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市人大常委会调研组关于中心城区“两江四岸”品质提升情况的调研报告
(2023年11月28日在市六届人大常委会第五次会议上)
市人大常委会:
中心城区“两江四岸”(以下简称“两江四岸”)是我市最具显示度和标志性的城市区域,是集聚城市重大功能、彰显国际化现代城市形象的发展主轴。袁家军书记多次对“两江四岸”品质提升做出重要指示,提出要深化城市设计,加强整体规划,提升城市形象,加快转变城市发展方式,深入实施城市更新提升行动,建设人与人、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美丽家园。市人大常委会认真学习领会市委关于“两江四岸”品质提升的部署要求,按照《重庆市人大常委会助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和西部陆海新通道建设走深走实工作方案》(渝人办〔2023〕15号),调研组从今年4月份启动我市“两江四岸”品质提升调研。市人大常委会王炯主任对调研工作提出明确要求,陈元春副主任率队开展了深入调研,期间,赴江北区、渝中区实地调研,并组织召开由市住房城乡建委、市规划自然资源局、市城市管理局和渝中区、大渡口区、江北区、九龙坡区、南岸区、巴南区参加的座谈会。梳理借鉴浙江杭州富春江、上海黄浦江等先进城市滨水空间品质提升经验做法,形成调研情况报告如下。
一、工作进展及主要成效
“两江四岸”岸线总长394公里,近期重点实施中心区域109公里滨江地带,既是集中展示山城、江城特色景观的生态廊道,也是市民滨江生活娱乐、休闲健身、亲水乐水、文化体验的重要公共空间。2018年以来,市委、市政府将“两江四岸”品质提升工作作为城市提升的重大专项予以推进,市住房城乡建委会同有关区政府、市级相关部门,围绕“主轴”定位(空间组织轴、功能集聚轴、形象展示轴、人文生态轴)、“四带”目标(山清水秀生态带,便捷共享游憩带,人文荟萃风貌带,立体城市景观带),按照“水上、岸上同步,软件、硬件并行”的思路,坚持整体谋划,强化工作统筹,严格监督考核,滨江颜值亮点纷呈,城市名片更加靓丽,主轴功能显著提升,群众体验感、幸福感、获得感明显增强,两江四岸品质提升取得了明显成效。
(一)坚持高位推动,系统部署。市委对“两江四岸”品质提升高度重视,多次召开专题会议研究部署,主要领导多次现场调研提出要求,市政府及其相关部门高度重视,精心组织实施。
一是强化工作统筹。市委六届二次全会要求“做靓两江四岸主轴,丰富拓展城市功能名片”,市委主要领导多次实地调研“两江四岸”规划建设,要求“在更高起点、以更高标准抓好两江四岸规划建设,努力打造重庆现代化国际大都市的样板间、示范地”。市政府明确“系统开展两江四岸整体提升,建成100公里滨江公共空间”目标,成立了由市长任组长、分管副市长任副组长、市级相关部门主要负责人为成员的两江四岸治理提升领导小组,在市住房城乡建委设立两江四岸治理提升办公室,统筹协调“两江四岸”规划、建设、管理等具体工作,统筹项目安排并推进实施。
二是强化规划引领。充分发挥市规划委员会总牵头作用,设立两江四岸规划设计统筹专业委员会,统筹开展“两江四岸”区域有关规划和设计工作,协调各个部门各司其职、密切配合,把市委关于“两江四岸”整体提升的部署要求落到实处。围绕“四带”目标,组织编制《重庆市中心城区“两江四岸”治理提升统筹规划》(规划围绕滨江路外侧、滨江路内侧和滨江路三条主线,对“两江四岸”近远期治理提升工作提出26项规划指引)、《两江四岸城市发展主轴规划研究》(提出依托半岛、江湾、江心绿岛所构成的自然空间格局,按照“点上点靓、线上贯通、面上提升”的规划原则,以半岛和江湾为主体,发挥主轴带动作用)、《重庆市城市色彩规划方案》(明确重庆城市主色调为“淡雅的黄色系”,有关内容已纳入《重庆市国土空间总体规划(2021—2035年)》对城市色彩进行刚性约束)、《重庆市主城区山城步道专项》(规划中心城区总长度约1207公里的山城步道系统,并提出相应规划指引,将山城步道打造成为绿色出行便民道、山水游憩休闲道、乡愁记忆人文道、城市体验风景道)等系列规划,系统重塑“两江四岸”国际化山水都市风貌,为“两江四岸”治理提升提供规划指引。
三是强化整体设计。高规格开展方案设计国际征集,吸引20个国家和地区、91家知名设计机构参与,邀请30余名院士和国内外知名专家参与方案评审和专题咨询,为治理提升工作问诊把脉,同时深入践行“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为人民”的理念,面向广大群众开展“金点子”创意征集,收集建议意见1600余条,较好体现了“两江四岸”治理提升的国际化水准和重庆地域特色。新时代新征程新背景下,落实市委主要领导关于加强两江四岸整体风貌统一设计的指示要求,针对“两江四岸”城市色彩不够协调、江堤岸线缺乏协调呼应、公共空间元素和设施乱、历史文化保护传承不够、山水和城市建筑空间布局整体性差等问题,对既有的规划研究成果进行迭代升级,按照“两江四岸”整体布局优化、“两江四岸”核心区整体规划和重要区段城市设计三个层次加强城市规划统筹,编制完成了《两江四岸整体规划和城市设计》。
(二)坚持问题导向,精准施策。市政府及相关部门系统学习领会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城市工作的重要论述,对照两江四岸功能定位和目标任务,认真梳理在规划、建设、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和薄弱环节,坚持问题导向,精准施策。
一是全面开展调查。完成了四条岸线109公里的现状调查,包括堤岸、排水口、建筑立面、景观点、公共空间、步行系统、公共服务设施、历史文化资源等10个方面,以及消落区、夜景照明、水上巴士、游览线路、大桥垂直升降梯等9项专项,对现状本底及问题困难进行了全面梳理和剖析,明确了治理提升重点,形成了4个岸线文本和9个专题文本,为后续工作奠定了基础。针对现状情况和短板弱项,制定了《主城区“两江四岸”治理提升实施方案》,明确了打造“四带”的工作目标,以及4个方面25项重点工作任务。
二是依法清理处置。认真梳理“两江四岸”核心区范围城市整体风貌、色彩、天际线、水岸线、建筑立面等方面的具体问题,重点对渝中半岛、滨江头排等景观敏感区域的体量过大、形象不佳、破坏天际线山脊线的建设项目,通过减量、优化、转移、商改住等方式,依法进行了处置,减量100万平方米以上,有效提升了建筑颜值、公共空间品质和城市天际轮廓线。关停货运码头28座,取缔餐饮船舶138艘,为岸线治理提升腾挪空间。
三是深化环境整治。遵循“多生态、多自然、多柔性,少工程、少人工、少硬质”的原则,修复消落带288万平方米,排查整治“八乱”(乱搭乱建、乱倒乱堆、乱填乱挖、乱耕乱种)行为2811起,滨江区域脏、乱、差现象明显改观。针对“两江四岸”城市环境突出问题和安全管理薄弱环节,围绕“净化岸线环境、补齐功能设施、优化景观品质、治理公共空间”,组织开展“治脏、治乱、添绿、保安”专项行动,增设11座固定公厕、25座单体移动公厕,查处治理170余处违法建筑,建成小微停车场23个、新增车位1800余个。
(三)坚持一体推进,惠民便民。市委要求,努力把重庆的岸线做美,彰显现代感和艺术气息,打造能让更多老百姓共享的亲水岸线、绿色岸线。市政府及相关部门认真落实市委要求,紧紧围绕惠民便民,打造公共空间,擦亮城市功能名片。
一是注重串珠成链,开放滨水空间。坚持“点上点靓、线上贯通、面上提升”的思路,大力完善公共服务设施、景观环境设施、市政配套设施,打造开放共享的滨江公共空间。近期109公里岸线已启动实施项目26个,十大公共空间建成开放,磁器口老码头、九龙滩、盘溪河入江口、相国寺码头片区、雅巴洞湿地公园、花溪河湿地公园、黄沙溪段、珊瑚公园、江北嘴江滩公园、九龙半岛当代艺术广场亮点纷呈,从生态、游憩、景观、交通等方面重塑形象,成为市民和游客喜闻乐见的休闲空间。
二是突出能级提升,做靓城市名片。丰富拓展城市名片,长嘉汇大景区逐步成势,累计实施项目117个。朝天门-解放碑片区集中展示母城文化魅力,山城巷、戴家巷传统风貌区再现老城风貌,十八梯传统风貌区衔接老重庆上下半城,传承渝中“母城”文化,乡愁记忆浸润人心。江北嘴片区精心雕琢城市中庭,测候亭保护修缮项目修复重庆最早的气象测候所,江北区城市主题展示中心打造成为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交流平台和展示中心。弹子石-龙门浩片区全力建设山水城市会客厅,故宫文物南迁纪念馆建成开放,新地标市规划展览馆成为内观城展、外赏城景的最美展馆。长江文化艺术湾区有序推进,累计实施项目37个,九龙美术半岛聚力打造产、城、景一体的泛城市公园,川美两馆两楼、黄桷坪正街艺术提升、涂鸦街改造升级等项目建成投用。钓鱼嘴音乐半岛赋予音乐文化内涵,茄子溪音悦港启动建设,打造“港产城”融合发展的文化新地标和艺术生活示范区,宝武西南总部启动实施,打造国家级钢铁文化博览园。
三是坚持生态优先,构筑绿色廊道。坚持“生态优先、保护为主、修复为辅、人水和谐”的原则,启动实施嘉陵滨江生态长廊建设,累计实施项目20个,白鱼石公园、温塘峡川仪四厂段危岩带治理、新北温泉公园、悦来滨江路观景平台等6个项目建成投用,滨江综合整治及生态修复(水土段)等14个项目有序推进,倾力打造“山水生态画卷、人文风景珠链、便捷游憩秀带”。
二、当前存在的差距和问题
围绕两江四岸“主轴”定位、“四带”目标和市委关于“要系统重塑两江四岸国际化山水都市风貌”“在更高起点、以更高标准抓好两江四岸规划建设,努力打造重庆现代化国际大都市的样板间、示范地”目标要求,对比先进城市滨水空间提升经验(见附件),我市“两江四岸”品质提升还存在不少差距和困难。
一是品质提升系统性有待进一步增强。根据《重庆市主城区“两江四岸”治理提升实施方案》,2018年至2022年近期治理提升的范围主要是109公里岸线的滨江地带,通过艰苦努力,“1年有变化、2年出亮点、3年见成效、4年出形象、5年大变样”的治理提升阶段性目标基本实现,但沿江整体城市风貌不佳的现象依然存在,“遮山挡水”现象突出,中心城区80米以上高层住宅约8000栋,天际线、山脊线、水岸线等遭到不同程度破坏;沿岸低端餐饮、仓储物流、批发市场、汽车修理等低端业态,与城市发展“主轴”功能定位差距甚远,距市委“要从大格局、大视野、大场景中整体谋划”还存在明显差距,急需持续优化相关规划及建设计划,明确未来品质提升目标任务和工作重点。
二是整体智治仍需强化。两江四岸品质提升涉及统筹空间、规模、产业三大结构,统筹规划、建设、管理三大环节,统筹生产、生活、生态三大布局,统筹水上、岸边、滨江腹地三大空间、统筹政府、社会、市民三大主体,对智能化水平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目前,我市两江四岸规划建设管理手段较为传统,跨部门层级统筹协调难度大、信息传递不及时、数据查询有壁垒等问题日益凸显;随着公共空间陆续建成开放,滨江区域安全隐患日益突出,区域联动管理不够,管养提质增效存在短板,这些与当前“数字重庆”建设要求存在较大差距。
三是部分项目筹资难度大。“两江四岸”治理提升项目采取“区建市补”方式,由沿江各区负责筹集资金并组织实施,市级财政对“两江四岸”核心区、长江文化艺术湾区范围内“两江四岸”岸线治理提升项目按工程建设费用50%比例给予补助,核心区、艺术湾区以外项目暂未明确补助政策,加之岸线治理提升项目主要为生态修复类公益项目,各区筹集资金的难度较大,部分项目进展较慢。渝中区反映,该区正在实施的嘉滨路贯通工程李子坝段、化龙桥段因不在核心区范围,无法享受补助政策,已经投资2.39亿元,预计还需投资4.66亿,区级财政压力难以覆盖。有的区反映,因国家启动项目核查工作,目前核查工作仍未结束,采用PPP模式的项目暂缓建设。
四是法治保障还需强化。“两江四岸”缺乏“当家法”,保护利用和开发建设方式与新发展理念不相适应,规划的科学性和管控的刚性还不够,重局部轻整体、重当前轻长远、职责交叉或监管真空等问题客观存在。尤其是随着公共空间陆续建成开放,滨江区域安全隐患突出、监管力度有待增强、管养提质增效存在短板等问题日益凸显。市人大环资委此前曾牵头组织开展立法调研,但目前尚未纳入立法计划,亟待提速“两江四岸”立法工作。
三、有关工作建议
市委袁家军书记指出,抓好两江四岸整体提升,是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殷殷嘱托的重大行动,是为人民群众创造高品质生活的重大举措,是展现现代化新重庆建设新风貌的重大任务,是我们肩负的重大责任。为推动市委决策部署贯彻落实,在更高起点、以更高标准抓好“两江四岸”规划建设,提出如下建议。
(一)持续强化统筹谋划。主动把“两江四岸”品质提升工作放在现代化新重庆建设的宏大场景中整体谋划,从大格局、大视野、大场景中整体考虑。一是加强整体规划和城市设计,强化规划的整体性、前瞻性,优化两江四岸整体规划方案、两江四岸核心区整体规划方案,尽快编制完成《两江四岸整体规划和城市设计年度行动计划》,加强各专项规划、实施方案的衔接性,注重区与区之间的协同性。二是不断优化实施方案,结合整体规划和城市设计,梳理储备项目,联动岸线与腹地,抓紧筹划、尽快出台新一轮建设规划及年度建设计划,升级抓手举措,压实主体责任,有序推进项目实施,项目化、清单化推动重要区段建设,推动两江四岸功能品质不断迭代升级。三是建立核心区联席会议机制,对分属渝中区、江北区、南岸区的三个版块统一规划、统一建设、统一招商、统一运营,实现功能集约、优势互补、错位发展。
(二)持续完善配套设施。在加快推动岸线公共空间项目陆续建成的基础上,同步抓好管理服务、配套商业、停车场、游憩健身、安全保障、环境卫生、小型艺术展示等公共服务设施的建设,重点抓好滨江驿站、特色主题空间的建设,让滨水空间早日回归城市生活核心,成为凝聚人气的城市活动新地标,加强设施管理和维护,及时研究解决难点问题,真正实现惠民有感。坚持文旅融合,以打造精品景区的思路完善沿江旅游基础设施和配套设施,大力发展文创产业,使旅游开发与文化传承相得益彰。进一步增强“主轴”功能,推动滨水空间向城市腹地延伸,实现功能、景观、生态、交通、设施等全面提升。
(三)持续提高智治水平。按照“数字重庆”建设总体部署,坚持以大数据智能化为引领,统筹运用数字化技术、数字化思维、数字化认知,结合两江四岸规划建设管理实际,梳理核心业务,围绕建立特色应用场景,探索开展重大应用谋划,通过多跨场景协同规划、建设、管理三大环节,统筹水上、岸边、滨江腹地三大空间,实现市区联动、部门联动、政民联动。同时,线上集成下江通道、出入口驿站、公厕以及停车场等服务设施,通过赋码扫码的方式延伸至为市民提供服务等内容,让市民游客走得进来、留得下来、游得舒心。
(四)持续健全长效机制。加强统筹协调,积极探索政府与社会资本合作模式,鼓励社会力量积极参与,创新融资方式,提高融资能力。积极争取中央支持,做好专项债券争取,深化投融资改革和盘活资产,结合实际提供资金保障,实事求是确定建设时序,防止出现“半拉子”工程,切实保证工程质量。学习借鉴《上海市黄浦江苏州河滨水公共空间条例》的立法经验,开展我市“两江四岸”保护利用和建设管理立法工作,强化规划的科学性、建设管控的刚性和运维管理的持续性,统筹以“两江四岸”为主轴的城市更新提升,推动市场化运维,为长效推进“两江四岸”治理提升提供法制保障。
特此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