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家“味道”走出小山村

日期:2023年11月03日 来源:重庆人大

发展订单式农业、开辟网络销售渠道……

农家“味道”走出小山村

 

“这是村民自家晒制的豆棒,非常健康,用来煮汤、凉拌都很好吃,朋友们可以买回家尝一尝哟……”在“俊淑农副”直播间,蒋俊淑总是活力满满,推销起村里的农副产品十分卖力。

作为梁平区人大代表,蟠龙镇老林村党总支书记、村委会主任,“让村民过上好日子”一直是蒋俊淑的心愿。

选准藠头

发展订单式农业

金秋十月,走进老林村,一幅生机勃勃的秋耕秋种图正徐徐展开。

“种植藠头的时候,要把头朝上种植,株距最好在11厘米左右,摆放得要整齐,上面还要再覆盖上细土……”在藠头基地里,蒋俊淑正在指导村民如何科学种植藠头,为来年丰产丰收打下基础。

“蒋代表经常来地里转,还和我们一起干活。”原本在家中务农的老林村村民唐治贞说,她在蒋俊淑的组织下到基地务工,“既把钱挣了,又把家里照顾了,自家地里的农活也不耽误。”

产业振兴是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的物质基础。自当选区十八届人大代表以来,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就成了蒋俊淑日思夜想的事。

今年6月,她深入田间地头、广泛听取民意、多方实地考察,并结合老林村自然资源条件,引进重庆锄和康生态农业有限公司,以“村集体+公司+农户”的利益联结机制发展藠头产业。

据了解,该产业为订单式农业,种子和肥料等都由公司提供,待明年藠头收获时再由公司全部回购,让农产品不愁销路。

“不要小看这小小的藠头,其经济价值非常高,最低亩产2000斤,高产可以达到4000斤。订单签订的保底价是1.2元一斤,藠头基地一共有50亩,按最低产量、最低价位算,可以收入12万元。”蒋俊淑介绍,藠头种植技术也比较简单,且投入成本低、省工省力,村里年纪稍大的村民也能够轻松种植。

除藠头产业外,老林村还因地制宜发展了1000亩高山蔬菜、1200亩水稻、1000亩玉米、200亩百合、700亩李子等产业,年产值超500万元,带动近200名村民在“家门口”就业。

自学直播

农副产品不愁销

产业规模不断扩大,销路却成了难题。

蒋俊淑向区农业农村委争取到30万元的专项资金,在村党群服务中心功能室搭建了一个电商平台;还自学直播,出镜卖起了村里的农副产品。

“助力乡村振兴,感谢大家的支持!”出现在直播间里的蒋俊淑精神饱满。

“每天的直播时间一般是上午10点30分至中午1点,大部分时间由专门的主播负责,我是利用空闲时间来直播,这样不会耽误我做村里其他的工作。”蒋俊淑说,自己并不是专业主播,全靠平时挤出空余时间去做得好的直播间里去看、去学。

经过努力,“俊淑农副”直播间积累了一批忠实粉丝,每场直播有近千元的销售额。

“她脑子活,敢想敢干!”“我们地里的庄稼也上了网,这是我们这些老百姓不敢想象的,也让我们得到了实惠!”从最开始有些怯场,到面对镜头侃侃而谈,蒋俊淑用实干赢得了群众认可。

“下一步,我将继续关注产业提质增效,带领村民获取更多收入。”蒋俊淑对老林村的未来信心满满。

 

首席记者|宋婷婷

通讯员|谢清城

编辑|朱苗

审核|常畅

扫一扫,分享到手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