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市司法局

关于市六届人大一次会议

第0513号建议办理情况的答复函

 

一、西部法律服务高地建设工作推进情况

近年来,为推动重庆法律服务业高质量发展,增强城市核心功能与发展能级,营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营商环境,重庆市制定实施建设西部法律服务高地五年规划,统筹推进法律服务行业品牌化、专业化、国际化发展。一是注重顶层设计。牵头编制《建设西部法律服务高地规划(2021—2025年)》,并协调市商务委、市高法院、市教委、市公安局等部门联合发文实施,在全国率先就法律服务业开放发展制定专门规划,明确提出加快建设开放发展的法律服务体系,打造服务成渝、辐射西部、着眼全国、面向世界的现代法律服务业。制定实施律师、公证、司法鉴定专项发展规划,优选30家律所、8家鉴定机构、20家公证机构进行定点指导、分类培育,着力打造知识产权、国际贸易、数字经济等四大领域的专业化品牌机构。二是注重平台建设。指导渝中区筹建重庆中央法务区,市、区两级同步发力,共同编制重庆中央法务区建设规划,力争今年揭牌运行。协同江北区,推动建设西部金融法律服务中心,至2022年底办理金融公证766件,调解金融纠纷583件,打击金融犯罪42起挽损1亿余元,审结金融诉讼9593件。配合两江新区,做优长江上游法律服务中心,实现国际商事一站式多元解纷中心、欧洲重庆法律服务基地、中国重庆两江国际仲裁中心挂牌入驻。对接西南政法大学,启动国际仲裁方向的研究生培养项目,积极培育涉外仲裁人才。三是注重项目落地。坚持逐级申报、滚动编制原则,制定2022年、2023年《建设西部法律服务高地重点项目清单》,对重庆中央法务区、西部金融法律服务中心、长江上游法律服务中心、西部陆海新通道国际法律服务中心、高峰法治论坛、法律服务现代产业链“上链计划”、重庆智慧法律服务研究中心等重点项目,明确年度任务和目标时限,定期盘点销号。探索用好市级职能部门资源调度与区县地方政府功能承接的双向结合建设路径,及时召开建设西部法律服务高地工作座谈会,采取“区县汇报、部门点评”方式,把准建设的主攻方向和着力重点,着力发挥统筹抓总、协调各方作用,确保说一件、干一件、成一件。四是注重提升能级。引育旗舰型、规模型法律服务机构,发挥头部引领效应;选育专业型、特色化法律服务机构,打造专精特新集群;策划实施法律服务人才培养、引进计划,聚集高端法律服务专业人才。至2022年底,律师事务所935家,律师1.5万名,居民每万人拥有律师4.69人,高居西部第一;基层法律服务所305个,基层法律服务工作者1800余名,覆盖偏远乡镇街道;公证处41家,公证员280余名,公证员人均办理公证量稳居西部第一;司法鉴定机构72家,司法鉴定人1225名,西南政法大学司法鉴定中心是中西部地区唯一的国家级十大司法鉴定机构;人民调解组织1.2万个,人民调解员7.1万余名,“老马工作室”闻名全国;仲裁委3家,仲裁案件数量、标的额居全国第七、西部第一。

二、代表建议采纳情况及下步工作打算

紧紧围绕“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西部陆海新通道建设”等重大战略实施,助力营造法治化营商环境、建设法治政府法治社会,必须充分发挥法律服务的基础性、保障性作用。

一是打造西部法律服务高地核心承载区。支持江北嘴建设西部金融法律服务中心,以打造专业化、全链条金融法律服务平台为统领,建设“全门类”金融法律服务资源聚合平台、“一站式”金融纠纷解决平台、“综合性”金融法治保障平台,护航金融业发展,引领西部法律服务高地建设。同时,在建设过程中注重会同江北区协调研究解决相关政策问题,加强工作支持力度,及时总结典型经验和政策措施并予以推广。二是加大政策扶持和涉外机构引育力度。协同江北区用足用好自由贸易区政策优势,充分借鉴深圳、上海、厦门等地做法,适时出台机构落户奖励、人才引进便利、办公用房租金减免等方面的扶持政策,增强资源聚集吸引力。加大对外招商推介力度,依托“三企入渝”、西洽会、智博会等重大活动,邀请国内外知名律所到江北区对接。支持境外知名律师事务所优先落户江北区域,2025年前新增本地律师事务所与境外律师事务所联营1家以上。三是建立人才培养和理论研究平台。支持重庆律师学院将江北区铁山坪西部金融培训中心作为律师人才实训基地之一,安排开展实习律师培训、专项律师人才培训等培训项目。支持江北区依托“西部金融法律研究院”,搭建集“研究、办案、教学、应用”为一体的良性循环互动平台,开展金融法律论坛等活动,打造理论研究品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