舒军:用一片茶叶富一方百姓

日期:2023年12月13日 来源:重庆人大

916462829655326841

黔江区小南海镇荆竹村海拔800-1000米,山高路陡,地广人稀。几年前,村里没有一项像样的产业。

从2019年开始,这里悄然发生着变化:白茶基地落户,并建起了茶叶加工厂,外出务工人员纷纷回到村里,当上了产业工人,闭塞的小山村集体经济蓬勃发展。

是什么原因让这里发生了改变?让我们走进荆竹村看一看。

从零开始

做产业路上先行者

来到荆竹村,刚一坐下来,镇人大代表、村党支部书记舒军就倒上一杯白茶,滔滔不绝地介绍起这白茶的来历。

“白茶是从浙江安吉‘远嫁’到这里的。”舒军说。

舒军是本地人,看到多年来村民们习惯了传统耕种的生活,村里没有支柱产业,便萌生了发展特色产业的想法。

2018年,舒军带领村委会一班人到邻近的咸丰小村考察,了解到当地茶叶亩产收入达6000元左右,而本村的粮食种植亩产收入还不足1000元。

考察归来后,他立即召开群众大会。

“你们几个就能把产业搞起来?”一些村民发出疑问。

通过进一步考察,舒军发现村民说的话不无道理。

咸丰小村的茶叶基地海拔较低,与荆竹村气候有所不同,引进咸丰小村茶苗的想法就此“夭折”。

2018年6月,在争取帮扶单位30万元、产业发展资金60万元后,舒军和村委会一班人再度出发,前往浙江安吉白茶基地考察。

这里的气候、土质与荆竹村相仿,而白茶盛产期亩产收入高达14000元,更是坚定了舒军发展安吉白茶的信心。

回来后,舒军和上次一样,立即召开群众大会,与村民们商讨发展白茶产业的想法。结果与上次一样,60%的村民表示不赞同。

“在没有产生效益之前,村民有质疑是正常的,只有先行先试。”舒军说。

2019年12月,舒军只身前往浙江安吉,调回110万株白茶苗。600亩茶园开工建设,舒军每天带着100多名村民上山种苗,每人1天80元的劳务费如期发放。

但白茶基地建好后,村民们又打起了退堂鼓,村里也没有懂技术的村干部,压力全部压在舒军一个人身上。

调整思路

筑巢引凤迎来转机

“基地我们已经建好了,万事俱备、只欠东风,产业丢在这个节骨眼上,会让全村人看笑话。”舒军说。

2019年,在白茶产业举步维艰的时候,舒军调整思路,只身前往安吉与浙江茶商洽谈项目对接工作。

经过多次洽谈,浙江茶商终于签订了8年承包合同,除支付36万元的出让金外,每年还要支付村民10多万元的土地租金。

2020年2月28日,浙江茶商带着2名技术人员来到村里,在车上住了整整4个月,随后又从河南调集80名种茶采茶的熟练工人来到基地。这些工人当天采茶制茶,第二天就将产品销往杭州。一打听,工人每天收入在300-400元不等,大大激发了村民们的积极性。

舒军向村民们表示,只要能干出这种效果就加入采茶队伍,并且茶商还要高薪聘请几名管理人员。

坚持不懈

白茶产业渐入佳境

此话一出,之前辞职不干的村民都闻讯回到了村里。

谈雪梅是之前辞职的管理人员之一,第一个回到村里当上了一名基地管理人员,月薪5000元以上。其他回到村里的人成了产业工人,实现在“家门口”挣钱,大家都夸奖舒军是个好代表。

随着白茶产业渐入佳境,相关部门也加大了产业扶持力度,先后投入茶厂设备维护资金50余万元。

承包合同期满后,浙江茶商退出并将产业交由村集体管理,变为收购产品的合作模式。

舒军介绍,荆竹村白茶产业预计今年将实现产值240万元,浙商合同期满后,村集体将把每年利润的40%分给村民,村民照样收取土地租金,还可在茶园务工。

 

通讯员|陆显德

编辑|朱苗

审核|常畅

扫一扫,分享到手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