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通群众就医最后一公里

日期:2023年12月27日 来源:重庆人大

长寿区人大常委会“背靠背”摸实情“面对面”听民意

打通群众就医最后一公里

 

日前,长寿区菩提街道卫生服务中心正式投用,附近居民实现了就近就医。菩提街道卫生服务中心能加快进度投入使用,来自区人大常委会今年开展的一项专题调研的助力。

据悉,长寿区人大常委会关于全区街镇卫生院运行情况的专题调研,通过“面对面”“背靠背”相结合的方式,形成11项问题清单交区政府办理,目前大部分问题已得以解决。

“背靠背”开展专题调研

为了进一步提升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服务能力,建设覆盖广大城乡居民的基本公共卫生服务体系是当前医疗卫生的重点工作。

从今年4月开始,长寿区人大常委会对全区街镇卫生院运行情况开展专题调研,重点了解街镇卫生院基础设施建设、运行情况、特色科室、工资待遇、人才培养、公共卫生服务及存在问题困难等。

为了深入了解情况,长寿区卫生系统的16名市区人大代表参加了本次调研。调研组还组织召开座谈会,邀请全区17家街镇卫生院院长(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主任)、30余名医护人员、部分群众代表参会,听取他们的意见建议。

除了和基层医疗机构的人员、群众“面对面”外,此次调研还采取了“背靠背”的方式,即相关部门不参加座谈会。

“此次调研之所以没有请区政府相关部门的人员参加,目的是能更深入了解各医疗机构的实际情况。”长寿区人大常委会相关负责人介绍。

“面对面”听取基层意见

调研组了解到,近几年来,长寿区委区政府高度重视基层医疗卫生服务能力建设,基层医疗服务能力和队伍素质得到了显著提升。

目前,全区医疗卫生机构共469家,二级以上公立医院及基层医疗机构24家、民营医疗机构20家、村卫生室199家、个体诊所200家。

“卫生服务中心一些常备药欠缺,能否请区级医院支持下,以备不时之需。”在一次调研座谈会上,一位医生提出建议。

由于街镇卫生院等级认证过低、用药目录不配套等因素,导致药物使用限制较多。如治疗腰痛的复方氯唑沙宗胶囊、治疗痛风的别嘌醇胶囊、用于外伤止血的云南白药粉等常用药以及老年人迫切需要的心脑血管药物受限较多,一定程度上影响了街镇卫生院的慢病防治能力。

该建议得到了多家卫生院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相关人员的赞同。

“这个问题我们会向区卫健委反映,争取形成一个机制。”一位人大代表表示。

对此,调研组提出建议,希望加强街镇卫生院与上级医院药品采购和使用的衔接,确保下转患者“有药用”。该建议提出后,区卫健委着手开展调研,并建立了医疗机构内部挖掘机制和药品配备机制,一方面,街镇卫生院在现有药品中寻求替代药品并保证效果;另一方面,加大区人民医院常备上下衔接的药品,目前已达到70余种,街镇卫生院储备衔接药品达到40余种,从一定程度上解决了下转患者“用药难”的问题。

据悉,在调研过程中,医疗机构和群众代表提出的建议,经调研组反馈后,有5个方面的问题有了回应。

减少群众就医过程时间消耗

此次调研发现,区医院、中医院、妇幼保健院、第三人民医院及各街镇卫生院、村卫生室信息化建设不统筹、不兼容,电子健康病历、检查结果不能互通互认,患者健康档案碎片化、形成信息孤岛,导致部分医疗机构重复计算住院报销起付线等情况发生。

调研形成了11项问题清单交区政府办理。目前,一些建议事项得以落实。

比如,针对菩提街道辖区尚无基层医疗机构这一情况,调研组提出了具体的建议。12月,该街道卫生服务中心已投入使用,很大程度上减少了群众在看病就医过程中的时间消耗,切实增强了群众的获得感。

再如,医保政策文件多、连续性强、更新快,但培训力度相对不够,导致街镇卫生院对政策标准的掌握和执行有困难。调研组建议应强化对医保报销政策的培训,建立医保联系基层医院机制,定期通报错误报销案例,切实让基层医疗机构懂政策好操作。目前,医疗保障政策直通群已建起,区卫健委、医保局的相关同志在群里定期汇总发布相关政策。同时建立定点联系机制,进行点对点指导,定期收集意见并回复。建立了街镇卫生院轮训制度,系统学习医保相关政策并全程参与报销审核等相关业务,切实培养“实操”能力。

 

记者|陈敏

通讯员|王志华

编辑|朱苗

审核|常畅

相关区县:
扫一扫,分享到手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