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进一步完善和落实区县生态环保联防联控机制的建议

主办单位:市生态环境局

建议正文

关于进一步完善和落实区县生态环保联防联控机制的建议

 

在共建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的大背景下,川渝两地携手合作,加强跨界协同治理,聚焦水、大气、土壤等领域持续强化联防联控联治,推动生态共建共保,努力在西部地区生态环境保护中发挥示范作用。目前,川渝毗邻地区建立了较为完善的联防联控机制,重庆市也通过流域横向生态补偿破解跨界水污染治理难题。2018年至2021年,我市聚焦市内流域面积500平方公里以上的19条跨区县重要河流开展了横向生态保护补偿机制建设试点,在2022年由试点阶段转入稳定施行。

实施三年以来,取得了阶段性成效,但也存在一些问题。一是补偿机制的导向性需要优化。补偿基准由试点期间的考核断面“上一年度水质现状”调整为现在的“当年度水质考核目标”,根据市生态环境局通报数据,2022年1-9月,全市138个考核断面中,129个断面达到或优于Ⅲ类,优良水体比例为93.5%;按年度考核目标统计,136个断面达到市级考核目标,达标率为98.6%,参与横向生态补偿的断面仅1个断面未达标,极易出现“躺平”,导致生态补偿机制“空心化”。二是亟需进一步强化流域上下游区县的的协同治理。经过十几年的水污染治理,各区县自身的污染治理大体完成,现阶段属于深化完善阶段,但错综复杂的交界区域往往是上游不管,下游也不管,很多都处于水污染治理的真空地带,各自对断面都有一定的污染贡献,设定纯粹的跨界断面本就困难,一旦实施补偿,必定相互推责。三是应实施差别化环境管理。应当辩证看待水环境质量“只能变好,不能变坏”的目标,清醒认识工业废水排放标准和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的差异,对于离工业园区区域近的考核断面,完全没必要一味的追求Ⅲ类,应当结合水环境容量科学设定其考核目标,实行差别化管理。当然还存在跨界湖库是否纳入、补偿资金履行难等问题。

建议:发挥流域横向保护补偿机制的导向作用,强化毗邻区域协同联治,进一步完善和落实区县联防联控的长效机制。流域上下游区县应建立健全联席会议制度,共同加强流域生态环境的联合防治与联合执法,实施重大环境问题区县共商,共同开展环境污染应对,全面提升流域保护与治理一体化、协同化水平。

办理简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