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尽快将青少年心理咨询治疗纳入医保范畴的建议

主办单位:市教委

协办单位:市发展改革委,市民政局,市财政局,市人力社保局,市卫生健康委,市医保局

建议正文

关于尽快将青少年心理咨询治疗

纳入医保范畴的建议

 

世界卫生组织公布的数据显示,目前全球有超过10亿人患有精神障碍,几乎每8个人中就有一位精神障碍患者,其中抑郁症患者高达3.22亿。据《2022年中国抑郁症蓝皮书》数据显示,目前我国患抑郁症人数9500万,而18岁以下抑郁症占患者人数占总人数的30.28%,在抑郁症患者群体中,50%的抑郁症患者为在校学生。近年来,因抑郁症自杀的学生人数逐年攀升,青少年心理健康问题已不是单纯的家庭、教育问题,更是严重的社会问题。

据了解,目前我市青少年心理健康管理工作仍存在一些难点:一是难发现。按照2021年印发的《教育部办公厅关于加强学生心理健康管理工作的通知》《重庆市教育委员会关于印发加强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十条措施的通知》要求,各中小学要定期开展学生心理健康筛查工作,健全筛查预警机制,及早实施精准干预。但由于缺乏经费保障和专业机构等各种原因,此项工作并未有效开展,学生心理问题多为极端事件发生后发现。二是难干预。目前我市各大中小学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仍存在师资总体不足、教师身兼数职、专业性不够等问题,以合川为例,在校大中小学生23.6万余名,心理健康岗位老师480名,其中专职教师仅43名,占比8.96%,取得心理健康教育资质的200名,占比41.67%。当学生出现情绪性问题、轻症心理疾病本应由家校配合及时介入干预就能取得较好效果的,因无法及时给予有针对性的心理辅导和科学干预,最后由轻转重,进而发生严重的心理危机事件。三是难治疗。目前精神疾病的药品部分已纳入医保目录,但仅限于住院治疗(精神疾病被划为单病种,每天核定住院治疗费用为二级医院120余元、三级医院170余元,主要治疗手段限于药物治疗),门诊费用及药品以外的物理治疗、心理咨询辅导等费用未纳入医保。据了解,我市主城区公立医院心理咨询治疗费用(不含药物)普遍为260—280元/次(每次约40-50分钟),社会机构收费为每次600元、800元至几千元不等,抑郁症治疗频次一般为每周一次,根据患病程度治疗周期长短不同,但中重度患者一般需长期干预治疗和跟踪随访,高昂的治疗费用让普遍家庭难以承受,最后不得已放弃专业治疗,导致病情加重发生极端事件。

青少年心理健康管理工作事关学生个人身体健康、生命安全,家庭幸福和社会和谐稳定,应引起高度重视。综合以上情况,特提出如下建议:

(一)加大财政投入,保障工作经费,严格开展学生心理健康筛查工作。将心理健康检查纳入入学体检和年度体检的必检内容,积极借助专业工具和手段、依托相关专业机构对学生进行定期的心理健康鉴别和评估,建立科学规范的健康管理档案,建立学生心理健康预警机制,对筛查出有心理问题的学生进行干预和危机预防,降低学生心理危机事件的发生率。同时,要加强心理健康领域社会工作专业人才队伍建设,引导和推动相关专业领域的社会组织、社会工作者参与学生心理健康服务。

(二)强化人员保障,提升专业能力,打造心理健康教育专业师资队伍。在编制总量内合理统筹配备心理健康教育教师,加强心理健康教育教师招聘工作,并确保在编在岗。定期组织心理健康教育教师的专业培训,提升专业能力和水平,逐年提升心理健康教育岗位的专职率和资质率。制定科学规范的心理辅导干预流程和标准,结合学校定期心理健康筛查情况,快速有效地介入干预。构建政府指导的医校合作转介干预机制,提高学校对重点学生的干预力度。同时,加强对家长、学生及社会层面的心理健康知识宣传普及,广泛建立对心理健康疾病的正确认识,减少因“病耻感”耽误治疗情况的发生。

(三)深化政策研究,规范诊疗标准,尽快将青少年心理咨询治疗纳入医保范畴。加紧研究将心理咨询治疗纳入医保报销范围的可行性,尽快制定透明合理的心理疾病界定、诊疗及收费的统一标准,努力将抑郁症及心理咨询纳入医保门诊慢性病或特病病种,逐步提高医保报销比例,将心理情绪类疾病区别于精神疾病,纳入普病种管理,有利于重症抑郁症患者住院救治。同时,加强社会心理咨询治疗机构标准化建设,推进专科医院的诊疗能力升级,加强综合医院心理科建设,逐步实现全覆盖,探索在社区卫生医疗机构开展精神卫生管理,推进心理疾病分级诊疗。统筹民政、医疗、教育等方面资金,加强对困难学生的医疗救治帮扶措施,切实减轻患者经济负担,提高救治率。

办理简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