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支持铁峰山国家森林公园创建国家级“两山”实践创新基地的建议

主办单位:市生态环境局

协办单位:市发展改革委,市规划自然资源局,市文化旅游委,市林业局

建议正文

关于支持铁峰山国家森林公园创建国家级“两山”实践创新基地的建议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指出:必须牢固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站在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高度谋划发展。这为重庆实现绿色崛起,推动高质量发展,创造高品质生活指明了方向。近年来,生态环境部已经开展了六批“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践创新基地(以下简称为“两山”基地)建设,全市累计有武隆区、南岸广阳岛、渝北区、北碚区、巫山县等5地获得该国家级称号。十年来,“两山”理念已普遍深入人心,而基于“两山”基地规划建设探索出的“两化”路径,无论是在改善生态环境质量还是推动经济绿色转型等都取得了显著成效。

一、基本事由

铁峰山国家森林公园横跨万州区、开州区、云阳县三地,是我市重要的生态资源宝库,也是万开云板块一体化协同发展所依托的重要绿色本底。园内森林总面积9100公顷,海拔为530.0~1355.1米,森林覆盖率达到95%。园内动植物资源丰富,有森林植物869种,森林动物500多种;全园区共分金狮岭、凤凰山、铁佛寺、贝壳山四个景区,有凤仪禅院、照林和尚寿塔、石公石母等名胜古迹。唐代著名诗人李白为此留下了“谪仙醉乘金凤去,大醉西岩一局棋”的千古佳话。彭咏梧、江姐等革命志士曾在此率领游击队员与敌人进行过殊死斗争。森林公园厚重的历史人文底蕴、丰富的佛教文化,优美的森林风光,自然景观与人文景观融为一体,交相辉映、蔚为壮观。

按照第二轮中央生态环保督察要求,自2021年10月份开始,万州区、开州区两地携手共进、同山同策,强力推动森林公园内违法建筑整改工作。截止到2023年1月,两地已基本完成违建整改任务。其中,仅万州一地,就拆除违建房屋18.5万平方米,实施基础复绿57.4万平方米。目前,整个森林公园内的生态修复工作也接近尾声,基础设施日趋完善,生态环境水平历史最优。铁峰山国家森林公园已是万州区、开州区、云阳县三地一体化协同发展进程中共同念好山地资源的“山字经”,做好库区水域的“水文章”,打好高质量发展的“生态牌”中重要生态基础。

二、可行性分析

铁峰山国家森林公园地处渝东北三峡库区城镇群腹心地段,G211国道横贯境内,交通便利、区位优势明显,完善的路网可畅达万开云三地。作为三峡库区重要的绿色生态屏障,支持其创建国家级“两山”基地,符合市委市政府确定的渝东北三峡库区城镇群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区域发展功能定位,也符合《重庆市生态环境保护“十四五”规划(2021—2025年)》中“在万州区及渝东北地区探索三峡绿色发展新模式”、“将生态环境保护纳入“万开云”板块一体化协同发展的合作范畴”以及“支持开州区、云阳县等区县创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践创新基地或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县,争取每年向国家申报1-2个”等相关要求。铁峰山国家森林公园“两山”基地的创建,将为万开云三地全域率先探索出一条全民传承和弘扬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特色之路,打通并持续拓宽“绿水青山”和“金山银山”双向转化通道,以及形成生态共建、环境共保的同城化共识,提供系统性的引导性示范和借鉴。

十年来,铁峰山国家森林公园经历了违法建筑量大面广的阵痛,也迎来了绿色发展的良机,是“铁腕治山”的代表作,也是由“乱”到“治”最终到“优”的全国性成功实践典型。目前,森林公园的自然资源禀赋、生态环境质量,历史人文底蕴,“两山”转化成效等,已满足国家级“两山”基地的基本申报条件。探索积累“两山”理论的铁峰山实践经验,成长为重庆绿色发展的“新标杆”,也正当其时。

三、具体建议

为此,提出如下建议。

(一)支持铁峰山国家森林公园创建国家级“两山”基地。建议明确市级行业主管部门牵头,相关市级职能部门、万开云三地人民政府共同参与,成立横跨行政区域、职能部门的创建国家“两山”基地领导小组,指导森林公园管理部门制定有效推动“两山”转化的体制机制。探索开展区域性GEP(生态系统生产总值)核算工作,摸清园区生态资产特征与生态产品价值,为绿水青山贴上“价格标签”,不断拓宽“两山”双向转化通道。支持铁峰山国家森林公园先从市级、国家级生态文明示范区创建为突破口,进一步完善基础设施、优化空间功能布局,夯实基础、接续推进。坚持以筑牢三峡库区生态屏障、发展森林特色生态产业、浓厚历史人文底蕴、打造美丽乡村为目标,以创建工作为抓手,持续改善生态环境养护绿水青山、推动生态资源转铸金山银山、惠及民生幸福共享“两山”成果。久久为功,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实践经验,最终创建成功国家级“两山”基地。

(二)支持“国”字头森林公园承办全国性体育赛事。利用森林公园内主干道、林区防火通道、隔离带,组织开展全国性体育赛事,提升社会知名度、美誉度,集聚人气、激发财气。园区十余公里主干道上约有68个弯道,600余米落差,沿线景观林木规模宏大、四季绚烂。建成的多个观景台、旅游接待设施可作为维修区、重组区、救援点和车手休息区。可按照国家级体育赛事要求,增补部分公路沿线护栏、弯道区域增设轮胎防护墙等。沥青路面主干道适合开展汽车拉力赛,林区防火公路和防火隔离带,适合开展摩托车越野赛,林下路网空间及湿地适合开展铁人三项赛。

(三)支持利用现有资源开展多元化运营。一是实现“造林有功亦有利”,对园区森林产生的减排量进行量化,明确满足可供开发的碳汇项目资源本底,支持开展林业碳汇交易开发试点,优先支持项目落地并纳入“碳惠通”平台登记。指导开展林业碳汇项目业务知识培训,帮助对接需使用碳汇项目减排量指标的配额管理单位,让雄厚的“绿色颜值”变成实实在在的“生态价值”。

二是盘活利用森林公园内百余栋闲置民宅,在不新增建筑占地、不扩大建筑面积、完善污水处理和垃圾收运设施等前提下,支持专业化民宿开发运营公司租赁闲置农房并进行改造或原宅基地上新建。形成专业团队投资和市场开拓、村集体经济组织日常管理,村民以房(宅基地)入股分红的“三方联动”利益联结机制,变“闲置资源”为“有效资产”,打造适合避暑、康养的民宿集群。

三是支持将铁峰山国家森林公园打造成市级乃至国家级的森林生态科普教育基地。设立野外生态站观测点,开发森林公园动植物资源数据库,利用现有园区管理服务用房,联动专业院校人才资源,建设具备教学、科普、科研和对外服务功能的森林动植物资源科普馆和实习基地。

办理简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