涪陵区人大常委会:“四个三”工作法探索司法类案监督新路径

日期:2024年01月08日 来源:重庆人大

  今年以来,涪陵区人大常委会在区委的坚强领导下,深入推进民主法治领域改革,创新“四个三”工作法开展司法类案监督,对司法案件质量进行全面“体检”和“靶向”监督,有效激发人大工作活力,为打造具有涪陵辨识度的人大监督工作进行了有益探索。

  坚持“三大原则”,把稳正确方向。一是坚持正确监督。区人大常委会自始至终把司法类案监督工作置于区委领导之下,自觉将党的领导贯彻落实到司法类案监督工作各环节、全过程,主动向区委常委会会议报告司法类案监督工作事项,积极争取区委重视和支持。二是坚持有效监督。充分发挥司法类案评查的牵引和指导作用,努力把影响司法机关公正司法的共性问题找出来,督促共性问题整改,推动司法机关改进工作,不断提高司法机关办案质量和工作水平,保证宪法和法律正确有效实施。三是坚持依法监督。严格依照法定职权和法定程序开展工作,始终按照不对未办结的案件定调子、不对具体案件办理结果作评价、不对已生效的判决裁定提意见的工作思路,把握好类案监督的边界尺度,正确处理好人大监督与司法机关独立行使职责之间的关系。

  建立“三项机制”,突出特色亮点。一是类案筛选机制。区人大监察和法制委聚焦人民群众关心关注的热点难点问题和代表建议反映比较集中的问题,在每年年末提出下一年度司法案类案监督议题建议方案,在充分征求司法机关和有关方面意见基础上,提请区人大常委会主任会议通过,列入监督计划并向社会公开。二是第三方法律服务机构评查机制。区人大常委会采取竞争性磋商方式,公开采购市外第三方法律服务机构为司法类案评查提供专项法律服务,有效破解了区县人大常委会直接或抽调本地相关部门人员参与案件评查可能存在的专业力量不足、碍于人情影响评查公正的难题,最大限度保证评查工作的专业性公正性。三是问题沟通机制。采取召开座谈会、书面征求意见、核实相关证据材料等方式,通过“三下三上”(人大常委会三次印发问题清单,司法机关三次反馈意见)问题沟通机制,加强同司法机关的正向交流,充分听取司法机关对评查问题的反馈意见。

  把握“三个环节”,精心组织实施。一是把握评查准备环节。成立司法类案评查工作领导小组,制定司法类案评查工作实施方案,确保司法类案评查工作有序开展、规范运行。出台区人大常委会司法类案评查工作办法(试行)和司法案件质量评查标准,保证司法类案评查有据可依、有章可循。召开被评查单位主要负责人参加的动员部署会议,统一思想、明确任务、落实责任,确保司法机关与人大常委会密切配合、同向发力。二是把握集中评查环节。区人大常委会从区法院2022年办结的692件民间借贷类案件中随机抽取50件案件,从区法院、区检察院、区公安局2020-2022年办结的171件、427件、202件电信网络诈骗犯罪类案件中分别随机抽取30件、30件、40件案件,共计150件案件作为评查对象。组织司法类案评查组成员在被评查单位调取纸质或电子卷宗,采取交叉评查的方式,从办理程序、证据采信、事实认定、法律适用、裁判结果、文书质量等方面,对150件案件逐一进行评查,形成“一案一表”。三是把握问题整改环节。及时将问题清单印送司法机关依法研究处理,并提出整改要求和工作建议。对评查出的共性问题,督促司法机关明确专人专班,制定整改方案,确定整改重点,落实整改措施,认真抓好整改工作。对评查出的个案问题,交由司法机关依法研究处理。

  注重“三个结合”,提高监督实效。一是司法机关自查与人大集中评查相结合。由司法机关案管部门对确定的类案全面开展自查,形成案件质量检查情况报告并向区人大常委会党组会议作专题汇报,由区人大常委会组织司法类案评查组对抽查的类案进行集中评查。二是司法机关整改与人大评议相结合。司法机关将问题整改贯穿于司法类案评查工作始终,在自查阶段,司法机关主动搞好自查自纠;在案件集中评查后,司法机关根据区人大常委会反馈的问题清单,认真剖析、及时研究,针对共性问题“对症下药”,制定整改措施,切实整改到位。同时,区人大常委会重点听取司法机关问题整改情况专项报告,并对被评查单位问题整改工作开展满意度测评。三是人大工作监督与党委政法委执法监督相结合。区人大常委会在开展司法类案监督过程中,始终注重加强同区委政法委的积极沟通,特别是对评查出的问题,由区人大常委会和区委政法委共同跟踪监督,督促司法机关整改落实,确保区人大常委会司法类案评查工作与区委政法委案件评查工作协调联动,形成监督合力。

扫一扫,分享到手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