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坪坝区】喝一杯茶说一场法,立法关注老百姓“身边事”
沙坪坝区基层立法信息员分享着过去一年中各自在社区开展立法意见征询工作的心得。
坝坝舞噪音扰民令人苦不堪言,音量和时段控制难统一管理。
针对“社会生活噪声污染防治”征询立法意见时,重庆沙坪坝区陈家桥街道桥北社区的刘婆婆不堪坝坝舞噪音惊扰,向基层立法信息员李冬梅提出意见,希望居民楼边的广场舞有声量控制和时段管控。
李冬梅将其希望转为立法意见,建议公园、广场开展娱乐、健身等活动的,应由相关部门统一制定噪声标准、规定活动时限,并明晰相关执法部门严格执法。
早在2021年9月,全国人大常委会法工委在沙坪坝区设立重庆首个基层立法联系点,并将陈家桥街道作为该联系点的一个“触角”。挂牌仅一个月,就收集到辖区群众提出56条修订噪声污染防治法(草案)的立法建议。
基层立法联系点是连接立法机关与人民群众的桥梁,反映的是基层的意见和声音。这是全过程人民民主的有效形式,是公众参与立法的“直通车”。
这些立法建议由众多立法信息员向居民征集而来。就像李冬梅是社区养老院社工一样,他们或是有一定法律理论基础、基层工作经历的街道、社区工作人员,也可能是律师、社会单位负责人、居民代表等。
李冬梅的工作接触老年人多,她发现无障碍设施配置不足,令不少腿脚不便的老人望楼兴叹。通过半个多月征集,联络站共收集相关立法建议20多条。
今年9月1日起施行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无障碍环境建设法》中,就有条款采纳了她收集而来的立法建议。比如,有居民提出有关国家机关在制定涉及无障碍环境建设的法规、规章、规划、政策、标准时,应当征求包括老年人、残疾人等有无障碍需求的社会成员代表的意见,这在最终施行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无障碍环境建设法》中被明确。
“大家提出的不少想法,有些真的被采纳了。”李冬梅告诉上游新闻记者,“高大上”的立法走进了“寻常百姓家”,立法这件“专业事”变成了人民群众的“身边事”。
小龙坎街道嘉新社区是全国人大常委会法工委沙坪坝基层立法联系点的示范点,律师陈昱是这里吸收的立法信息员。
在征询《中华人民共和国地方各级人民大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政府组织法(修正草案)》时,他建议增加对人大及其常委会有撤销本级监察委员会、本级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的不适当的决定的职权。他的这一立法建议,最终获得全国人大常委会立法采纳。
“这让我顿感参与到国家立法的建设中的成就感获得感。”陈昱说。
基层立法联系点最明显的优势就是征询收集到的问题都是群众遇到的痛点、难点、堵点,联系点就是基层民意的“集散中心”。沙坪坝区回龙坝镇依托“和顺茶馆”,打造了一个“喝一杯茶、说一场法”的基层立法联系点,组建起由立法咨询专家、执法司法人员、区镇人大代表、村社区干部、专职信息员、普通群众等各方面各领域人员组成的立法工作团队。
上游新闻记者了解到,这个联系点充分利用茶馆接地气、聚人气的特点,通过民情分析会、百姓议事会等多种形式,开展《重庆市养犬管理条例(草案稿)》、《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修订草案二次审议稿)》等法规草案意见建议征集活动,持续推进科学立法、民主立法、依法立法。
这里也是一个纠纷排解场。通过建立矛盾纠纷多元化解机制,推进人民调解、行政调解、司法调解、专业调解、乡贤调解联调联动,“巡回法庭”进驻和顺茶馆,建立定期排查、分流指派、联动联调、定期回访机制,让群众在家门口就能享受到公共法律服务。据统计,2022年以来,回龙坝“基层立法联系点”共接待来访群众430人次,提供法律政策咨询750人次,化解矛盾纠纷196件,解决群众身边烦心事、闹心事68件。
上游新闻记者|郭发祥 李文卓(实习生)
编辑|朱苗
审核|常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