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市人民政府关于《重庆市人大常委会对〈重庆市高级人民法院关于知识产权审判工作情况的报告〉的审议意见》研究处理情况的报告
(2023年11月28日在市六届人大常委会第五次会议上)
市人大常委会:
2023年5月,市人大常委会听取和审议了《重庆市高级人民法院关于知识产权审判工作情况的报告》,形成了《重庆市人大常委会对〈重庆市高级人民法院关于知识产权审判工作情况的报告〉的审议意见》(以下简称《审议意见》)。市政府高度重视,召集有关部门及时研究《审议意见》提出的问题和建议,要求狠抓整改落实,确保各项整改任务顺利完成;市级有关部门认真研究办理,扎实抓好整改工作。现将有关情况报告如下。
一、提高政治站位,不折不扣抓整改
(一)深化思想认识。市政府常务会议专题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知识产权工作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和党中央、国务院政策文件,听取全市知识产权工作汇报,要求把研究办理《审议意见》与推进知识产权工作结合起来,以高度的政治责任感和使命感,以切实有效的整改措施,扎实抓好问题整改,不断推动知识产权事业高质量发展。
(二)依法接受监督。《审议意见》指出的问题切中要害,提出的检查意见和建议中肯深刻,具有很强的指导性。市政府全盘接受《审议意见》指出的问题和建议,及时将整改任务分解到市级有关部门,提出整改要求、明确整改时限,坚决做到立行立改、真改实改。
(三)加强跟踪督导。市政府对整改工作进行全程跟踪督办,推动市级有关部门压实工作责任,确保整改事项按时整改到位,并长期坚持。及时收集梳理市级有关部门在整改过程中面临的问题及意见建议,认真研究吸纳,细化工作举措,抓好整改落实。
二、强化责任担当,盯住问题抓整改
(一)强化工作统筹,持续建立健全知识产权保护工作体系。一是推动政策落地。贯彻落实《重庆市知识产权强市建设纲要》《关于强化知识产权保护的具体措施》《重庆市知识产权保护和运用“十四五”规划(2021—2025年)》等政策文件,印发并组织实施年度工作推动计划,明确目标任务,细化工作措施,打表推动落实。二是强化机制保障。市政府建立知识产权保护联席会议制度,市政府分管副市长担任召集人,25个市级部门和单位为联席会议成员单位,每年至少召开一次全体会议,研究、审议知识产权领域重点工作,进一步加强全市知识产权保护工作的统筹协调。三是加强宣传引导。坚持每年举办知识产权保护宣传周活动,发布全市知识产权保护白皮书;严格落实“谁执法谁普法”责任制,市级有关部门发布知识产权行政保护典型案例,采取多种方式开展知识产权保护宣传活动,努力营造鼓励创新和保护知识产权的良好社会氛围。
(二)强化协调联动,努力构建知识产权协同保护工作格局。一是加强区域保护协作。积极参与十二省市知识产权协同保护机制,常态化开展执法协作。推动成渝知识产权一体化保护,两地联合发布三批次高价值专利、知名商标品牌、优质地理标志等重点保护名录,共同组织开展专项执法行动;川渝两地高法院、知识产权局共同签署《关于建立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知识产权保护合作机制备忘录》,发布成渝知识产权行政司法保护典型案例。二是加强行刑协同保护。市级有关行政、司法部门签订《关于加强知识产权行政执法和刑事司法衔接合作协议》,明确联络会商、信息共享、案件移送、办案协作等29项合作内容,实现知识产权行政执法和刑事司法协同共治。建立知识产权侵权纠纷行政调解协议司法确认制度,形成知识产权纠纷“行政调解+司法确认”新模式,有效促进知识产权民事诉讼程序繁简分流。三是推动社会共治。市级有关部门建立市级知识产权综合保护联系点制度,“一企一策”开展知识产权保护综合服务。制定出台《关于加强知识产权纠纷调解工作的实施意见》,进一步完善知识产权纠纷多元化解机制,设立重庆市涉外知识产权调解中心。建立中国(重庆)自由贸易试验区知识产权保护协调机制,创建“行政管理部门+法院+社会组织”知识产权纠纷多元调解模式。强化诉源治理,在全市设立知识产权纠纷人民调解委员会21家,累计调解知识产权纠纷1.24万件。四是落实属地属事责任。将知识产权保护纳入全市督查检查考核计划,每年组织开展对各区县(自治县,以下简称区县)和市级有关部门的专项考核,落实各级党委和政府知识产权保护属地责任以及部门知识产权保护属事责任,确保各项工作任务和保障条件落实到位。
(三)强化工作基础,着力提升知识产权保护服务能力水平。一是强化人才引育。加强知识产权专业学科建设,全市6所高校设立知识产权本科专业,支持有关高校开展知识产权交叉学科建设,累计培养和引进知识产权人才1.5万人。二是强化培育服务。将知识产权服务纳入现代服务业发展规划,推动建设知识产权服务业集聚区,规范知识产权中介服务行为,全市专利代理机构、商标代理机构分别超过140家、1200家。三是强化教育培训。建成1个国家级知识产权培训基地、4个市级知识产权培训基地。组织实施年度知识产权培训计划,支持有关行业协会、高校、科研院所举办知识产权培训。支持有关高校建设知识产权审判研究基地,举办“知识产权法官讲坛”,开展审判理论和实务交流。四是强化平台建设。加快推进重庆知识产权保护中心建设,打造集快速获权、确权、维权于一体的知识产权“一站式”保护功能平台。建成重庆汽车摩托车知识产权快速维权中心,我市汽摩领域外观设计专利授权周期大幅压缩至5—7天。建设重庆商标审查协作中心、国家知识产权局重庆业务受理窗口,实现专利申请、商标注册等业务“一窗通办”,在黔江区、两江新区、西部科学城重庆高新区设立国家知识产权局商标业务受理窗口,提高边远地区、产业集聚区商标和地理标志注册便利度。
三、坚持立足长远,建章立制促提升
下一步,市政府将在市人大常委会的监督指导下,以本次整改落实为契机,进一步加大工作力度、完善工作举措,切实全面提升知识产权保护能力。
(一)以更大力度加强知识产权法治建设和宣传。推动完善知识产权地方性法规,加快推进《重庆市知识产权保护条例》和《重庆市地理标志条例》立法预备及调研阶段工作任务。根据区域知识产权发展现状,结合企业需求,制定出台知识产权保护政府规章、行政规范性文件,创新知识产权保护政策措施,探索开展中医药、数据知识产权保护规则研究,进一步优化完善知识产权保护工作法规政策体系。深入开展“4·26”知识产权宣传周活动,抓好新闻媒体宣传,推进实施重庆市知识产权文化教育传播基地试点工作,进一步提升全社会知识产权保护意识。加强社会公众知识产权公益培训,广泛开展知识产权普法活动,深入推进中小学知识产权普及教育,培育一批知识产权教育试点学校。
(二)以更高效率推进知识产权协同保护机制建设。进一步发挥好知识产权保护联席会议制度的作用,构建运行顺畅高效的知识产权大保护格局。深化知识产权行刑衔接,加强联络会商、信息共享、案件移送和办案协作,建立健全重大案件联合挂牌督办、典型案例共同发布、知识产权综合保护联系点等制度,持续推进知识产权刑事、民事、行政、公益诉讼检察一体化融合履职,强化知识产权综合保护质效。建立知识产权技术调查官制度,加强培训培养,遴选一批知识产权技术调查官,协助查明技术事实,为知识产权案件审理提供技术支撑。推动开展知识产权纠纷行政执法、司法审判调解,支持各类社会组织积极开展知识产权纠纷调解,推动知识产权仲裁机构建设以及仲裁工作开展,构建多元化知识产权纠纷解决机制。推进区域知识产权执法协作,完善川渝知识产权快速协调保护机制,持续开展川渝知识产权保护专项行动,加强知识产权案件联合执法,对川渝知识产权保护重点目录实行动态管理,深化专利侵权纠纷行政裁决合作机制。
(三)以更高标准推进知识产权保护能力建设。按照党中央的统一部署,抓好知识产权领域机构改革,进一步强化知识产权行政管理。完善知识产权行政保护案例定期研讨制度,开展知识产权执法培训,提高基层执法办案能力。健全行政执法制度规范、程序规范和实体规范,提升知识产权行政裁决和行政处罚办案数量和质量。加快建设重庆市知识产权保护中心等公益服务平台,探索创建知识产权保护试点示范区,高标准建设国家海外知识产权纠纷应对指导地方分中心,构建覆盖全市、功能互补、布局合理的知识产权快速协同保护体系。加快区域重大知识产权保护平台建设,推动有条件的区县建设国家级知识产权保护中心,为区域内重点产业提供专利预审、维权援助等知识产权保护服务,推动知识产权保护服务集聚发展。
特此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