2024年在渝举办。

十、全面加强党的建设

一是加强思想政治引领。深学笃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市第六次党代会精神,落实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策划“喜迎二十大·我看健康新发展”等系列宣传活动,组织开展委党委中心组学习9次、各类研讨105次。二是夯实基层组织基础。开展公立医院党建专项检查全覆盖,获评全国“致敬榜样”典型8个,全国医院党建工作专刊推广我市党建工作经验。建成党建样板单位4个、示范支部30个,入围全市党建改革案例3个。完成9个行业党组织首轮巡察、4家委属单位党政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三是强化干部队伍建设。开展公务员宪法宣誓。统筹系统干部培养使用,打通与高校医院、区县选用渠道。2人参加党的二十大,4人参加市第六次党代会,1个集体获党中央表彰为“人民满意的公务员集体”,6人获评重庆市“担当作为好干部”;评选“最美医生”10名、“重庆好医生、重庆好护士”季度人物80名。市卫生健康委连续五年获市级党政机关目标管理绩效考核一等奖。

2023年,我们将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市委六届二次全会精神,始终坚持以人民健康为中心,全面推进成渝地区卫生健康一体化发展,深入实施健康中国重庆行动,纵深推进卫生健康事业高质量发展,持续增进人民群众健康福祉,为“新时代新征程新重庆”建设作出新贡献。

扫一扫,分享到手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