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市商务委员会
关于市六届人大一次会议第0212号建议
办理情况的答复函
我市地处两江交汇之处,丰富的水利资源和分明的气候环境,为重庆中药材的生长培育提供了较为有利的条件。作为西南地区传统的药材集散地以及川、云、贵、陕等省药材荟萃之地,担负着原川东地区甚至西南地区药材集散供应的重任。经过不断的培育发展,我市黄连、枳壳、栀子、云木香、玄参、丹皮、半夏、杜仲、贝母等九个品种和万州、石柱、奉节等13个区县被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列入“全国重点品种与重点支持基地产区”。
重庆中药专业市场的前身由渝中区储奇门羊子坝中药市场和朝天门综合交易市场药材厅合并而来,但受场地狭小、规模不大等影响,严重制约了市场的发展。1993年,在渝中区人民政府的统一规化下,市场整体搬迁至渝中区南区路166号。近年来经过市区两级的共同培育,该市场已逐步发展为建筑面积达2万多平方米、商铺350间、经营户300户,集展示交易、集散分拨于一体的大型中药材交易市场。
您在深入调研的基础上,结合当前我市中药材市场发展实际,指出了市场存在的问题,并相应提出了7条工作建议,具有重要的参考作用,我们将认真研究,在工作中积极吸纳并推动落实。
一、逐步推动市场改造升级。一是渝中区人民政府已启动《西部中医药产业园规划》编制,并将现有中药材市场纳入西部中医药产业园统一打造,产业园沿解放东路、解放西路布局,包含白象街传统风貌区,东至太平门城墙遗址公园,西到解西路旧家具市场,北含白象街北区底商,南临长滨路,占地面积共14公顷,物业规模共16.7万平方米。二是在依托西部药城、白象街北区等标杆企业聚集的同时,鼓励引导解西路旧家具市场等解放东西路沿线物业,围绕中医药贸易、中医药服务、中医药培训等业态,落户上下游产业链专业运营商,进一步提升中医药产业园集聚度、影响力。三是集合中医药产业资讯、成果转化与交易,强化园区与药材产地联动,建设发展川渝两地道地药材交易价格发布平台,并引导园区市场主体建设中医药线上交易平台,为入驻商家提供统一化网上交易渠道,实现线上线下并举、零售电商并行。四是通过加强园区周边通道整治力度、增设中医药主题雕塑、优化公交站点等方式,逐步完善中医药产业园配套设施,提高服务能级。
二、建立完善中药材产业体系。一是逐步推进 GAP(中药材生产质量管理规范)基地建设,支持推广符合国家 GAP 的重庆道地优势药材的种植技术规程。积极推广采用有机肥替代化肥、物理防治、生物防治等绿色防控技术,切实提升中药材药效质量。二是鼓励市内外龙头企业参与中药材基地建设,培育一批“渝十味”道地药材龙头企业、种植大户等经营主体;指导开州区继续办好“三峡道地中药材博览会”,积极发挥示范引领作用。三是搭建中药材产业网络平台,运用“互联网+”,开展网络零售、网上订货和洽谈签约等业务,线上线下并进,做实供应链、做长产业链、做强价值链,从产地加工、仓储流通、市场开拓、品牌打造等全方位培育打造,增强我市道地药材市场竞争能力。
三、全面加强中药材质量监管。一是依据《药品管理法》《关于促进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的意见》《重庆市食品药品安全“十三五”规划》《省级中药饮片炮制规范修订的技术指导原则》和《关于结束中药配方颗粒试点工作的公告》等相关法律法规要求,市市场监管局先后17次组织专家评审会,发布药品地方标准590个,其中,中药材质量标准139个,中药饮片炮制规范303个(197个正在发布过程中),中药配方颗粒标准148个。通过标准的制修订,尽力保障临床用药需求,促进中医药产业发展和传承创新发展。二是市市场监管局制定出台《重庆市规范产地加工(趁鲜切制)中药材管理工作指导原则》,分两批发布趁鲜切制品种目录共二十个。通过强化对中药生产企业购进产地加工药材的监督管理,进一步落实中药生产企业的主体责任,从而引导帮助中药材产地源头规范管理,提档升级,全力从源头保证中药质量安全有效。三是市市场监管局按照国家局相关工作要求,对全市87家中药生产企业开展了全覆盖专项检查。按照“一企一方案”对每个检查对象制定有针对性和实效性的检查方案,重点从物料管理、生产投料、生产过程、质量管理四个方面,进行现场核查检查。对我市中药制剂生产企业在产品种落实全品规覆盖抽检,重点中药饮片品种提高抽样比率,共监督抽检中药制剂及部分投料用原药材(饮片)共704批次,合格率达99.72%。对我市流通领域中药饮片(中药材)开展重点抽检,监督抽检1068批次,抽样率占总抽样量的25%,合格率98.32%。对违反药品生产(经营)管理规范情节严重的坚决处罚到人,对涉嫌犯罪的移送公安机关,对中药生产、经营违法违规行为形成强有力震慑。
四、统筹开展中医药专业人才培养。一是加强中医药学科专业建设,鼓励支持相关高校申报国家中医药类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支持有条件的高校设置中医养生学、中医康复学等服务生命全周期的中医药专业。二是加大对中医药相关专业学位的支持力度,引导高校逐步扩大培养规模,着力培养养老医疗、护理、保健和管理类人才。三是加快重庆中医药学院建设进度,积极争取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国中医科学院等单位支持,与我市共建重庆中医药学院。整合重庆市中医院、重庆市中药研究院、重庆市药物种植研究所等全市优质资源,夯实重庆中医药学院教研医产一体化发展基础。四是鼓励高校与名中医传承工作室建立共同培养的协作机制,支持开设中医药师承班,建立早跟师、早临床学习制度。五是鼓励企业、科研院所等深度参与中医药人才培养,推进现代产业学院建设和作用发挥。
此外,我委建议市场方向渝中区人民政府加强工作汇报,积极争取属地政府的政策支持。同时,我委将会同市发改、经信、大数据管理等部门以及渝中区人民政府,推动大数据推广运用以及龙头企业入驻经营,统筹中央和市级有关项目资金政策,在符合条件的前提下对市场发展建设给予倾斜性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