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市教育委员会
关于市六届人大一次会议第0299号
建议办理情况的答复函
一、关于反映的问题
(一)关于“培训市场混乱,藏着补,躲着补现象比较多”的问题
全市学科类校外培训有效压减后,部分“一对一”“高端家教”“众筹私教”“住家教师”等隐形变异违规学科类培训转入“地下”,隐藏在居民楼、商业体中,隐蔽性强,存在发现难、取证难、查处难、执法难等困难。
市教委始终坚持对校外学科类培训乱象“零容忍”,按照属地监管原则,各区县教育行政部门联合市场监管、公安等部门大力查处学科类隐形变异违规培训行为。我市组建了“双减”工作专门协调机制,将校外培训治理工作纳入市人大、市政府教育督导室、市纪委监委派驻市教委纪监组年度重要监督任务中,在市区(县)教育行政部门成立校外教育培训监管机构,组建市级层面校外培训社会监督员队伍,建立由区县教育部门牵头,市场监管、公安等部门齐抓共管的区县、乡镇(街道)、村(社区)三级工作机制。自“双减”政策实施以来,共计开展联合执法1.9万次,处理违法违规行为2235起,市级层面通报十三期132起违规案例,形成有力震慑。
(二)关于“学校、老师和家长的教育影响将被放大”的问题
2017年2月,教育部办公厅印发《关于做好中小学生课后服务工作的指导意见》(教基一厅〔2017〕2号)明确要求,把课后服务工作纳入中小学校考评体系,加强督导检查。要创新工作机制和方法,积极探索形成各具特色的课后服务工作模式。2018年8月,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规范校外培训机构发展的意见》(国办发〔2018〕80号),指出各地要创造条件、加大投入、完善政策,强化中小学校在课后服务中的主渠道作用,普遍建立弹性离校制度。2021年11月,市委办公厅、市政府办公厅印发《重庆市进一步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工作方案》明确要求对教师课后服务补助经费,单列追加绩效总量。目前,全市41个区县均已建立课后服务经费保障机制,为推进区县财政加大投入,做好课后服务经费保障工作,开展关心关爱教师系列活动,提升教师参与课后服务的积极性和创造性。自课后服务开展以来,全市各区县和中小学以全面育人为导向,开设课业辅导、体育运动、器乐学习等多种课后服务课程,逐步形成涵盖学业巩固、学科拓展、综合实践、素质提升等内容的课后服务课程体系。
二、关于工作建议
(一)关于“全面提高普通公办学校的教育教学质量”的建议
为进一步发挥课堂教学在立德树人中的主阵地作用,市教委印发《关于进一步提升中小学课堂教学质量的通知》,市、区县教研机构与学校开展“新时代课堂教学质量观”的主题培训、主题讨论、主题教研、主题展示等活动,让每一位教师明确课堂是贯彻落实立德树人的主战场。
为促进我市基础教育高质量发展提供智力支撑和基础保障,市教委印发《关于提高新时代基础教育教研工作质量的通知》,充分发挥教研工作对基础教育科学发展、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支撑作用,促进学校、教师和学生共同发展。
为加强我市义务教育阶段各学科课堂教学管理、教学规范,全面提升我市义务教育阶段学科课堂教学质量,市教委印发《义务教育阶段学科课堂教学基本要求(试行)的通知》,将相关工作情况纳入对学校考核及评价内容,整体提升业务教育教学水平和教育质量,促进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市教委坚持把高效课堂作为落实“双减”重要突破口,坚守学校育人主阵地,推进作业瘦身、课堂提质、课后增效,全面提高公办普通学校的教育教学质量。
(二)关于发动广大群众有奖举报的建议
市教委设立监督举报电话和信箱等信息,畅通群众投诉举报渠道,拓展问题线索来源,并通过市教委官方网站和重庆教育官微向社会公布各区县违法违规培训行为举报电话,畅通群众监督举报途径。组建近800人规模的市、区级校外教育培训社会监督员队伍,广泛发动社会各界积极参与、群策群力。各区县开通随手拍二维码便捷举报平台,群众发现违规培训行为,只需要扫描二维码就可以举报。永川区已探索违法违规培训“有奖举报”,通过微信公众号、各中小学微信群、QQ群广泛宣传,对凡举报线索查证属实的,给予举报人相应奖励。
(三)关于“学校在学科以外的教学上花功夫”的建议
市教委坚持把课后服务作为课堂教学的有力补充,指导各区县以全面育人为导向统筹整合校内外优质资源,通过学生或教师走班方式,开设作业辅导、自主阅读、益智活动等课程,为学生全面发展、健康成长开启了快乐之门,促进学生回归校园、教育回归初心。截至目前,我市41个区县均已建立课后服务保障机制,义务教育阶段学校课后服务实现“5+2”全覆盖,全市参与教师20.5万人、学生303.4万人,师生参与率分别为94.42%和98.33%。
下一步,市教委将会同有关部门和区县党委政府,坚持校内校外“一盘棋”,标本兼治两手抓,强化校内减负提质,充分发挥学校教育主阵地作用,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创新,提高课堂教学水平,提升学校教育教学质量,提高课后服务水平;加强校外培训治理,严厉打击违规开展学科类培训、非学科类培训机构违规收费、预收费资金未进入监管平台、虚假宣传等行为,坚持发现一起、查处一起、曝光一起,保持高压态势,切实维护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扎实推动全市“双减”工作取得更大的成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