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布局中长期人才网络的建议

主办单位:市人力社保局

协办单位:市经济信息委

建议正文

关于布局中长期人才网络的建议

 

一、提出背景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教育、科技、人才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基础性、战略性支撑,人才是第一资源,坚持人才引领驱动,人才强国。

重庆作为中西部地区唯一的直辖市,多重战略身份叠加,在全国发展大局中地位非常重要。人才问题作为经济发展的关键因素,是战略性问题。对人才的储备和布局,是高速发展进程的关键保障点。重庆的经济转型升级,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乡村振新的全面实现,人才的引进及保留,相关产业及其人才资源储备的重要性凸显。人才和劳动力意味着城市发展的潜力和动力,是适应经济结构和产业需求结构转型、不断增强城市区域经济竞争力的必然之举。留才、引才,靶向更精准、支持更有力、服务更全面,回应和满足各方面人才的诉求和期盼,是为重庆快速发展保驾护航的重要手段。

二、基本情况

(一)沿海地区人才政策多于内陆地区

我国的人才政策发展经历了三个阶段,2000年我们揽才和养才进入探索期,人才政策发布的逐渐提升,该时期的人才管理和人才评价比较弱。2007-2012年,人才政策爆发式增长,各地注重通过培育和发展政策来促进人才繁荣。2012年后,进入成熟稳定期,政策数量趋于稳定,质量逐渐提升,各类型人才政策配置更加均衡。根据发展的需要,重庆市多年来陆续出台了多项人才政策吸纳人才,主要侧重人才与产业融合方面,为重庆的人才发展奠定了基础,并支持了整体经济的发展。但从全国整体的人才政策看,相比沿海地区,重庆的人才政策还可以提高竞争优势。

(二)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的要求

近年来,重庆本地就业机会不断增多,多领域产业建设及企业引进,带动多元化人才需求,人口聚集能力不断增强。本地高学历人口大幅增长,平均受教育年限稳步增长,增加当地人才资源的竞争优势;全市外出务工的人员逐年减少,部分专业人才,呈回流之势。同时,重庆人口老龄化程度有加深趋势。随着社会环境和人口结构的变化,给予人才发展新的契机。

三、意见建议

制定长远的人才政策,科学、有效、持续的人才机制,打破人才流动的障碍,破除人才发展的约束,建立开放、包容的人才机制和环境,人才辈出、人尽其才、才尽其用,实现人才资源的高效配置。

(一)对人才需求进行调查

结合重庆未来发展规划,建立人才需求目录,人才紧缺职业清单。围绕重庆重点产业,譬如汽车及零部件产业、智能装备产业、电子信息产业、大数据产业等领域,洞察用人需求,分析所需专业人才数量及具备的技能要求,提前布局外部吸纳渠道和内部培育计划,满足战略人才需求,建成人才地图以便常态化追踪。

(二)助力新生代和老龄代

应届高校毕业生的第一份工作,直接影响后期的安居乐业的选择,增加对应届高校毕业生的政策性支持,对减少本地生源外流、吸引外地生源的进入和稳定,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加大优质新生代资源储备,掌握选拔和培育优质资源的主动权。

老龄化将成为未来的趋势,老龄但未丧失劳动能力再就业的配套政策,如返聘政策、再就业业务能力培育政策、聘用退休人员企业扶持政策,搭建老年人就业信息服务平台等,让退休老人制造人才红利,有利于提升社会的人力资本总量。

(三)强化第三方公司的作用

人才布局充分发挥人力资源公司、第三方人才服务机构、专业人才协会、社会组织和企业自主招才引智的作用。在人才发现、评价、培养、效能提升等领域发挥市场和用人主体的作用。人才市场化,通过政策牵引,聚集各方资源,满足人才的需求。

(四)区域人才共享

建设人才开放平台;推进人才服务共享、信息共享、柔性共享;建立区域人才柔性共享激励机制,鼓励各类人才按照“市场配置、契约管理”的原则跨区域、跨单位、跨岗位柔性流动;通过对积极参与共享的用人单位给予适度补贴,实现员工、企业和社会的共赢。

综上,根据自身特色,通过政策支持,引进与地方产业发展方向、层次相适应的人才,让生产要素更好地满足产业发展的需要,更加有效释放人才的活力;以更立体更细致的服务,满足人才的各类公共服务需求,给予劳动力和人才归属感、获得感,真正实现事业留人、感情留人、待遇留人、制度留人,让人才成长和城市发展相得益彰。

办理简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