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完善相关政策 进一步支持我市三级医院非精神科医师增加注册精神卫生专业执业范围的建议

主办单位:市卫生健康委

建议正文

关于完善相关政策 进一步支持我市三级医院

非精神科医师增加注册精神卫生专业执业范围的建议

 

一、背景与现状

据世界卫生组织报告显示,全球现有精神心理问题患者超过10亿,精神疾病所造成的经济负担,居全球第一位。尤其是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全球新增约超过7000万抑郁症患者,9000万焦虑症患者,数亿人出现睡眠障碍等问题。据了解,目前我国精神心理疾病的发病率已达17.5%,近2.6亿国人存在精神或心理疾病,并且患者数量还在逐年递增,年发病复合增长率大概在1.9%左右。

《“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中指出:“加强对抑郁症、焦虑症等常见精神障碍和心理行为问题的干预,加大对重点人群心理问题早期发现和及时干预力度。”党的二十大报告也特别强调要“重视心理健康和精神卫生工作”。2020年国家卫健委联合10多个部门出台《关于印发全国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建设试点2020年重点工作任务及增设试点的通知》,提出要“完善综合医院心理健康服务。20%的二级以上综合医院开设精神(心理)门诊”,对精神卫生工作提出了更高的标准和要求。

二、存在问题

(一)精神卫生专业人才数量不足

根据国家卫生健康委的数据统计,截至2021年底,我国平均每10万人口有4名精神科执业医师。而欧美等国家这一比例为每10万人口11-12名,日本为每10万人11.87名,均高于中国。我国东部发达地区和西部地区存在地区差异,北京为每10万人8.11名、深圳为每10万人5.4名,而我市每10万常住人口精神科执业医师(包含助理精神科医师)数量仅3.7名,尚未达到全国平均水平。重庆市卫生健康委出台《关于加强精神卫生服务体系建设的通知》,对做好精神卫生机构服务网络和标准化建设、精神科医师、精神疾病防治人员配置、能力建设等方面提出工作要求:到2025年我市将按照先进省市标准,每10万常住人口精神科执业(助理)医师数量达到6名。因此,我市精神卫生专业人才缺口较大。

(二)二三级医院参加精神科转岗培训积极性不高

为尽快补充我市精神专业执业(助理)医师的数量,从2016年起,重庆正式开展精神科医师转岗培训及注册工作,6年间转岗近千人次,每年约150人次,主要以基层医师为主体,来自二、三级医院的医师参加转岗培训的均较少。以永川区为例,2019年至今完成转岗培训的37人中仅有3人来自二级医院,2人来自三级医院。按照《国家卫生计生委办公厅关于精神科从业医师执业注册有关事项的通知》(国卫办医函〔2014〕605号)规定,三级医院其他专业医师参加精神科执业医师转岗培训,经考核合格后,其注册精神科执业范围就必须放弃原执业范围。据我们调查了解,上述规定明显影响到三级医院其他专科医师参加精神科执业医师转岗培训的积极性。

(三)基层医疗机构开展精神卫生工作实效不佳

当前,基层医疗机构基本未设置精神科,完成精神科执业转岗培训增加注册的医师承担着大量的日常诊疗及公共卫生工作,除参与重型精神病患者社区管理工作之外,没有更多精力开展精神卫生疾病防治工作。此外,由于群众对基层医疗机构的信任度普遍不高,患有一般精神卫生疾病的群众也很少到基层医疗机构就诊,导致基层医疗机构没有更多的主观能动性来加强精神卫生专业人才队伍的建设。而二级医院多数也没有开设精神科,医师及医疗机构开展此项工作的主观能动性也不强。

(四)心身疾病诊治需要构建多学科协作机制

随着健康中国战略的全面实施,提出“以健康为中心、以人为本”的医疗服务理念,正在从传统的“生物医学模式”向“生物―心理―社会模式”全面转型。在三级医疗机构临床诊疗过程中,很多疾病均存在心理和社会因素对健康的影响,即所谓的心身疾病。心身疾病是指那些心理―社会因素在疾病的发生和发展中起主导作用的躯体疾病。由于它具有生理上的障碍,因此心身疾病又称为心理生理疾病。心身疾病是一种生理上的躯体疾病,但又与一般的生理性疾病不同。临床上心身疾病多见于内科性疾病,如消化性溃疡、类风湿关节炎、甲状腺功能亢进症、支气管哮喘、脑血管病、冠心病、糖尿病,肥胖症、各种恶性肿瘤等。由于上述疾病是三级医院常见疾病,除需治疗原发疾病以外,还需要同时对其心理因素进行积极干预才能达到很好疗效。但由于目前精神科专业人才缺口较大,绝大多数三级医院没有精神科,因此对常态性开展心身疾病的多学科协作诊治工作造成较大的困难。

三、工作建议

为尽快有效缓解我市精神卫生专业人才缺乏及基层精神卫生医疗服务质量不高的问题,同时为进一步满足三级医院多学科协同诊治心身疾病的迫切需求,建议市卫生健康委在《国家卫生计生委办公厅关于精神科从业医师执业注册有关事项的通知》政策背景下,参照我市全科医生转岗培训注册的方式,出台相关政策以大力支持鼓励我市三级医院内科、儿科等专业医师积极参加精神科执业医师转岗培训,经培训考核合格后,允许其在不放弃原执业范围的基础上增加注册精神卫生专业执业范围。此举既能快速充实我市精神卫生专业人才队伍,又能打造一支同时具备精神卫生和其他专科诊疗能力的复合型医师队伍,以利于针对心身疾病开展多学科协同诊治工作,促进疾病在生理上、心理上实现全面康复。

办理简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