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市高级人民法院关于知识产权审判工作情况的报告

日期:2023年09月07日 来源:重庆人大

重庆市高级人民法院

关于知识产权审判工作情况的报告

——2023年5月30日在市六届人大常委会第二次会议上

重庆市高级人民法院院长   李永利

 

市人大常委会:

根据会议安排,我代表重庆市高级人民法院报告全市法院知识产权审判工作情况。

一、主要工作情况及成效

全市法院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中央、市委关于加强知识产权保护的决策部署,积极开展知识产权审判领域改革创新,着力提升知识产权司法保护水平,努力为使成渝地区建设成为具有全国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提供有力司法服务和保障。

2020—2022年,全市法院共受理各类知识产权案件70847件,案件数量位居西部地区前列。审结69651件,其中,民事案件69361件,刑事案件256件、行政案件34件。一批涉互联网平台经济、标准必要专利、植物新品种、知名品牌等重大知识产权案件得到妥善审理,一批具有规则意义和社会影响的知识产权案件获评全国典型案例,案例成果位居中西部地区前列。重庆法院在2022年中国—上合组织国家地方法院大法官论坛、2020年全国法院知识产权审判工作座谈会交流知识产权审判工作经验,助力重庆连续两年在全国知识产权保护检查考核中获评优秀。

(一)提高政治站位,落实国家重大战略部署

发挥司法协作合力,服务保障市委“一号工程”。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紧扣市委“一号工程”,健全跨省域司法协作机制。与四川高院签订《川渝地区人民法院知识产权司法保护交流合作协议》,推动两地高院、知识产权局共签《关于建立成渝双城经济圈知识产权保护合作机制备忘录》。通过联合举办新闻发布会,发布川渝知识产权司法保护白皮书与典型案例,联合举办业务培训,联合发布法官会议纪要等方式,推动成渝知识产权司法协作走深走实。两江新区(自贸区)法院与天府新区法院(四川自贸区法院)共同签署《川渝自贸区知识产权司法保护合作备忘录》。川渝知识产权司法协作被写入2021年最高人民法院全国两会工作报告。

发挥司法导向作用,推进知识产权强市建设。落实全面依法治国基本方略,严格依法保护知识产权,以持续提升知识产权治理水平和服务效能为目的,服务保障知识产权强市建设。制定《关于全面学习把握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为新时代新征程新重庆建设提供有力司法服务和保障的意见》《关于深入贯彻市第六次党代会精神为重庆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提供有力司法服务和保障的意见》等司法政策文件,把中央和市委关于知识产权工作的决策部署具化为重庆法院的担当作为。开展“科技创新与知识产权保护”服务西部科学城建设等特色代表委员联络活动,相关工作被最高人民法院简报刊发。积极履行司法建议职责,向国家知识产权局发出的工作建议被采纳。

发挥裁判引领作用,优化科技创新法治环境。牢固树立“一个案例胜过一打文件”理念,坚持发布重庆法院年度知识产权司法保护十大典型案例、白皮书,评选优秀裁判文书、优秀庭审,充分发挥典型案例的指导、引领和示范作用。2020年以来,入选人民法院互联网十大典型案例、十大反垄断和反不正当竞争典型案例、种业知识产权司法保护典型案例各1件,入选中国法院年度50件知识产权典型案例7件;4篇知识产权文书入选全国法院百篇优秀裁判文书、1场知识产权庭审入选全国法院百场优秀庭审。

(二)切实履职尽责,服务经济高质量发展

严格保护科技创新成果,全力护航自主创新。审结专利等技术类知识产权案件1730件。审理“中柑所5号”砂糖橘、“彩甜糯6号”玉米等植物新品种案件,严厉打击种业假冒伪劣套牌侵权行为,保护国家种质资源。依法管辖OPPO公司诉诺基亚公司5G标准必要专利许可使用费系列案,提升中国法院在核心技术、战略领域的司法话语权。在“川仪”被诉侵犯发明专利权案中,准确合理界定外国权利人专利保护范围,依法支持我市企业自主创新。在侵害重庆市高新技术产品自动焦度计技术秘密案中,依法判处高额惩罚性赔偿,有力保护企业科技创新成果。

依法保护文化创意成果,促进文化繁荣发展。审结著作权案件58866件。在腾讯与抖音互诉短视频著作权侵权系列案中,作出全国首例要求短视频平台对侵权视频采取过滤、拦截措施的行为保全裁定,并充分发挥调解职能,促成全国最高起诉标的额(8亿元)短视频著作权侵权案和解,有力保障互联网视频产业健康有序发展。依法审理“西部民歌”系列著作权侵权案,合理界定民间文化艺术演绎作品保护范围,加强对文艺作品的保护。在“圆梦舞曲”著作权侵权案中,明确服装设计作为实用艺术作品的构成要件,积极探索完善服装设计产业著作权保护规则。

全面保护商标商誉权益,维护市场竞争秩序。审结商标及不正当竞争案件8087件。在“冠生园”案中,依法惩处恶意攀附中华老字号行为。在“胖子”调料案中,明确商品零售经营者擅自使用他人企业名称构成不正当竞争。在“劳亚尔”案中,明确因商品类别不明形成注册商标权冲突时的侵权判定规则。在“浪胃仙”案中,明确网络直播账号权益归属规则。在客户名单商业秘密案中,严厉规制员工与他人内外勾结侵犯公司商业秘密的行为。在腾讯诉刷量公司案中,明确互联网经营者有偿提供虚假刷量服务构成不正当竞争,严厉打击互联网黑灰产业。

(三)坚持改革创新,推进审判工作现代化

构建重庆特色知识产权审判体系。着力打造“1+1+2+N”专业化知识产权审判组织体系,市高法院民三庭归口负责全市知识产权审判工作,重庆知识产权法庭集中管辖全市技术类知识产权案件,渝中区法院和两江新区(自贸区)法院集中管辖一般知识产权案件。先后在西部科学城、璧山、万州、涪陵、黔江、荣昌、永川、长寿、江北设立9个巡回审判站,为科创园区精准供给司法服务,相关做法被最高人民法院简报刊发。在重点园区设立知识产权法官工作室,零距离提供司法服务。充分发挥“车载便民法庭”“云上共享法庭”以及全渝数字法院优势,科技赋能知识产权审判,破解集中管辖与便民诉讼“跷跷板”难题,构建“动”“静”结合的全场景现代化审判体系。

改革创新知识产权审判工作机制。深化繁简分流改革,实现简案快审、繁案精审。对简单知识产权案件适用要素式审理,采用令状式、表格式等简式裁判文书,基层法院知识产权案件简易程序适用率73.1%。开展小额诉讼创新试点工作,知识产权小额诉讼“自助式在线证据交换”审判模式入选2022年重庆自贸区复制推广改革试点经验。积极探索推进知识产权民事、行政、刑事案件审判“三合一”改革,在全市法院全面实现知识产权民事、行政审判案件“二合一”,渝中区实现“三合一”,知识产权司法保护整体效能明显提升。

持续优化完善知识产权诉讼规则。依法合理运用举证责任转移规则,强化证明妨碍制度适用,加大依职权和依申请调查取证力度,切实减轻权利人证明负担。与市司法局共同制定《办理知识产权保全证据公证指南》,规范知识产权保全证据公证行为。制定《技术调查官管理暂行办法》,与国家专利审查协作四川中心签署委托技术调查协议,并积极对接“全国法院技术调查人才库”,全面构建“技术调查官+技术咨询+技术鉴定+专家辅助+专家陪审”的“五位一体”技术事实查明机制,破解技术事实认定难题。在一起医疗器械专利侵权案中,向最高人民法院申请调派技术调查官协助查明涉案技术事实,得到全国人大代表的高度肯定。

(四)强化协同保护,构建大保护工作格局

加强司法与行政执法的衔接协作。不断完善与市知识产权局、市场监管局、文旅委、版权局等部门的协同保护机制,通过业务指导会商、热点问题研讨、典型案件交流等,加强业务合作与司法监督。出台《关于开展知识产权纠纷行政调解协议司法确认工作的实施办法(试行)》,促进和规范行政调解协议司法确认工作。两江新区(自贸区)法院与市知识产权局等七单位共同签署《关于加强中国(重庆)自由贸易试验区知识产权保护的联合声明》,深入推进知识产权协同保护对话、研究与合作机制。渝中区法院参与创建的“政府+平台+企业+司法机关”的“四位一体”数字经济知识产权保护机制,入选2022年重庆自贸区最佳实践案例。

构建法检知识产权保护联动机制。与市检察院签署《关于知识产权审判与检察职能衔接协作框架协议》,在信息共享、业务交流、案件线索移送、技术人才共享等方面达成协作共识。渝中区法院与检察院签订《关于加强审判与检察职能衔接协作 惩治涉知识产权恶意诉讼框架协议》,建立知识产权恶意诉讼专项协作配合、线索通报、行业治理等制度。法检两家共同探索在知识产权民事诉讼中引入检察机关支持权利人起诉,形成知识产权保护合力。法检两长同庭履职,审理一起销售假冒注册商标的商品罪抗诉案,通过审判委提炼裁判规则,受到时任最高人民检察院检察长张军的充分肯定。

深化知识产权多元解纷体系建设。依托“人民法院老马工作室”“代表委员联络站”,构建“1+1+N”诉源治理和多元解纷体系。与市知识产权纠纷人民调解委员会、市企业知识产权保护促进会、市律协知识产权调解中心等共建诉调对接平台。两江新区(自贸区)法院与市版权局、文旅委签署诉源治理保护版权备忘录,共同组建纠纷调解专家库,入选重庆自贸区十佳制度创新案例。2020年以来,全市法院以非诉方式化解知识产权矛盾纠纷2.5万余件。全国人大代表马善祥亲自参与成功调解一起涉案标的额高达1600万元的计算机软件著作权纠纷,取得了良好社会效果。

(五)大兴调查研究,助力高水平司法审判

依托“国字号”平台,打造司法调研高地。市高法院积极履行中国法学会审判理论研究会知识产权审判理论专业委员会秘书处职能,围绕“一会”“一坛”“一刊”“一课题”,开展知识产权司法理论研究。组织召开“‘互联网+’时代知识产权保护”“加强商标司法保护 服务品牌强国建设”等20余次知识产权审判实务与理论研讨会。围绕互联网平台竞争规则、知识产权电子证据等举办“中国知识产权法官讲坛”51讲。出版《中国知识产权审判研究》会刊七辑。发布“人民法院为健全关键核心技术攻关新型举国体制提供司法服务和保障问题研究”等21个知识产权审判理论重大研究课题。

突出“求实效”导向,发挥调研赋能作用。开展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专项课题调研,以《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下知识产权审判省级全域“三合一”研究》为抓手,探索知识产权刑事案件集中管辖机制路径。高质量完成最高人民法院司法研究重大课题《知识产权惩罚性赔偿制度研究》《人民法院为推动科技创新发展提供司法服务和保障问题研究》,以及重庆市技术预见与制度创新项目《川渝知识产权大保护工作机制研究》等重大调研课题,依托调查研究解决新问题、总结新经验,探寻提升知识产权司法保护成效的新思路新办法。

坚持“精品化”道路,产出高质量调研成果。加强对知识产权司法审判前沿理论问题的研究,在《现代法学》《知识产权》《人民司法》《中国版权》等法学期刊和《人民法院报》《中国知识产权报》等报纸发表论文30余篇。《关于互联网领域商业竞争法律规制的调研》《商标许可使用中形成的商标增值利益的归属与分配研究》在第二届全国知识产权优秀调研成果评选活动中分别荣获一等奖和三等奖。一项课题获评最高人民法院司法研究重大课题优秀成果。13篇知识产权案例分析入选全国法院年度优秀案例分析。

(六)狠抓队伍建设,夯实专业化审判根基

坚持抓党建带队建,打造过硬司法队伍。始终把党的政治建设摆在首要位置,坚持不懈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用好“党建”“审执”深度融合的两张表,推动党建业务工作同频共振,努力打造信念坚定、执法为民、敢于担当、清正廉洁的司法队伍。现有知识产权员额法官40人,法官助理36人,研究生学历占比93%,博士7人,在读博士3人。1人评为全国审判业务专家,3人荣获全国优秀法官称号,1人获评全国法院先进个人,3人获评全国知识产权审判工作先进个人,5人评为重庆审判业务专家。

加强业务理论研究,提升工作实践能力。持之以恒举办“中国知识产权法官讲坛”,创办知识产权审判与研究高端对话平台“重知讲坛”,邀请知名专家学者、资深法官分享交流知识产权司法审判前沿、热点、难点问题的观点认识。设立“知产法官讲坛”“重知沙龙”,建立“法官每月一讲”制度,为法官提供交流学习心得、分享审判经验的平台。定期开展知识产权审判业务培训,促进法官更新知识系统,提升专业化审判水平。

建立交流合作机制,保障专业人才培养。与西南政法大学签订《高端应用型法治人才联合培养协议书》《长江经济带高端法治人才知识产权试点班培养方案》,联合培养高水平应用型知识产权法治人才。支持法官参加各类线上线下知识产权讲座、研讨会,在交流互鉴中培养人才、锻炼队伍。积极参加知识产权国际论坛、司法经验国际交流,拓展国际视野,促进提升知识产权司法保护能力和水平。

各位常委会委员,全市法院知识产权审判工作取得的成绩,离不开市委坚强领导和各级人大及其常委会长期以来的监督支持。市人大常委会将听取和审议市高法院关于知识产权审判工作情况报告作为今年司法监督工作的重点,4月份以来,对全市知识产权审判工作情况开展了全面深入调研。在此,我代表全市法院表示衷心的感谢!全市法院将始终坚持党的绝对领导,把接受人大监督作为加强和改进知识产权审判工作的重要保障,常态化邀请人大代表监督工作,奋力推动知识产权审判工作高质量发展。

二、当前面临的问题和困难

三年来,全市法院知识产权审判工作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我们也清醒地认识到,知识产权审判工作还面临一些突出问题和实际困难:

一是知识产权审判在服务创新发展方面还有欠缺。现代化新重庆建设对创新发展提出了更高要求,重庆法院需要继续发扬“用创新的方法保护创新”的好传统,结合现代化新重庆建设要求,不断提高知识产权审判服务创新发展的实绩实效。

二是知识产权审判“三合一”改革需要深入推进。知识产权审判“三合一”改革距离中央、市委、最高人民法院的改革目标尚有一定差距。知识产权“三合一”审判机制有待健全,刑事案件集中管辖存在“堵点”,需要相关单位合力推动。

三是知识产权司法与行政协同保护机制有待健全。知识产权司法和行政执法衔接机制在常态化、规范化、实质化推进方面还需要进一步加强;在信息共享、资源互通和业务联动方面需要深化合作,进一步创新工作机制,切实形成保护合力。

四是司法调研赋能科技创新作用有待进一步发挥。司法调研破解知识产权保护难题、助力创新驱动发展的成效不够显著。依托知识产权审判专委会开展司法理论研究,存在开拓创新意识不足、工作思路不够开阔、举措抓手不够丰富等问题。

五是知识产权审判体系和审判能力建设仍需加强。重庆知识产权法庭高质量发展需要立足长远、统筹谋划。复合型知识产权审判人才仍显不足,专业人才左右流动、上下贯通机制有所欠缺。全市知识产权审判人力资源配置不均衡问题有待解决。

三、下一步工作打算

一是提高政治站位,更好发挥知识产权司法保护职能作用。扎实开展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学深悟透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知识产权工作的重要论述,准确把握加强新时代知识产权审判工作的总体要求,切实发挥知识产权法治保障的制度支撑作用。认真落实市委六届二次全会精神,紧贴市委“一号工程”部署,紧盯“建成具有全国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目标,找准司法服务的结合点、切入点和发力点,充分发挥司法能动性,围绕“1+2(7+8)”现代化目标体系和“9个高”现代化工作任务体系,紧扣“管长远”的全市法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意见60条和“当下干”的年度工作要点40条,为重庆打造高能级创新平台、助力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塑造发展新动能新优势,营造良好法治生态。

二是落实中央部署,推动知识产权审判“三合一”全面落地。按照“边试点边改进,先试点后推广”的思路,稳妥推进知识产权审判“三合一”改革。以理顺知识产权刑事案件外部衔接机制和内部审判程序为工作抓手,提出符合重庆知识产权审判工作实际,具有重庆特色的知识产权刑事案件集中管辖方案。积极争取检察机关、公安机关的配合支持,共商共策知识产权刑事案件集中管辖优选方案。完善技术类知识产权刑事案件级别管辖制度。建立知识产权刑事案件归口审理机制,健全知识产权刑事附带民事诉讼制度。

三是强化协同配合,健全知识产权行政执法和司法衔接机制。积极参与市知识产权保护联席会议,组织、推动落实成渝地区知识产权保护工作联席会议、全市知识产权纠纷多元化解机制联席会议,切实发挥跨部门会议的会商协调作用。加强业务沟通,邀请知识产权行政执法部门列席法院知识产权工作会议。加强信息互通,推进实现知识产权司法、行政大数据共享互通。进一步加强知识产权行政审判和行政调解协议司法确认工作,发布典型案例,发挥司法裁判的示范引领作用。

四是加强调查研究,提升知识产权审判理论联系实际水平。深入贯彻党中央大兴调查研究决策部署,用好调查研究传家宝,以解决问题为根本目的,加强知识产权审判中的热点、难点、堵点问题研究,努力破解知识产权司法保护难题。深度挖掘知识产权司法大数据的价值,进一步发挥“数助决策”的职能作用。加大对知识产权审判专委会的人、财、物支持力度,强化制度建设,持续做优“一会”“一坛”“一刊”“一课题”,加强国际交流合作,进一步提升专委会影响力。

五是坚持系统思维,加强知识产权审判体系和审判能力建设。持续优化“1+1+2+N”专业化知识产权审判组织体系,以专门法院为标准建设重庆知识产权法庭,优化巡回审判站点布局,强化便民实效,打造具有一定影响力的知识产权法官工作室。坚持全市法院“一盘棋”,科学配比审判力量。加强科技应用和制度创新,不断提高知识产权审判效率,缓解知识产权审判人案矛盾问题。加强知识产权法官专业化培养和职业化选拔,畅通上挂下派和跨部门交流渠道,努力锻造一支政治坚定、顾全大局、精通法律、视野广阔的知识产权审判人才队伍。

以上报告,请予审议。

扫一扫,分享到手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