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高新区管委会
关于市六届人大一次会议第0479号建议
办理情况的答复函
一、厚植人才沃土,集聚创新“强磁场”
(一)用好用活“金凤凰”人才政策
出台高校、科研院所“金凤凰”人才认定标准和政策兑现原则,突破社保、税收等框架限制,通过柔性引用方式,广泛吸纳高校院所人才到科学城创新创业。新引进卞修武、李克强、吴宜灿、金石等院士8名,重庆英才A卡持卡人才累计增至821人、占全市近四分之一。
(二)实施博士连续培养机制
落实博士博士后“1+3”全链条创新支持政策,对博士在读兼职参与科学城建设、毕业进入科学城核心区博士后科研工作站、出站留核心区工作等“在读、在站、出站留渝”提供连续政策支持,人才连续培养经费支持经费市区叠加最高超200万元,累计支持54名博士、兑现经费600余万元。
(三)加强海外引才政策支持
获批国家海外人才离岸创新创业基地,联合市人力社保局印发人才双向离岸创新创业发展若干措施,探索“区内注册、海内外孵化、全球运营”的人才“双向”离岸创新创业新机制。开展境外职业资格证书认可清单试点,87项境外职业资格证书被认可,40项专业技术类职业资格考试允许外籍人才参加。吸引集聚境外人员超1000人,其中,外籍高层次人才75人。
二、狠抓平台建设,打造创新“新高地”
(一)建设高能级科创平台
建设重大科技基础设施。超瞬态实验装置纳入国家“十四五”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备选项目,种质创制大科学中心纳入全国支撑服务育种创新的5个专业平台,中国自然人群生物资源库招募样本采集人群近17万人。构建高水平实验室体系。高标准建设金凤实验室,19个科研团队入驻、集聚科研人员近200人;积极争取广州、张江实验室基地落地重庆;推动输配电装备及系统安全与新技术等国家重点实验室优化重组。聚焦优势创新资源集聚。专班推进、滚动实施校地院地合作项目44个,引进三峡集团重庆生态环境技术创新研究院等央企研发平台,投用中科院重庆汽车软件创新研究平台、北京大学重庆大数据研究院等31个。
(二)打造科技服务机构集聚区
建设金凤未来科创园,搭建综合性、多元化服务平台,集聚专业性、市场化服务机构,面向各类创新主体开展研究开发、技术转移、检验检测认证、创业孵化、知识产权、科技咨询、科技金融、科学技术普及等全方位科技服务,形成各有侧重、业务功能互补的科技服务机构集群,打造重庆大学城科技创新“首发站”,重庆国家科技成果转移转化示范区“主阵地”。
(三)推动知识产权高质量发展
落地重庆知识产权运营中心,构建“知识产权+产业+机构+资本+人才”的服务生态体系。设立全市首个知识产权检察保护中心,推动西部(重庆)科学城构建知识产权“严保护、大保护、快保护、同保护”的工作格局。获批建设国家级知识产权强国建设示范园区、国家级专利导航服务基地。落实知识产权资助奖励政策,为13家企业项目兑付资助奖励资金86万元。
三、完善金融体系,激活创新“新引擎”
(一)构建数字金融发展体系
推出“高新金服”一站式科技金融服务平台,积极推广高新贷、知识价值信用贷等金融产品,合作银行机构数量达15家,有效拓宽科技企业融资渠道,保障企业生产经营融资需求。2022年,高新贷累计放贷企业31家、贷款金额7650万元,知识价值信用贷放贷企业350家次、贷款金额8.3亿元。探索企业创新积分试点,获批科技部火炬中心企业创新积分制试点单位,运行全市首个积分平台,累计放贷企业4家、贷款金额1880万元。
(二)健全创新创业基金体系
以建设科技金融中心、打造股权投资高地、构建数字金融高地为目标,全力打造种子基金、天使基金、产业发展基金、并购基金的全链条基金体系,积极引入创投机构,目前共有基金24只,总认缴规模286.6亿元,实缴到位188.3亿元。同时联合清科创业共同打造西部创投中心,构建以交流对接中心、创投服务中心、产业服务中心、数字信息中心为一体的创投体系。
(三)加大财政专项资金投入
针对人才、创新、产业、金融四个领域推出政策“组合拳”,出台“金凤凰”系列政策,聚焦提升原始创新能级、高精尖产业发展质效、创新服务体系水平,精准对接创新主体发展需求,集中资源,整合力量,主动作为,累计兑现奖励补贴超1.2亿元。设立“金凤凰成就奖”和“金凤凰成长奖”,并开展第一届评选工作,最高奖励100万元。
下一步,西部科学城重庆高新区将会同市发展改革委、市教委、市科技局、市人力社保局、市市场监管局、市金融监管局等相关部门,在人才、科技、资本三个维度使劲发力,办好 2023 重庆国际英才大会、试点建设重庆英才产业园、着力打造金凤未来科创园、构建“金凤凰”孵化服务体系、出台科企梯度贷,加快形成创新人才脱颖而出、创新活力持续迸发、创新成果产业化转化提速的新局面,助推西部(重庆)科学城高质量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