荣昌区人大常委会:努力将基层立法联系点打造成践行全过程人民民主的基层单元

日期:2024年01月08日 来源:重庆人大

  荣昌区盘龙镇人大办被确定为市人大首批基层立法联系点以来,荣昌区人大常委会坚持高标准建设高质量推进,积极探索创新,努力为民主立法开门立法贡献“荣昌智慧”。目前,荣昌区盘龙镇人大办基层立法联系点共计为34部法律法规草案征集修改意见216条,其中采纳71条(完全采纳30条、部分采纳41条)。他们的做法,可供借鉴参考。

  一、高质量推进基层立法联系点建设,打造立法征询“直通车”

  一是加强组织领导。区人大常委会成立支持盘龙镇基层立法联系点建设工作组,由常委会主任担任组长,定期召开会议,组织现场办公,统筹解决阵地建设、经费保障、人员编制等相关问题。研究出台《加强市人大基层立法联系点(盘龙镇人大办)建设的工作方案》,按照“有阵地、有队伍、有机制、有实效”目标,一体推进基层立法联系点“软”“硬”件建设。

  二是抓好建章立制。制定完善基层立法联系点工作职责、学习制度、视察调研制度等各项制度机制,确保基层立法联系点工作规范有序运行。对工作调研、意见收集、分析研判、汇总上报等各个环节全面梳理分解,逐一优化,建立从接受立法征询任务到资料汇总归档的意见征集全流程操作细则,并通过流程图方式直观展现。

  三是建好三支队伍。组建基层立法专家库,在全区范围内聘任法学、经济、建设、行政管理、医学、信息技术等领域的专家人才66名,为立法工作提供常态化智力支撑。组建信息采集员队伍,在全镇行政村、社区聘请信息采集员18名,广泛收集基层群众的立法意见建议,切实打通民意征集“最后一公里”。设立信息采集点,结合人大代表“家站点”建设,在区级部门、镇街、村(社区)、律师行会等设立信息采集点60个。由此建立起以盘龙镇基层立法联系点为引领、全镇18个村社区为民主实践单元、链接全区人大代表“家站点”的“1+18+X”工作格局。

  二、优化布局丰富内涵,持续拓展基层立法联系点“功能区”

  一是坚持民主立法。主动承担市人大常委会立法征询任务,第一时间通过立法联系点的“神经网络”将法律文本送达专家学者和基层信息员。积极探索建立“站村+站企”模式,选取有条件的村社和企业,把立法座谈会开到农村院坝和企业车间,将群众的愿望、呼声汇聚到立法活动和法治实践之中,让立法意见征求工作层次多元、覆盖更广、时效性更强,最大程度吸收原汁原味的群众心声。

  二是收集民情民意。加强数字化、信息化运用,开发“盘龙基层立法联系点意见征集信息平台”,开展立法规划(计划)项目及法律法规草案意见建议征集活动。定期安排区镇人大代表在立法联系点轮流接待来访群众,认真记录群众诉求,建立接待工作台账,及时向政府相关部门交办,向来访群众进行反馈,形成工作闭环。

  三是加强普法宣传。组织人大代表、法官、检察官、律师在盘龙镇基层立法联系点全方位开展普法宣传和社会公德教育,先后组织开展民法典、未成年人保护法、法律援助法等普法活动12次,助力营造遵法学法守法用法的良好氛围。围绕群众关注的社会热点、难点问题,采取多种方式开展反家暴、防电信诈骗等宣传活动15次,引导群众增强法治观念。

  三、强化毗邻协作,种好川渝基层立法协作“试验田”

  一是建立协作机制。充分发挥盘龙镇地处成渝交界的区位优势,积极开展同四川毗邻镇街的交流合作,围绕助力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等内容,相继与四川省内江市、泸州市、自贡市等地的8个镇签订《川渝立法信息收集工作机制合作协议》,从共组川渝基层立法联系点法规库专家和信息采集员等13个方面加强合作。此外,每年定期召开联席会议,开展立法信息和经验交流共享,共同推动“双城”协同立法基层实践。

  二是协同立法调研。针对成渝两地在交通设施互联互通、打造特色优势产业、共建美丽乡村等方面的法规和政策差异,盘龙镇基层立法联系点多次组织毗邻的川渝两地人大代表共同开展立法调研,研究解决区域发展的共性问题,并分别向两地人大法制工作机构提交调研报告。近年来,盘龙镇基层立法联系点先后组织开展川渝两地立法调研5次,向市人大法制委、常委会法制工委提出立法意见建议17条。

扫一扫,分享到手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