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口人大助推县域经济转型升级

日期:2024年01月08日 来源:重庆人大

近日,“2023全国乡村振兴优秀案例”评选结果揭晓,城口县高燕镇星光村创办“星光夜校”这一案例成功上榜。这是我市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取得的又一成果。

近年来,在全县各级人大及人大代表的监督助力下,城口县实现由发展黑色矿产经济到注重红色文化保护,再到大力发展绿色经济的转变,推动全县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惠及革命老区20余万群众。

退出“黑色”产业 还绿水青山

城口县拥有亚洲最大的钡矿床和全国第五大锰矿床,而锰矿被誉为“黑金”,过去是城口的经济命脉。作为锰矿产业集群地,高燕镇矿业年产值曾达到7.1亿元。

“带来经济效益的同时,也带来了环境污染。”高燕镇党委书记高军介绍,10多年前,工矿企业扎堆导致高燕河流域大气污染、水体污染、固体污染;废渣等固体废物排入河道,造成河道抬高、河底淤积、良田受损。

多年来,在县人代会、乡镇人代会上,代表们带着民意,提出了多件关于环境整治、经济转型的建议。针对这些建议,城口县决定重拳治理锰矿污染,针对高燕河干流及其主要支流流域,重点实施工业“三废”整治、修建防洪堤,并进行土地治理、河道绿化等。

县、镇人大也高度重视代表建议的督办,多次牵头对高燕河污染进行调研、视察,开展相关法律法规的执法检查,统筹助力推进水污染防治、水生态修复、水资源保护。

在城口县人大常委会的持续监督下,城口县先后关闭27宗锰矿山、13宗煤矿山,实施矿山生态修复1120亩。曾经的锰矿产业重镇复兴街道、高燕镇、修齐镇,通过大力推动产业转型,积极发展乡村旅游,2022年旅游综合收入实现3700万元。

用好红色资源 护精神家园

城口县地处四川、陕西、重庆三省(市)交界,是一片历经洗礼的红色热土。2022年年底,四川省发改委、重庆市发改委联合印发《城宣万革命老区振兴发展示范区建设实施方案》,提出到2025年,初步建成城宣万革命老区振兴发展示范区。

“城口是重庆市唯一成建制建立了县区乡村四级苏维埃政权的革命老区,如何打好‘红色城口’这张牌,一直是县人大的履职重点。”城口县人大常委会主任滕远东告诉记者,在2023年年初召开的城口县十八届人大第三次会议上,李创等19名县人大代表联名提出《关于加强对西北片区红色资源保护和挖掘开展监督的议案》。大会期间,人大代表围绕全县红色旧址保护、红色资源开发和品牌建设等方面,提出了很多很好的意见建议。

在议案办理中,全县各级各部门在充分调研、论证的基础上,形成总体规划和思路,逐步组织实施。县人大社会委则通过持续加强议案办理的过程监督,及时向提出议案的人大代表反馈办理情况,确保议案办理效果。

发展绿色经济 助乡村振兴

让老区人民过上好日子,光靠红色旅游这一条腿走路还不够。

2023年10月9日,全国人大代表、重庆琪金食品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林其鑫带领公司一班人,对城口县高燕镇新军村养殖户代养的生猪,以超出市场价的金额进行回购,让村民腰包更鼓。像这样积极助力乡村振兴的履职故事,在城口县、高燕镇还有很多。如付美元代表提出“关于将高燕镇下林地纳入国储林收储范围的建议”,王礼述代表提出“关于加强高燕废弃锰矿山生态修复的建议”……

此外,诸如西沟村杜万德养牛、来凤村刘建养鸡、长田村谭礼云种中药材等关于高燕镇产业转型的生动案例不胜枚举。2023年,高燕镇发展中药材7000余亩,种植羊肚菌100余亩,山地鸡存出栏量21万余羽,生猪存出栏量1.9万余头,牛羊存出栏量0.42万余头……

人大监督助推、政府实干担当、村民自立自强,共同促成了高燕镇由“黑”到“红”再转“绿”的华丽转身。

 

首席记者|张双山

编辑|朱苗

审核|常畅

相关区县:
扫一扫,分享到手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