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将万盛工业园区升级为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的建议

主办单位:市商务委

协办单位:市发展改革委,市经济信息委

建议正文

关于将万盛工业园区升级为国家级经济

技术开发区的建议

 

重庆万盛工业园区2002年经市政府批准设立(渝府〔2002〕210号),是全市首期批准成立的16个市级特色工业园区之一。2006年国家发改委核准公告的市级特色工业园区,批准面积6.83平方公里(渝园区领导小组〔2010〕12号)。2013年上报国家发改委园区核准面积6.24平方公里和管辖面积6.83平方公里(渝府函〔2013〕124号),2018年国家发改委核准公告的省级特色工业园区核准面积5.39平方公里。目前,园区按照“一区三园”空间格局规划布局,规划总面积30平方公里,其中:平山组团规划10平方公里、关坝组团(原煤电化园区)规划15平方公里、青年组团规划5平方公里。工业园区建成区面积10平方公里,工业集中度达到80%以上,产出强度达到每平方公里80亿元,成为拉动地区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和推进转型发展的重要支撑。

近年来,工业园区坚定不移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大力实施以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为支撑引领的工业高质量发展,加快构建以新能源(储能)、新一代信息技术、新材料、生物医药为重点的“1+3”现代工业体系,工业总产值迈上200亿台阶,集聚了国家能源、中船重工、东方希望、福耀玻璃、冠宇电池、上海耀皮、南京云海、广东惠伦、奥镁(重庆)等一批中国乃至世界500强企业和行业领军企业;拥有重庆市化工园区循环经济产业园、重庆市玻璃新材料特色产业基地、国家镁合金高新技术产业化基地,同时是重庆市重点布局的新能源(储能)产业园和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特色产业园。园区建成区面积10平方公里,入驻企业达216户,其中工业生产类企业165户,生产服务类企业(含总部经济)51户,产业工人数近1.4万人,2022年园区规上工业企业实现总产值235亿元,高新技术企业产值占规上工业总产值比重达40.2%。

商务部近期出台的2021版《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综合发展水平考核评价办法》(商资发〔2021〕188号),对升级为国家级经开区的程序、条件以及考核指标评价体系和动态管理办法进行了进一步明确。从国家产业布局、结构调整、发展方式转变、资源优化配置等方面,重庆万盛工业园区升级为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既有现实基础又有重大意义。一是有利于落实好市委市政府支持万盛发展的指示要求。按照市政府《关于支持万盛经开区经济社会发展会议的纪要》(2012—117)中明确:“积极将万盛经开区升格为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2013年1月8日,市政府向国务院正式上报了《关于重庆万盛工业园区升级为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的请示》(渝府文〔2013〕3号),1月14日国办秘书二局即批转商务部会同有关部门研究办理。由于当时国务院相关领导的最新意见是以培育和服务现有开发区为主,基本暂停了新批国家级经开区的业务受理。二是有利于探索资源枯竭型城市转型发展新路径和老工业基地改革与发展新方式。万盛是国务院批准的资源枯竭转型试点城市,也是重庆这个老工业基地的重要板块。将重庆万盛工业园区升级为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有利于探索资源枯竭型地区在经济、社会以及生态转型发展的新路径,有利于探索老工业基地改革与发展的新方式,更有利于促进渝南黔北地区扩大开发开放、合作共赢,从而为解决资源枯竭型城市在发展中存在的产业空虚、资源枯竭、生态脆弱等普遍问题,促进资源型城市转型、老开发区创新发展和西部地区发展等起到探索创新作用。三是有利于深入推进新时代西部大开发,推动渝南黔北区域发展,树立西西合作典范。万盛处于渝南黔北欠发达地区,是西部大开发支持的重点区域。在万盛建设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是深入推进西部大开发的需要,也是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推进重庆市统筹城乡改革和发展的若干意见》(国发〔2009〕3号)和加强西西合作的要求,有利于带动渝南黔北区域经济协调发展,成为西西合作的典范。四是有利于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在西部合理布局、建设产业高地。万盛地处渝南黔北资源最富集的中心地区,处于西部陆海新通道的重要节点上。放眼西南,在重庆南部和贵州北部,资源虽然富集,但没有一个有特色的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来承接产业的集中布局。将重庆万盛工业园区升级为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并在此形成特色产业高地,有利于带动渝南黔北乃至重庆及西部地区经济发展,可以优化国家级开发区的区域布局,缩小东西部贫富差距。

建议:由市商务委牵头,市发展改革委、市经济信息委等部门配合,支持帮助万盛工业园区升级为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给予申报创建指导,并积极向市政府、国家商务部推荐。

办理简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