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市高级人民法院关于《重庆市人大常委会对〈重庆市高级人民法院关于知识产权审判工作情况的报告〉的审议意见》研究处理情况的报告

(2023年11月28日在市六届人大常委会第五次会议上)
日期:2024年02月26日 来源:重庆人大

市人大常委会:

市六届人大常委会第二次会议听取和审议了《重庆市高级人民法院关于知识产权审判工作情况的报告》,指出了全市法院知识产权审判工作存在的突出问题,并为加强和改进知识产权审判工作提出了要求、指明了方向。对此,市高法院高度重视,及时研究落实方案,列出整改任务清单,采取有力措施推动整改落实落地见效。按照会议安排,现将整改落实情况报告如下。

一、整改落实总体情况

收到审议意见后,市高法院高度重视,对市人大常委会提出的问题和建议诚恳接受、照单全收,第一时间组织全市三级法院学习讨论研究,严格对照审议意见要求,切实结合三级法院职能定位,对整改落实工作进行安排部署,列出14项重点整改任务清单。截至目前,11项整改任务已完成,3项整改任务阶段性完成并持续推进。一是注重组织领导。市高法院专题研究部署整改工作,深入分析问题症结,提出具体解决措施和办法,及时下发整改任务清单,明确责任单位、整改举措、完成时限,强化监督指导,推动整改落实落细。二是注重统筹协调。市高法院切实发挥统筹统管职能,坚持全市法院“一盘棋”,不断优化审判资源配置,通过“上下联动”“左右协同”形成整改合力,着力解决系统性难题,实现三级法院协调发展。三是注重实际实效。坚持将“当下干”和“管长远”有机结合,既尊重审判规律,确保整改举措的可行性、有效性,又考虑发展变化,增强整改举措的前瞻性、可持续性,努力实现整改工作既能解决实际问题,又能有力推动知识产权审判工作高质量发展。

二、具体整改落实举措

(一)强化司法担当,营造一流创新法治生态

针对知识产权司法保护作用发挥不充分,回应社会需求不够、参与社会治理和法治宣传不足等问题,采取了以下措施:

一是准确把握加强新时代知识产权审判工作的总体要求。开展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学深悟透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知识产权工作的重要指示论述,牢牢把握加强知识产权保护是完善产权保护制度最重要的内容和提高国家经济竞争力最大的激励,按照现代化新重庆建设要求,加快推进知识产权审判工作现代化;深化与知识产权管理部门的合作,推动构建知识产权“严保护、大保护、快保护、同保护”工作格局。坚持能动司法,主动延伸司法服务,为全市创新发展保驾护航。今年以来,全市法院共受理各类知识产权案件12315件,审结11890件。

二是积极回应社会各界对知识产权司法保护工作的需求。成立法治宣讲团,先后前往西部科学城、一带一路商品展示交易中心、数字经济产业园、金山意库文创园等地开展知识产权法律保护宣讲。针对小商户批量维权、地理标志协同保护、美容行业侵权等突出民生知识产权问题发出6份司法建议,积极参与社会治理。入驻中国首届剧本娱乐嘉年华,制作印发《知识产权风险提示》,为展会知识产权保护提供司法服务保障。10月27日部分全国人大代表视察重庆知识产权法庭,对法庭深入推进知识产权司法保护,激发创新活力,服务保障高质量发展取得的成绩表示充分肯定。

三是努力营造“尊重知识、崇尚创新”的良好法治氛围。全市三级法院联动开展知识产权宣传周活动,在科学城、江北、荣昌、璧山、渝中、两江新区等地,通过发布知识产权司法保护状况白皮书、典型案例、发放法治读本、走访商户、座谈调研、集中销毁侵权商品等多种形式开展法治宣传。发布知识产权典型案例43件,6件案例获评全国典型案例。重庆知识产权法庭作为窗口单位开展各类法治宣传37场次,公众号发布推文136条,并受邀参加重庆之声身边说法特别节目,讲述知识产权故事,传递法治声音。

(二)优化审判机制,提升知识产权司法质效

针对知识产权审判中“举证难、周期长、成本高、赔偿低”以及技术事实查明难等问题,采取了以下措施:

一是以小额诉讼为抓手,为知识产权审判“增速”。两江新区(自贸区)法院创新知识产权小额诉讼审判模式入选国务院知识产权战略实施工作部际联席会议办公室发布的知识产权强国建设第二批30件典型案例,系重庆唯一入选案例,也是全国中、基层人民法院唯一入选案例。该院审结知识产权小额诉讼案件4154件,平均审理时长25天,仅占全国法院知识产权案件平均结案时长的三分之一。该项机制已在全市法院推广,适用案件16074件,审结15346件。同时,全力推动全流程无纸化网上办案,设立案件事务中心、集约送达中心,推广电子卷宗技术,大幅度提高送达效率,缩短案卷移送时间。

二是以惩罚性赔偿为切口,为知识产权赔偿“加量”。结合审判实践,细化惩罚性赔偿裁判规则,制定知识产权惩罚性赔偿适用细则。在5件案件中依法适用惩罚性赔偿,1案顶格适用5倍惩罚性赔偿,切实发挥惩罚性赔偿的惩治和威慑作用。加强对知识产权惩罚性赔偿的理论研究,市一中法院、西南政法大学与河北雄安中院联合中标最高人民法院2023年度司法研究重大课题《惩罚性赔偿制度实证问题研究》,并顺利开题。加大知识产权侵权赔偿支持力度,贯彻以充分实现知识产权价值为导向的侵权赔偿方针,在2件案件中顶格适用法定赔偿判赔500万元,在1件案件中依法酌定侵权人赔偿700万元,让严重侵权者得不偿失,让遭受侵权者得到充分赔偿。

三是以技术调查为支撑,为知识产权裁判“提质”。全面构建“技术调查官+技术咨询专家+技术鉴定人员+专家辅助人+专家陪审员”的“五位一体”技术事实查明机制,使用技术调查官和专家咨询30余件次。增聘8名不同领域的专家教授、学科精英作为第二批技术调查官,累计聘请18名技术调查官,涵盖物联网安全与工业自动化、集成电路设计、计算机科学技术、信息工程、机械工程、车辆工程、土木工程等12个领域。同时,与专利审查协作四川中心合作建立含51名技术专家的专家库,涉及40余个细分技术领域,充分保障技术调查有专家可请,进一步提升技术类知识产权案件的审理质效。

(三)深化改革创新,优化知识产权审判机制

针对知识产权案件集中管辖带来的诉讼不便、法院与检察院、公安机关办案标准不统一等问题,采取了以下措施:

一是延伸站点布局,用活存量资源。以“1+1+2”专业化知识产权审判组织体系为依托,在打通司法为民“最后一公里”上做实做细。进一步强化自贸区知识产权法治保障,在自贸区16个园区搭建“一平台三室站”法治服务保障体系,形成“诉讼服务、诉调对接、巡回审理、多元化解、风险提示、普法宣传”法治服务矩阵,“法-商联动解纷机制”入选2022十大重庆经济改革创新案例。进一步加强对知识产权巡回审判站的规范化管理和综合性利用,今年以来,全市法院依托各知识产权巡回审判站开展文书送达、巡回审判109件,多元解纷1601件。

二是依托科技赋能,提升司法效能。大力推进知识产权巡回审判站信息化建设,建成3个云上共享法庭,配备智慧庭审系统和远程庭审系统,便利当事人通过互联网参加诉讼。将“车载便民法庭”驶入当事人纠纷所在地,零距离开展法治宣传、巡回审判活动。依托重庆法院“四易”平台,一体推进网上立案、电子送达、电子归档等全流程网上办案新举措。在知识产权审判领域探索“自助式在线证据交换”审判模式,当事人登录后可在线上传诉讼材料,自助式利用碎片化时间完成庭前证据交换,自动生成证据交换报告,试点案件100余件。今年以来,全市法院在知识产权审判中网上立案10597件,电子送达5290件,利用车载便民法庭开庭审理、法治宣传60场次。

三是加强沟通协调,推进三审合一。以专项调研课题《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下知识产权审判省级全域“三合一”研究》为抓手,探索我市知识产权刑事案件集中管辖机制路径。印发《知识产权审判“三合一”工作规程》,促进知识产权民事、行政、刑事诉讼程序的有效衔接。与市检察院举行知识产权刑事疑难问题工作座谈会,探索创新知识产权司法保护模式,加强知识产权刑事保护;与市公安局讨论知识产权刑事案件法律适用问题,探索统一法律适用标准。今年以来,全市法院利用“三合一”审判模式办理知识产权刑事案件11件,行政案件12件。

(四)加强统筹协调,提升协同保护整体效能

针对川渝司法协作有待深入、行政执法与司法裁判尺度不统一,以及知识产权纠纷多元化解有待强化等问题,采取了以下措施:

一是细化川渝知识产权保护协作。落实川渝“一盘棋、一体化”发展要求,推动川渝知识产权协同保护走深走实。今年10月,两江新区(自贸区)法院与四川天府新区(自贸区)法院联合召开涉侵害美术、摄影作品著作权案件损害赔偿相关问题座谈会,统一川渝著作权侵权司法裁判标准;市一中法院、两江新区(自贸区)法院、渝北区市场监管局与四川广安中院、广安市场监管局、邻水法院等八家单位签订《关于共同建设川渝高竹新区知识产权协同保护中心的合作协议》,成立川渝高竹新区知识产权协同保护中心,强化川渝知识产权保护协作。

二是深化司法行政联动保护协作。市高法院与市市场监管局首次联合发布反不正当竞争司法保护和行政保护典型案例,引导市场主体有序竞争。持续推进知识产权纠纷行政调解协议司法确认工作,市一中法院与两江新区市场监管局建立“行政调解+司法确认”快速解纷模式。两江新区“府院创新‘三协同’共建知识产权保护新格局”项目入选第二批全市法治政府建设示范项目。全市法院办理知识产权行政调解协议司法确认案件11件,其中,“洞子”商标侵权纠纷行政调解司法确认案例,入选国家知识产权局2022年度商标行政保护十大案例。

三是强化知识产权多元解纷机制。市高法院积极推动与世界知识产权组织(WIPO)仲裁与调解中心签署加强知识产权领域替代性争议解决交流与合作协议,取得初步成效。主动协调相关职能部门,争取给予知识产权专业调解组织更多财政支持。两江新区(自贸区)法院与重庆仲裁委员会、重庆市知识产权纠纷人民调解委员会共同签署《知识产权纠纷诉讼、仲裁与调解多元共治平台建设合作协议》,并联合中国贸促会重庆市委员会、两江新区知识产权服务中心等上线“专利侵权及其它知识产权行政调解中心”移动版。今年以来,全市法院委托、委派调解知识产权纠纷案件9628件,成功调解8296件。

(五)狠抓教育学习,提升干警履职尽责能力

针对知识产权审判队伍建设有待进一步强化,法官专业能力有待进一步提升,审判力量还需进一步充实等问题,采取了以下措施:

一是扎实开展主题教育,增强政治意识。市高法院在主题教育中坚持走在前、作示范,通过主题教育,广大党员干警政治忠诚进一步筑牢,创新理论武装进一步强化,干事创业精神进一步高涨,履职尽责能力进一步提升。重庆知识产权法庭党支部被评为重庆市直机关先进基层党组织。2人被国家知识产权局、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公安部联合评为知识产权保护工作成绩突出个人。

二是加强审判资源调配,优化队伍结构。贯彻强基导向,为渝中区法院增补2名法官员额,另安排2名交流法官助理到岗,有效缓解该院知识产权审判案多人少矛盾。从基层法院选任有知识产权审判工作经历的院长和副院长各1名,分别担任市一中法院重庆知识产权法庭分管院领导和市高法院民三庭庭长,选任具有刑事案件审判工作经历的法官担任重庆知识产权法庭庭长,进一步充实和强化知识产权审判人才队伍。

三是全面加强业务学习,提高专业能力。与四川高院联合举办知识产权审判业务培训。组织干警参加最高人民法院组织的知识产权以及涉外审判业务等专题培训10余次。以“中国知识产权法官讲坛”为主阵地,邀请知名法官、专家、学者授课讲座,今年以来举办3讲,累计举办53讲。开办“星月讲坛”由一线法官分享审判经验,与相关行政机关及企业互动交流,践行在干中学、学中干。

四是积极开展对外交流,促进互学互鉴。鼓励干警参加各类交流活动,知识产权法官先后受邀参加“2023中国种子大会暨南繁硅谷论坛”“2023展会知识产权司法保护研讨会”“白酒知识产权司法保护论坛”等10余次。进一步加强涉外交流,为“一带一路”创新与知识产权保护中高级管理人员研修班学员授课,在知识产权国际研讨会上作英文主题发言等,积极传播知识产权保护的中国声音。

三、下一步工作打算

全市法院将始终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知识产权工作的重要论述和重要指示精神,全力做好新时代知识产权审判工作,助力加快建设知识产权强国,更好服务构建新发展格局、推动高质量发展,护航现代化新重庆建设。

一是进一步提高政治站位,深化思想认识。心怀“国之大者”,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不断提高政治判断力、政治领悟力、政治执行力,不折不扣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知识产权保护的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和党中央决策部署,按照《知识产权强国建设纲要(2021—2035年)》《“十四五”国家知识产权保护和运用规划》要求,深入实施知识产权强国战略,有效支撑创新驱动发展。

二是找准服务创新发展的结合点、发力点。紧扣市委“一号工程”,深入实施《重庆市知识产权强市建设纲要》《重庆市知识产权保护和运用“十四五”规划(2021—2025年)》,围绕“416”科技创新战略布局和“1458”科技创新工作体系,充分发挥司法裁判在科技创新成果保护中的规则引领和价值导向职能,为重庆加快建设具有全国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提供有力司法服务和保障。

三是持续推动知识产权审判机制改革。加大知识产权侵权赔偿的支持力度,依法惩处严重侵害知识产权行为,全面加强知识产权保护。强化科技赋能、制度增效,全力推动“全渝数智法院”建设迈上新台阶,加快推进知识产权审判体系和审判能力现代化。对标北京、上海、广州、海南知识产权法院,高标准推进重庆知识产权法庭建设。强化内外联动,努力推进知识产权审判“三合一”改革,推动构建衔接有序、标准统一、公正高效的知识产权大保护工作格局。

四是着力强化知识产权审判能力建设。牢固树立“人才是第一资源”理念,加强知识产权审判人才队伍革命化、正规化、专业化、职业化、国际化建设,提高知识产权审判队伍思想政治素质、职业素养和专业水平。加强专业化人才培养,招录培养复合型人才,精心组织业务培训,鼓励开展对外交流。严把选人用人政治关、廉洁关、能力关,通过选贤任能,激励干事创业。

五是努力打造知识产权纠纷解决优选地。充分发挥中国法学会审判理论研究会知识产权审判理论专业委员会的平台优势,扎实做好“一会”“一坛”“一刊”“一课题”,进一步提升重庆法院知识产权审判影响力。依法公正审理涉外知识产权案件,积极妥善处理国际平行诉讼,平等保护中外权利人合法权益,积极营造开放、公平、公正、非歧视的科技发展环境和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营商环境。

特此报告。

扫一扫,分享到手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