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乡村人才促乡村振兴发展的建议

主办单位:市人力社保局

协办单位:市乡村振兴局

建议正文

关于乡村人才促乡村振兴发展的建议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持把“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经过接续奋斗,实现了小康这个中华民族的千年梦想,打赢了人类历史上规模最大的脱贫攻坚战,全国832个贫困县全部摘帽,近一亿农村贫困人口实现脱贫。

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看,“民族要复兴,乡村必振兴。”从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稳住农业基本盘、守好三农基础是应变局、开新局的“压舱石”“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最艰巨最繁重的任务在农村。”

乡村振兴产业是基础,人才是关键,没有人才乡村何谈振兴,乡村人才与乡村发展战略存在人才滞后脱节和不适不匹配现象,现有乡村发展存在人“顶不住”、“顶不起”、“顶不好”乡村发展最艰巨最繁重的任务现象。因此乡村急需“培育一批、选树一批、扎根一批”能“贯彻落实好”各项方针政策、“执行服务好”各类工作事项、“发展带动好”各种乡村产业、又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爱家乡、敢担当、愿奉献的全方位综合型人才担起乡村振兴建设的时代重任。

农村普遍的现象是“空心村”、“老龄村”、“妇女村”,这样的现象到底该如何振兴乡村?如何因地制宜谋好发展,归根结底先要解决人才的问题,人才难以扎根乡村,分析原因有:一、城乡收入差距大,收入没有保障。支撑不了家庭的整体开支。二、农村医疗教育水平等基础服务差距大,满足不了新时代人才发展的需要。三、投入与产出收入不成正比,大部分乡村农民收入主要是依托传统的自然资源,在农村大部分处于靠天吃饭。四、种粮积极性不高,愿打工也不愿种粮,因农产品附加值不高,售卖价格不高,农业生产成本不断增加,乡村人力资源成本与城市不对等。五、乡村人才培养力度不够,人员少,待遇低,缺乏专业系统培训,乡镇村社一级,常陷入日常事务。六、政策与管理机制不够完善,缺乏激励机制,农村实用人才的待遇和优惠政策落实不够,不能调动他们在乡村干事创业的积极性,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创造性服务乡村整体发展。

乡村兴则国家兴,乡村衰则国家衰,乡村要振兴,产业经济要发展,基层社会要治理,乡风文化要培育,每一个版图都需要过硬的专业人才,需要真正愿意将青春挥洒在乡村大地的综合型人才,农村人才短缺不仅在制约着乡村全方位的发展,也在影响着服务群众的满意度和幸福数。“民族要复兴,乡村必振兴”“乡村必振兴,人才要先行”特作如下建议:

一、为乡村培养实用型人才

现代农业农村建设、适度规模化经营、农产品质量提升等都需要高素质农业劳动者,我国目前农村文化技能整体偏低,农业接续力量后继乏力,乡村急需实用型人才,乡村发展需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对一个人的综合能力和知识储备要求,往往容易忽视,需要什么都懂,什么都会,这类人才具有较高的科学素养和技能,能吃得了苦、受得住累、扛得住压、干得出事、扎得住根、沉得下心。充分利用发达地区结对帮扶的优势资源,畅通乡村基层人才向上流动的渠道,对于那些对乡村振兴事业做出突出贡献的优秀人才给与重用或提拔,为他们提供更广阔的发展空间,引领更多人才回流乡村。

二、完善机制优化人才管理

乡村人才留不住,人才工作管理机制不健全,激励机制不到位,流动机制不灵活,现有乡村致富能手、技术骨干、管理人才,本土人才因基层工作繁复冗杂,工作压力大、发展空间小,工资待遇低与工作强度不成正比,需要为乡村人才一心谋发展全方位保驾护航,如:乡村人才的经济收入问题、家庭经营问题、父母的养老问题、孩子的教育问题、职业提升前景问题、住房交通问题都是乡村人才是否能长期扎根乡村的现实问题。同时,也要加强乡村人才心理健康教育的引导和身体健康的关心关爱,才能更好留住人才,让乡村人才不再“逃离基层”。

三、实行长效输血培育机制

因地制宜实施农村能人培养计划和劳动力能力素质提升培训,下乡下地有序举办种养殖等农业技术培训,加大对农村劳动力的技术培训,挖掘培育本土“致富能人”的培养工程,争取项目资金,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建立“想干事”的“能力”台账,培养“会干事”的“能人”本领,推选“干成事”的“能人”队伍,把青年党员、创业人士、致富能手培养成农村实用型人才,进一步用好帮扶人才资源,采用“师带徒”的方式,培育优秀专业人才。

办理简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