将热情洒在田野上

市人大代表 黄长秋
日期:2024年01月08日 来源:重庆人大

为积极响应国家号召,我辞去工作回到家乡广袤的田野上,投身农业事业,为农民群众提供科技支持和指导。

还记得刚回家乡江津区石门镇时,我凭着自己所学的生物技术及应用专业,在李家村内一所废弃的小学校舍,建起了食用菌种植基地。

担任李家村党委书记、村委会主任后,我又将价值30万元的食用菌种植基地无偿捐献给村集体,以此壮大集体经济。

我深知,只有通过自身努力,家乡的农业才能发展起来,让乡亲们过上更好的生活。

为此,我带领村委会和乡亲们开展了一系列农业科技创新项目,提高农产品产量和质量、推广新型种植技术加强农业生态环境保护等。

我牵头成立了丰土食用菌种植专业合作社,带动当地村民一起种植食用菌,不少返乡的年轻人也成了我的“徒弟”。很快,当地发展起20多户食用菌种植户,每年增收近两万元。

同时,村里的柑橘、特色水产养殖、优质粮油作物等产业“多点开花”,食用菌基地每天向城里输送500斤新鲜蘑菇,2500亩晚熟柑橘常年带动300多位村民就业,2000余亩水产养殖基地的基围虾供不应求,全村年综合收益超过1.2亿元,带动了当地1500人次就业。

村里还积极盘活闲置资源,引进项目,发展集体经济,让村集体经营性资产从无到有、从小到大,目前达1200万元。

为了改善乡村基础设施,作为人大代表,我积极争取政府资金支持,助推修建了道路、桥梁、水利等基础设施;为改善全村人居环境,我通过召开院坝会收集群众意见,了解群众对人居环境的需求和展望,积极争取上级美丽宜居村庄建设资金1800余万元,对全村24个院落进行了整治,对农户的房屋进行风貌整治,并在主干道安装了太阳能路灯;为改善卫生环境,我还组织村民们开展环境整治行动,让李家村实现了旧貌换新颜,为乡村发展提供了有力保障。

我非常注重乡村文化的发展,组织村民开展各种文化活动,如采果节、特色农民运动会,让这个小山村频频“出彩”;积极推广乡村传统文化,让更多人了解和传承乡村文化。

同时,我重点推进移风易俗,牵头制定本村红白事的标准和操作流程,实行事前报告和办理登记制度,逐渐形成喜事新办、丧事简办、厚养薄葬、节俭养德的文明生活新方式。

在大家不懈努力下,家乡的农业产值逐年攀升,乡亲们的收入水平提高了,农村的生产生活条件改善了,李家村成为远近闻名的“亿元村”。我也为此荣获“第二届全国乡村振兴青年先锋”称号。

乡亲们说我是致富的“领头雁”,我认为自己更像乡村振兴的“追梦人”。

只有更多人大代表投身其中,用自己的智慧和汗水浇灌脚下这片土地,乡村才有新的活力和希望。

 

通讯员|唐鑫 整理

编辑|朱苗

审核|常畅

扫一扫,分享到手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