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活三种资源 闲置土地变身新农田

日期:2023年11月14日 来源:重庆人大

今年来,璧山区人大常委会来凤街道工委以助推鹿河村集体经济增收为重要切入点,充分发挥人大代表示范带头、宣传发动作用,助力加快土地、人才、技术等城乡要素流动,用人大力量点燃了乡村振兴“强力引擎”。

盘活闲置土地 村民过上“甜日子”

“这块土地闲置了很多年,多亏代表们带我们克服各种困难,改造土地、盘活闲置地,现在种上了水稻、玉米、红薯等农作物,平时在村上打打零工,还能增加收入。”村民李祥碧兴奋地说。

殊不知,鹿河村现在的“致富田”,曾经却是种着杂木杂草的闲置地。随着城镇化进程不断加快,加上来凤街道离璧山城区较近,村里部分村民选择离开家乡外出务工,导致鹿河村土地闲置较多。土地闲置成为制约乡村振兴的一大因素,如何盘活闲置土地增强集体经济效益成为一大难题。

为提高村级集体经济收入和发展活力,2021年初,人大来凤街道工委便组织人大代表、村“两委”班子和村党员代表等开展专题座谈会,共同把脉会商,收集村集体发展诉求、分析本村定位和发展方向,并在摸清具体情况后,向街道党工委进行报告。街道立足现有产业基础,向上申报中央财政资金,扶持壮大村级集体经济项目,并找准合作社统一生产经营的思路,破解集体经济发展困境。

有了资金支持,如何让群众参与进来推动闲置土地整治?

带着这个问题,人大来凤街道工委组织人大代表深入村里开展调研。代表们通过召开土地整治专题院坝会、深入群众家中走访等方式,向群众讲解闲置土地整治益处、集体经济发展壮大思路,引导部分群众率先完成土地入股流转,以点带面、扩面增效。

“目前,鹿河村已顺利完成土地入股流转,开始推进土地整治,240亩闲置土地蜕变成承载希望的聚宝盆。”人大来凤街道工委主任蔡迎霞说。

激活人才资源 分类施策“开方子”

有了土地基础后,如何始终保持集体经济发展势头不松懈?

人大来凤街道工委的答案是:壮大人才“蓄水池”。由15名人大代表发挥自身行业优势,通过登门拜访、线上联系、座谈等方式,从专业合作社骨干、农村致富能人、种养大户等群体中挖掘出带头作用明显、有行业特长的“土专家”“田秀才”,定期组织他们深入村里开展农机技术知识培训和实操演练。

不仅如此,人大代表们还意识到,发展集体经济更需要吸引优秀青年回村就业。于是,5名人大代表联合向人大来凤街道工委提交了“关于吸引优秀青年回村就业的建议”。

在代表的建议下,街道第一时间与村委会取得联系,经过不断协商,最终决定为有意向回村就业的人才配备联络员,通过定期开展政策宣传、就业信息交流、情感沟通、为返乡人才提供工作岗位等方式,吸引青年人才回乡创业、回乡兴业。

“如今,人才服务的‘软环境’正在不断优化和提升。”人大来凤街道工委副主任刘勇表示,截至目前,我们已累计培养25名农业社会化服务人才,陆续吸引具有本科学历的3名优秀青年回村任职,55名青壮年劳动力陆续返乡,成为了懂技术的当代“新农人”。

整合生产资源 探索发展“新路子”

看着鹿河村集体经济发展这么好,毗邻村的村民都十分羡慕。而鹿河村集体经济的发展,离不开村集体“代管代种”的发展模式。

在人大来凤街道工委的推动下,鹿河村成立了股份经济联合社,采取农民土地入股、村集体代管代种的方式充实集体经济组织“家底”。

“我们通过与村民建立股份合作的机制,利用闲置土地复垦、农业社会服务等相关扶持政策,选准能够用机械化耕种、又有市场的农业种植项目,让闲置土地蜕变成新农田。”蔡迎霞说。

如何进一步探索农业社会化服务新路径,助推村集体经济更上一层楼,区人大代表彭昱没少花心思。为解决“一家一户干不了、干不好、干起来不划算”的生产难题,彭昱与村支两委一起挨家挨户走访调研,把采购的农机划归村股份经济联合社所有,鼓励村民以农机入股,由村集体统一规划、统一经营。同时,在彭昱的带领下,小农个体变成组织化、专业化、现代化生产经营主体,统一开展农业生产托管,统一接受“耕、种、防、收”等农业生产性服务,真正实现了土地托管让农户增产又增收。

“往年我种植的玉米亩产在1300斤左右,今年托管给专业合作社来打理,虽然土地投入费用多了,但亩产增加了100多斤,我还可以腾出手来养猪,土地里的收益不但不受影响,而且还增加了养殖收入。”鹿河村村民龙凤对如今的变化感到十分满意。

 

记者|周晏如

通讯员|陈建 饶静

编辑|朱苗

审核|常畅

相关区县:
扫一扫,分享到手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