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提升中小学生阅读素养的建议

主办单位:市教委

协办单位:市财政局

建议正文

关于提升中小学生阅读素养的建议

 

一、背景情况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阅读是人类获取知识、启智增慧、培养道德的重要途径,可以让人得到思想启发,树立崇高理想,涵养浩然之气。中华民族自古提倡阅读,讲究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传承中华民族生生不息的精神,塑造中国人民自信自强的品格。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全民阅读工作,连续9年,政府工作报告对全民阅读工作作出部署。

重庆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全民阅读工作,以法定的方式,规定每年4月为重庆市全民阅读月。将全民阅读工作作为“全面从严治党”考核指标内容,纳入全市各区县考核指标体系。通过举办“书香重庆”阅读主题会展,实施书香重庆乡助阅读公益计划、书香重庆城市阅读空间计划、书香重庆青春阅读梦想计划,开展“书香重庆全民阅读行动”,举办区县主题周等方式营造了良好的阅读氛围。

二、目的意义

阅读教学是语文课程改革的核心要义,《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要求,义务教育阶段学生的课外阅读总量应在400万字以上,高中阶段学生的课外阅读量要达到260万字。阅读是实施“双减”和提升教育质量的基础,随着国家新高考改革的深入推进,阅读能力将成为语文的核心能力。

阅读是持之以恒的事情,好读书、读好书的习惯应该青少年开始培养,推动全民阅读活动进校园,促进中小学生提升阅读素养,为奋进新征程、建功新时代注入强大精神力量。

三、问题现状

(一)学生缺乏有效的读书引导

通过对部分中小学校的调查了解和对部分学生、教师、家长的走访,发现了一个普遍存在的现象。一是学生不会读,学生没有获得真正提升阅读兴趣和能力,仅停留在情节的浅层阅读或信息获取水平,不能将所读内容迁移到写作和思维能力的提升上。二是学生无好书读。部分学校无法提供语文课程标准规定必读图书,或者是对提供的阅读用书没有进行严格遴选。因不同类型的书籍有着不同的文体特质、阅读目的和价值取向,要对其准确遴选和把握才会真正落实阅读的任务、技能、策略,才能与实际语文教学进行良好的匹配。

(二)教师缺乏有效的教学方法

一线教学对整本书阅读的重视还停留在量的叠加,而非质的提升。教师只关注了课标和教材推荐的名著作品的覆盖面,阅读过程往往走马观花,浮光掠影;为了测试而仅让学生识记名著的表层信息、情节梗概、主旨思想,阅读结果导向死记硬背,背离阅读本质。这不仅没有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还增加了学生的学习负担,有损于学生的终身阅读能力。此外,阅读教学缺乏系统设计。一方面,语文教材编排的“名著导读”主要从“读书方法指导”“专题探究”“自主阅读推荐”几个方面提出建议,注重兴趣激发和方法传授。而阅读计划、活动任务、过程监控、阅读评价等还需要教师自主设计开发,以解决学生在阅读中出现的浅层阅读、虚假阅读、无效阅读等普遍问题。

四、工作建议

(一)加强阅读引领

一是强化对“深度阅读项目化学习”的研究,倡导各中小学校有效实施,培育一批特色阅读学校,促进学校和学生的个性发展。二是加强阅读能力考查,实施情境化、项目化命题改革是未来中高考命题改革的方向。三是构建有效评价机制,充分发挥学校在全民阅读中的主阵地作用,充分利用与评价激励机制,引领教师的专业发展和学生素养发展,全面提升学校办学水平。

(二)构建课程体系

系统梳理阅读教育现状问题,要结合办学理念、办学特色、养成教育成效以及学生身心发展特点和认知水平,形成区域中小课外阅读必读书目和选读书目体系,充分满足语文课程标准要求的基础教育阶段要完成总计560万字的阅读量。

(三)培养阅读师资

一是组建项目专家指导团队。指导各学校开展阅读课题申报及研究工作。二是举办教研、科研和竞赛评比活动,不断提高教师阅读教学的理论和实践水平。三是开展示范校建设,专家进校专题指导,创建省市乃至国家级“书香校园”示范学校。

(四)丰富阅读活动

通过组织各种校园阅读活动,倡导学生多读书、读好书、读整本书,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使其切实掌握阅读方法,丰富阅读策略,提升阅读品位,增强终身学习能力。

(五)强化保障措施

加强资金保障。统筹管理,在经费、人员等方面为阅读素养提升提供必要保障。专款专用,由财政设立专项资金,可统一购买供中小学生使用的阅读书籍,也可设立书籍推荐目录,鼓励学生自愿购买,财政给予相关补贴。

加强组织保障。成立专班,建立阅读素养提升管理机制,加强对各学校开展课程建设的督导,推动各项工作有序开展;强化宣传,通过各社会媒体、校园平台等广泛宣传学生阅读素养提升的价值与实效,积极发掘先进典型,推动活动深入开展,不断扩大读书活动的社会影响力,营造良好的读书氛围。

办理简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