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加强互联网时代数字人才培养的建议

主办单位:市人力社保局

协办单位:市工商联,市教委,市国资委

建议正文

关于加强互联网时代数字人才培养的建议

 

一、基本情况

随着中国数字化、智能化加速迭代升级,人工智能、物联网、大数据和云计算的广泛运用,与此相关的数字经济成我国经济增长新引擎。新业态、新模式不断迸发,推动着传统职业不断变迁,新的就业岗位和职业也应运而生。随着数字化新兴产业对人才的要求持续走高,从业人员既有技能不能满足新的工作岗位要求。

据数据显示,中国数字化人才缺口已接近1100万,其中人工智能人才缺口超过500万,国内供求比例约为1:10;大数据人才缺口也高达150万。随着数字与传统产业深度融合,促进传统产业数字化、智能化和相关水平不断提高,企业对数字化领域人才需求也不断增长,但各行各业普遍都存在数字化人才缺口,这种人才缺乏其实已经成为一种制约企业实现数字化转型的关键性指标。

二、存在的问题

(一)数字化人才的供需不匹配。随着产业数字化和数字产业化的发展,数字化转型是每一个行业必须做且马上做的事情。数字化转型所带来的人才缺口十分巨大,不能够满足迅速增长的数字化业务需求。

(二)传统的人力资源体系尚未转型。整个数字化人力资源的体系,如数字化人才培养标准、数字化人才招聘、数字化人才选拔、数字化人才培训、数字化人才绩效考核等多个方面缺乏数字化人力资源规划。

(三)员工数字化能力不足。思维方面,员工缺乏对本领域、本专业以及跨专业数字化技术相关问题的认知和思维;在技能方面,缺乏数字化技能和数字化素养,难以适应数字化业务发展所带来的数字要求。在数字化接纳能力方面,员工缺乏足够的耐心和挑战力,甚至抵制组织的数字化转型。  

三、建议

一是完善互联网时代新兴人才培养的行业标准。地方政府应立足于数字经济发展的快车道,为数字化人才的引入提供鼓励性政策,加大对数字化人才的支持力度,从地区发展角度扶持数字化人才的发展,为特殊的高级数字化人才提供绿色通道等健全的新职业培训政策。

二是加快培养社会和行业所需的数字化人才,与产业对接。不断探索当前校企合作的全新模式,深化产教融合,推动多方协同育人,努力打造新的数字化人才培养模式。高校、企业内部及第三方等形成一种共同协作的培养力量,把相关人才培训职能有效落地。

三是建议数字化人才合理流动。通过内部提升和外部引入并行的模式,构建系统的数字化人力资源发展体系;打造人力资源数字化平台,重塑数字化人才管理基础架构。通过掌握人力资源规划技术,实现人员配置、薪酬规划、绩效考核、培训和发展等相关内容的数字化升级。

四是深化人力资源数字化学习模式。企业搭建数字化学习平台,让员工有地方可学;强化组织的数字化学习体验,实现个性化、沉浸式、定制化;丰富学习内容,多种方式融会贯通,将学习趣味重要性进一步放大等。

办理简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