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市卫生健康委员会

关于市六届人大一次会议第0591号建议

办理情况的答复函

 

一、全市老龄事业发展情况

重庆是人口老龄化形势最为严峻的省市之一。我市聚力社会保障、养老服务、健康服务、社会参与、权益保障等重点工作,谋发展、求突破,实施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国家战略,推动老龄事业高质量发展。

(一)坚持“稳兜底”,筑牢社会保障基础。社会保险保障水平持续提升,基本养老保险覆盖面不断扩大,766万人领取养老待遇。基本医保实现全民覆盖,参保率稳定在95%以上。长期护理保险制度试点扩增至所有区县,697万人参保。救助关爱和社会福利保障水平持续提升,30万老年人纳入城乡低保和特困人员救助供养,支出1.3亿元医疗救助困难老年人,每年为6万余名经济困难高龄失能老年人补贴1.5亿元、为80岁以上老年人每人每月补贴100至500元。30万市属国有重点企业退休人员实现社会化管理,打造市级社会化管理示范社区89个,社会化管理水平持续提升。

(二)坚持“促协调”,农村养老设施提质增速。先后出台《农村养老服务全覆盖实施方案》《老年人照顾服务计划实施方案》《失能特困人员集中照护工程实施方案》,将农村养老服务全覆盖、敬老院“三改”、特困失能人员集中照护等纳入重点民生实事高位推进。近3年来,市、区县两级财政投入11.6亿元支持农村养老服务基础设施建设,目前全市已建成乡镇养老服务中心743个、设置村级互助养老点8000个,基本实现“街道、乡镇有养老服务中心,社区有养老服务站,村有互助养老点”;累计改造升级乡镇敬老院529家,在316家乡镇敬老院探索公建民营,敬老院服务水平、入住率大幅提升;推进区县失能特困人员集中照护工程建设,新改建区县级失能特困人员集中照护中心60所、床位8000余张。

(三)坚持“强内涵”,老年人健康有保障。老年健康服务能力提档升级,二级以上综合性医院老年医学科设置比例达60.4%,启动市老年病医院新院区建设。医养结合衔接更加紧密,建成医养结合机构184家,医养机构签约合作2152对。1000多家基层医疗卫生机构、8605个家庭医生团队,持续为571万65岁以上老年人提供健康管理服务。老年健康促进扎实开展,17个城镇(农村)社区开展老年心理关爱试点。发挥8700余个老年体育协会作用,常态化组织400万老年人参与体育活动。

二、下一步重点工作

市卫生健康委等部门将以问题和需求为导向,加强政策顶层设计,努力让老年人共享改革发展成果,安享幸福晚年。

(一)做好防止返贫动态监测。坚决把防止返贫动态监测帮扶工作作为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的头等大事,完善和落实防止返贫动态监测和帮扶机制,及时将符合条件的农户纳入监测范围,持续关注监测对象中老年群体,持续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确保不发生规模性返贫致贫。

(二)健全农村养老服务网络。深入推进乡镇敬老院和乡镇养老服务中心联建提升工程、农村薄弱养老机构改造工程,加快推进乡镇养老服务中心选址建设和社会化管理服务,二星级以上乡镇敬老院比例提升至40%。试点农村留守老年人“安心居家”服务项目,通过加装智能化监测设施设备,提高响应救援和照料服务有效性。

(三)加强家医签约服务支撑。建立签约服务费由医保基金、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经费分担机制,拟将家庭医生签约服务费标准调整为40元/人/年,由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经费、医保基金各分担20元,按签约年度付费,服务费标准动态调整。个性化签约服务包为有偿服务,实行市场化自主定价,列入医疗服务项目并进行编码管理,由居民自愿付费购买签约。推进高血压、糖尿病患者门诊用药按人头付费,引导群众主动在基层就诊,发挥家庭医生“费用守门人”作用。进一步合理确定并动态调整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绩效工资水平,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可按照不高于“本年盈余分配”的60%提取奖励基金,用于次年增核超额绩效总量。

(四)推进长期照护和安宁疗护。依托国家基本公卫项目,为全市约3.9万名失能老年人开展健康评估和健康服务;推进医院设立安宁疗护科(或病区),新建2个安宁疗护科,新增安宁疗护床位40张,争取新增1家全国试点医院;协调市医保局等部门,争取将长期照护和安宁疗护等服务收费项目纳入基本医保保障范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