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从源头上根治“蓝屋顶”的建议
主办单位:市规划自然资源局,市城管局
关于从源头上根治“蓝屋顶”的建议
整治“蓝屋顶”一直是城市管理的一项重点工作。近年来,全市各区县都不同程度地综合施策,加强了“蓝屋顶”专项整治,一定阶段取得了较好成效。但随着时间的推移和新型城镇化建设的加快,“蓝屋顶”在城市里依然久治不绝且有向农村延伸蔓延之势,在集镇边上、景区周围、公路沿线、农村村落也有零星分布,只堵不疏的整治措施不能从源头上根治。
一、基本现状
所谓“蓝屋顶”,就是指在楼顶乱搭乱建、临街及其他公共场所违规设置的钢架棚。“蓝屋顶”一方面与周边优美的自然环境、建筑风貌不协调,影响城市的市容市貌和农村的村容村貌;另一方面,由于建造材料和技术尚不完善,存在极大安全隐患,如我县去年8.23极端天气,大风掀翻“蓝屋顶”10余起,严重威胁到广大群众的生命安全。同时,“蓝屋顶”强烈的视觉冲击,也与重庆美丽山水城市的气质格格不入,与美丽乡村建设的要求不相符合。
二、原因分析
一是现有的建筑平屋顶让“蓝屋顶”的产生有了物理空间。随着新型城镇化建设的加快,城市对人口的集聚力和吸附力明显增强,促进了大量居住房屋建筑应运而生。而在现代居住房屋建筑设计中,有坡屋顶和平屋顶两种设计方式。开发商在为方便建筑施工和后期物管检修,在没有特殊要求外,全市各区县大都采用了平屋顶的设计方式,如我县城区共有5846栋居住建筑,除水坪新城新加坡生态城有零星的4栋高层是坡屋顶设计以外,几乎全是平屋顶设计。空旷的屋顶空间给了部分业主群众违法加层搭建的可能性,也有了让“蓝屋顶”产生的物理空间。
二是群众的生产生活需求让“蓝屋顶”材料生产有了市场空间。目前,“蓝屋顶”的产生大都存在于老旧小区和老旧建筑以及城郊的某些作业工棚。年久的居住房屋有存在屋顶渗水漏水、原瓦面破损等情形,同时老百姓为了生存就业,也有在老街巷道临时搭建遮雨(阳)棚的情况摆摊经营。如0.5平方公里的忠州老街老旧建筑加装“蓝屋顶”130余处1.1万平方米。现实中“蓝屋顶”不仅搭建方便、而且价格便宜,恰好迎合了老百姓的生产生活需要,解决了老百姓急需解决的问题,因而就存在有需求就有市场。
三是建造材料技术和标准的不规范让“蓝屋顶”有了安全隐患。经初步调查,目前全市在建筑材料领域暂无对“蓝屋顶”材料方面的有关技术标准规范,其市场产品的原材料取用、成品硬强度、防火性能等较为多样不一,且施工安装人员也未经过专业培训,技术水平高低不一,安全责任不能落实到位,这无疑让“蓝屋顶”造就安全隐患,如承重力不够引发垮塌,遇大风天气被掀翻伤人等。
三、建议措施
一是规范设计标准。建议市级规划设计部门出台明文规范,在现代居住建筑设计中,尽量采用坡屋面屋顶设计标准。其一,采用坡屋面的设计标准适合于南方多雨季节的自然环境,房屋自然排水更顺畅,减少房屋因年久产生雨水渗漏的情形;其二,坡屋面的建筑构造将占用屋顶大量空间,也减少违法加层搭建产生“蓝屋顶”的可能性。
二是规范材料生产。基于老百姓生产生活的实际需要,建议市级相关部门出台有关“蓝屋顶”建材的相关技术标准或替代材料标准,在原材料、硬强度、防火性能等方面予以明确规范,在色彩方面应与城市建筑总体风貌、传统巴渝民居特色自然相融、协调统一,决不能产生视觉冲击等,如生产“烟雨灰树脂瓦”材料。
三是规范经营安装。绝不滋长违法搭建,真正坚持从老百姓实际需求出发,规范市场经营和安装技术。建议市级市场监管部门将其纳入特许经营许可,对安装作业人员实施专业技术培训,必须具备房屋结构和安全基本知识,并纳入持证上岗特殊工种人员,最大限度地落实安装管理安全生产责任,减少随意安装乱象行为,消除安全隐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