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市教育委员会

关于市六届人大一次会议第0370号

建议办理情况的答复函

 

教育数字化战略行动启动实施以来,国家层面整体规划指明数字中国建设、全民数字素养与技能提升等工作方向。教育部为扎实推进教育数字化战略行动,完善教育信息化标准体系,制定相关标准。全市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扎实推动数字重庆建设,实施教育数字化战略行动,加快推动教育数字转型,先后出台了《重庆市推进“互联网+教育”发展的若干措施》《重庆市教育事业发展“十四五”规划(2021—2025年)》《重庆市推进教育新型基础设施建设构建高质量教育支撑体系的实施方案(2022—2025年)》等一系列重要政策,提出6大重点任务、20项具体举措。

一、前期工作情况

(一)数字化环境明显改善。重庆教育宽带网骨干节点带宽达100G,区县上联骨干接点带宽达10G,全市学校“宽带网络校校通”开通率达100%,网络带宽全部达到100M以上,建成多媒体教室9.78万间,拥有多媒体教室的学校占比达100%。基本建成“渝教云”公共服务体系,为线上教学、教育管理和教育服务提供可靠的云环境支撑,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融合应用不断深化。

(二)数字资源不断丰富。建成重庆智慧教育平台,整合重庆基础教育、职业教育、高等教育资源公共服务平台和普通高校毕业生智慧就业平台,规范域名设置,统一门户设计,丰富功能应用及数字资源,平台成功入选国家智慧教育平台整省试点,制定《国家智慧教育平台重庆试点实施方案》,全面融入国家智慧教育平台体系。发挥市级教育资源公共服务体系作用,以评促建汇聚各级学校在线课程4000余门、数字图书近46万册、数字资源600余万条。推动优质数字课程资源建设,建成市级基础教育精品课857节,职业教育精品在线开放课程376门,本科教育一流线上课程702门。

(三)科普平台不断完善。建成“科普重庆”数字化平台,为科技工作者、科普工作者和人民群众提供了科普资源交换平台,平台当前汇聚优质科普资源8TB,浏览量超600万次。在全市部署“科普中国重庆云”数字化终端1400余台,其中90台部署在中小学校园,精准推送数字化教育相关科普资源,助力师生数字素养提升。同时通过全市社区科普大学的800个教学点,吸纳周边师生利用课余时间参加形式多样的数字化应用科普活动。

(四)实施应用能力提升工程。先后实施了国培计划、教育技术能力培训、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等培训项目。截止2022年12月底,28万名教师参加了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2.0(以下简称“能力提升工程2.0”)培训,全市中小学教师的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得到了有效提升。全市遂选了15个能力提升工程2.0示范区县、179所整校推进示范学校,支持开展信息化教育教学综合创新。为引导推动区县、学校、教师系统总结、分享、示范引领工程实施和信息化教学实践经验,组织开展了2次全市能力提升工程2.0典型案例评选活动,共征集到组织实施案例172个、信息化教学创新案例233个;1个省级案例、2个区县案例和3个校级案例入选全国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2.0典型案例。将能力提升工程2.0培训学分纳入学分必修模块,通过学分管理系统对教师参加能力提升工程2.0培训情况进行严格登记审核,进一步促进师生数字素养和技的提高。

(五)创新应用不断深入。实施市级智慧教育应用示范区县和智慧校园建设示范学校创建计划,全市7个区县、500所学校加入建设行列。其中,璧山区进入国家智慧教育示范区培育名单。沙坪坝区树人景瑞小学“兰韵智慧学习模式”获评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移动学习最佳项目。6家单位入选国家“5G+智慧教育”试点。全市建成网络学习空间近500万个,累计入选全国网络学习空间应用普及活动优秀区域6个、优秀学校44所。支持“三个课堂”常态化应用,培育一批优质线上教学平台。其中重庆云课堂、巴蜀云校、八中“双师课堂”辐射带动学校数量达350所以上。

二、下一步工作

(一)推动基础设施智能升级。巩固提升各级各类学校通用教室的教学装备水平,支持建设具有互动反馈的智慧教室。推进学科专用教室、教学实验室建设,依托感知交互、仿真实验和虚拟现实等装备,打造生动直观形象的新课堂。

(二)丰富优质数字教育资源。支持利用新一代信息技术开发数字教育资源,推动市级基础教育精品课、职业教育专业教学资源库、高等学校线上一流课程和网络思政课程等数字教育资源建设。实施市级优质数字教育资源共建共享项目,引导学校建设、开放优质校本资源。发挥政府主导和市场配置作用,鼓励各类主体开发优质数字教育资源以及丰富多样的学习、教学工具软件等,满足教师备授课、网络教研、在线教学以及学生学习需要。

(三)优化数字教育资源供给。建立市级教育大资源服务机制,深化重庆市中小学数字图书馆、重庆高校数字图书馆等资源应用,推动重庆数字图书馆、重庆数字博物馆、重庆数字科技馆等资源开放,促进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数字教育资源共建共享。按照国家学科知识图谱及配套资源建设要求,梳理学科知识脉络。提升市级教育资源公共服务平台应用水平,完善资源征集和搜索功能,通过平台为师生提供海量的优质资源和精准的资源服务。

(四)深化科普基地建设。扩大科普重庆共建基地和矩阵媒体规模,引导共建基地开发、传播有利于师生数字素养提升的科普资源。利用“基层科普行动计划”项目资金,支持学校建设数字化科普场馆,为师生开展数字化实践提供场地支撑。持续开展重庆市中小学校外科普特色基地建设工作,支持校外科普特色基地面向师生开展适应教育数字化转型的课外活动。

(五)着力提升教师数字素养。落实《教师数字素养》《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标准》等标准要求,深入实施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建立健全城乡协同培训机制,以教师研训为抓手通过培训管理者、高研班、集中汇报、专栏展示等形式宣传推广典型案例典型经验和成果,提升各区县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实施质量。支持有条件的区县开展人工智能助推教师队伍建设行动试点。支持各级各类学校引入教研支撑应用,开展网络条件下的自主研修、混合式校本研修。

(六)促进课堂教学模式创新。探索新型教学方式,鼓励各级各类学校使用新技术自主探究和协作学习等教学模式。支持各级各类学校开发和应用基于5G、大数据、人工智能、虚拟现实等技术应用的智能诊断、智能助教、智能学伴等教学应用场景,实现“人机共教、人机共育”,提升教学质量。探索运用大数据、物联网和人工智能等新技术开展教师能力评估和学生评价,对师生教学活动进行伴随式数据采集、过程性评价和智能化反馈,帮助师生及时改进和优化教学实践,促进师生发展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