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进一步支持中新(重庆)科技城(重庆东盟合作中心)建设的建议

主办单位:市中新项目管理局

协办单位:市大数据发展局,市政府口岸物流办,璧山区政府

建议正文

关于进一步支持中新(重庆)科技城

(重庆东盟合作中心)建设的建议

 

一、提出背景

中新(重庆)战略性互联互通示范项目是中国和新加坡第三个政府间合作项目,以重庆作为项目运营中心,高度契合中国“一带一路”倡议、西部大开发和长江经济带发展战略。2021年12月,市中新项目管理局与璧山区人民政府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双方依托中新互联互通项目平台和璧山区位、产业、资源等优势,聚焦“平台打造、通道建设、产业集聚、制度创新、空间拓展”五个方面,共建中新(重庆)科技城,力争将其打造成为重庆国际科技协同创新重要平台、中新科技合作示范项目,更好地利用新加坡优质科技资源为重庆产业发展赋能。

随着中国与东盟互为第一大贸易伙伴,以及《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的签署,双方经贸关系进入全方位发展的新阶段。近年来,重庆以中新互联互通项目和陆海新通道建设为重要平台,以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为契机,深度融入RCEP建设,着力加强与东盟全方位合作。东盟连续两年成为重庆第一大贸易合作伙伴。为进一步深化我市与东盟地区经贸、文化、旅游、物流等领域的合作交流,助推建设中西部国际交往中心,助力内陆开放高地建设,璧山区政府会同市商务委、市政府口岸物流办等相关市级部门,本着合作共建、资源共享的原则,选址璧山御湖国际生态区环湖区域,打造重庆东盟合作中心,全力推动其成为我市与东盟各国合作资源集中聚集的窗口和载体。

二、建设情况

璧山区在相关市级部门的支持下,围绕现代互联互通和现代服务经济这一主题,以中新互联互通项目为纽带,立足于自身优势产业板块,结合新加坡优势产业,扎实推进中新(重庆)科技城以及重庆东盟合作中心的规划建设。规划总面积约30平方公里,布局科技创新、产教融合、数字经济、生命健康、重庆东盟合作中心5个组团,大力培育新经济、新业态。目前,已初步形成空间产业规划,建立工作机制,搜集出台区级扶持政策,推动了一批中新合作项目落地实施,在高端酒店、智能制造、现代物流、特色文旅、科技成果转化、国际教育等多个领域开展合作,区域内已布局项目46个,其中已投产项目7个,在建项目5个,重点在谈项目32个,已签约未开工中新项目2个。

重庆东盟合作中心项目选址璧山区御湖国际生态区环湖区域,规划面积约1500亩(土地面积约1000亩、水域面积约500亩),按照“政府引导、使领馆指导、社会参与、市场化运作”模式,进行建设运营。已落户占地407亩的新加坡国际酒店(建筑面积8万平方米)及国际社区(建筑面积24.8万平方米)、50亩的东南亚风情小镇(建筑面积2万平方米),及中缅经济合作发展促进会重庆代表处、缅甸推广中心等企业和协会。

三、工作建议

(一)建议支持搭建与新加坡的对接渠道。一是由市中新项目管理局进一步帮助璧山搭建与新加坡政府间、机构间的合作架构,形成常态化的工作交流机制,帮助第一时间获取新加坡优质项目投资信息,持续为中新(重庆)科技城建设拓展新加坡合作资源,导入新加坡优质企业项目和服务机构;积极争取新加坡官方对中新(重庆)科技城建设达成共识。二是市级层面进一步加强与国家部委、新加坡官方沟通协调,积极争取双方有关国家部委对中新(重庆)科技城在政策、机制、模式内容等方面的指导支持。

(二)建议统筹制定一套针对性激励政策文件。由市级层面统筹出台《关于加快中新(重庆)科技城建设的若干措施》,在行政权力下放、产业布局、资金保障、土地供应、产教融合、活动承办等方面给予支持与倾斜。并将中新(重庆)科技城建设相关工作内容纳入市政府工作计划,适时进行任务分解,确保各级责任落实到位。

(三)建议支持建设中新物流和数据“双通道”。一是以重庆新机场落户璧山为契机,探索国际航空物流园建设,纳入一体化规划布局,融入陆海新通道整体建设。二是深化中新国际数据通道合作,促进大数据智能化产业创新发展,鼓励新加坡企业在中新(重庆)科技城开展数据业务合作,推动智能化应用新场景和工业互联网创新发展,运用数字技术为金融、航空、交通物流和其他重点领域合作提供服务。

(四)建议进一步支持与东盟的交流合作,扩大对外开放。一是由市级相关部门积极争取国家相关部委及东盟秘书处、东盟各国使领馆支持,逐步完善重庆东盟合作中心组织架构等工作机制,共同推动东盟各国政府机构、行业协会、总部型企业等资源落户璧山。二是通过不断开拓新合作、新交流,逐步深化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特别是东盟各国的合作交流,以重庆东盟合作中心助力重庆内陆开放高地建设,打造“一带一路”、长江经济带、西部陆海新通道联动发展的战略性枢纽。

办理简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