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心在方寸 咫尺在匠心

——浅议如何成为新时代“立法工匠”
日期:2023年10月08日 来源:重庆人大

多年来,重庆市人大以勇于担当、甘于奉献、严谨负责的“工匠之心”,锻造出一件件“治国之重器”,为法治中国建设披荆斩棘。如何成为一名合格的新时代“立法工匠”?我认为可从以下几点着手。

以法治思维谋篇布局

善用规则思维,对法律常怀敬畏之心。立法者要学会灵活地运用规则进行思考、分析和判断。要养成法治思维,一定要先从讲规矩开始,要以法律为依据,这是提高立法质量的基础。同时,地方立法要着眼良法善治目标,围绕高质量发展、改善民生和社会治理、生态环保、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等问题,充分发挥立法在地方发展中的引领和推动作用。

善用程序思维,要体现程序的公平公正。从制定计划到投票表决的全过程,都要严格按照立法法与地方立法条例的要求,做到程序正当。更要保证各方主体尤其是普通公民平等参与立法、平等发展权利的实现;要兼顾各种主体之间权益的平衡,合理设置权利义务;要加强工作督促和沟通协调,深化法规起草协调指导小组、邀请专家深度参与等,形成工作合力,提升立法效率。

善用权利义务思维,在立法过程中,始终都要伴随着对权利义务的思考、对权利义务调整的追问以及对权利义务关系的协调平衡等。

善用权力责任思维,要求有权就有责、权责要对等。一方面,要防止有权无责,权力失去责任的刚性约束;另一方面,既要统筹考虑不同责任形式的协调与衔接,也要细化考虑同一责任形式内部不同责任方式的协调,注意责任的合理配置。

把人民情怀贯穿始终

今年新修正的立法法将“坚持和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写入其中,积极回应了人民群众的新要求新期待。立法工作者做出的每一项决策都关系着百姓的切身利益,因此要时刻把“人民”装在心中,开展调查研究时要站稳人民立场。

近年来,重庆市人大常委会相继设立了10余个市级基层立法联系点,基层立法联系点通过不断完善制度、开展立法宣传等,成为让基层声音原汁原味抵达立法机关的“直通车”,真正做到了“民众有所呼,立法有所应”,在地方立法的灵魂深处,寄托了关怀民生的大情怀。

尽匠人之心成就精品

习近平总书记明确指出:“人民群众对立法的期盼,已经不是有没有,而是好不好、管用不管用、能不能解决实际问题。”要找准需要立法解决的真正问题,这是立法精准发力的前提。选择重点问题,确立研究目标和方向,做到精准把握;选择要点问题,制定不同的研究方法和手段,做到对症下药;选择难点问题,从战略的高度观大势谋大局,做到统筹谋划。

如在立法体例上,尽量少写提倡宣示性条款,贵在专而精;在法律规范的设计上,需表述得具体、明确和严谨;在法律保障措施上,通过立法建立起有效的执法机制,做到执行起来有抓手;在立法中的聚焦问题上,积极开展多层次、多方面的立法协调……使每一部地方性法规经过精雕细琢后都能成为精品。

 

作者|谢清清 (市人大监察和司法委员会)

编辑|朱苗

审核|常畅

扫一扫,分享到手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