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布局环重庆中医药学院创新生态圈 助力大健康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建议
主办单位:市卫生健康委
协办单位:市发展改革委,市教委,市经济信息委,市规划自然资源局,市商务委,市招商投资局
关于布局环重庆中医药学院创新生态圈
助力大健康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建议
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央和市委把中医药工作摆在更突出位置,强调要遵循中医药发展规律,传承精华、守正创新,加快推进中医药现代化、产业化,推动中医药事业和产业高质量发展。璧山区审时度势,以重庆中医药学院落户璧山为契机,立足于区位、资源优势,谋划布局环重庆中医药学院创新生态圈,助力大健康产业全面协调高质量发展。
一、环重庆中医药学院创新生态圈概况
环重庆中医药学院创新生态圈整体呈现“一核三片、南北协同”的功能布局。“一核”围绕产、学、研、医、用五位一体完美闭环,布局中医药学院一期、二期、中医药学院附属医院、中医小镇、上合组织会议中心5大核心项目,助力重庆中医药产业能级跃升。“三片”依托重庆中医药学院创新研发动能与人才优势,以上游的中药材种植基地为产业基础,中游的中医科研产业园为研发引领,下游的中医药大健康产业园为承接载体,形成“一二三产驱动协同发展”的落地策略,打造“南北协同”重度垂直的中医药产业链。
二、环重庆中医药学院创新生态圈发展目标
一是打造中医药事业优势资源集聚区。主要是围绕重庆中医药学院、重庆中医药学院附属医院等一批重大基础设施建设,充分整合重庆市中药研究院、重庆市药物种植研究所等中医药科研资源,持续链接重庆市中医院、市内各区县中医药学院附属医院及教学医院等优质医疗平台,不断提升全市中医药专业学术与科研转化水平。
二是打造中医药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区。主要是加快中医药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推动中医药专业化园区建设,重点打造“以种苗培育、药物筛选、初级加工等为主的中草药规范化种植基地,以承接中医科研转化孵化为主的中医药大健康产业园,以中医院内制剂、器具研发、信息化研发为主的中医科研产业园”,逐步建成覆盖全生命周期、内涵丰富、结构合理、中西医并重的产业融合发展体系,中医药产业成为我区国民经济重要支柱产业。
三是打造中医药文化传承创新的先行区。加强中医药文化品牌建设,推动中医药文化传承精华,打造守正创新的特色中医小镇。强化人才支撑,实施中医名师传承计划,引进一批中医药各家学术流派、基层中医药专家和知名老中医入驻。推进中医药文化交流合作,联动重庆中医药学院、重庆中医药学院附属医院(区中医院)、上合组织会议中心,创办具有国内外影响力的中医药学术高峰论坛。
三、工作建议
(一)强化组织领导与实施保障。为更好地指导环重庆中医药学院创新生态圈整体规划及发展策略,建议由市级层面推动成立中医药产业发展领导小组,制定规划实施的年度重点工作方案及任务分工方案,统筹推进产业规划贯彻执行,负责从市级层面为项目落地争取更多资源和政策倾斜,协调解决产业发展过程中的重大问题,形成上下一心、统筹推进的强大合力。
(二)出台中医药产业配套政策。精准匹配的政策是规划落地的关键要素,建议市区联动,先行在璧山区开展中医药行业审评审批和行业准入、中药材生产领域、中药及健康衍生品生产制造、中医药健康服务、市场推广使用,以及研发创新奖励、财政投入、投融资和信贷等方面的政策支持,支撑璧山中医药类产业园相关支持措施落地。
(三)优质产业资源导入。建议由市卫生健康委(中医药管理局)、市招商投促局等市级行政职能部门与璧山区,就璧山中医药产业形成对口联络机制并组建招商引资专班,根据产业发展需求,优先从市级层面梳理中医药产业资源,协同璧山区将产业资源落地到环重庆中医药学院创新生态圈范围内。
(四)强化要素供应政策支持。建议在市级国土空间规划上为项目留足产业发展空间,对中医药健康产业发展重大项目,在符合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城乡规划的条件下,所需用地指标各地要优先予以解决。对产业端的科研、生产及其他配套用地,保障项目用地需求。社会办中医医疗及健康服务机构用电、用水、用气、用热,与公立医疗机构执行相同的保供与价格政策。
(五)支持举办产业发展峰会。建议在市级有关职能部门政策及资金的支持下,放眼全球、立足重庆,在璧山举办中国西部中医药产业博览会及峰会,每年一届持续发声,为全市中医药产业发展建言献策,凝聚产业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