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市林业局

关于市六届人大一次会议第0812号

建议办理情况的答复函

 

一、基本情况

近年来,在各级各部门共同努力下,全市森林防火阻隔带建设取得了一定的成效。截至目前,全市已建成生物阻隔带2355.3公里、防火公路14419.9公里、防火步道1290.8公里、林下通道3243.9公里。

二、工作措施

(一)纳入“十四五”规划全力推进。市林业局将防火阻隔带建设作为“十四五”防火规划的重要内容进行推进,先后印发了《关于加快林火阻隔系统建设的通知》(渝林防〔2021〕22号)和《关于报送城市面山重点区域森林草原防火基础设施数据的通知》(渝林防白头2022—5号)等文件,指导区县对林火阻隔系统,特别是城市面山重点区域的林火阻隔系统,摸清底数、找准问题,确保补足短板和不足。十四五期间,全市计划新建生物阻隔带3003公里,防火公路5696公里,林下通道889公里,防火步道1170公里,森林消防水池3501口。其中,2022年已新建生物阻隔带185公里,防火公路1342.5公里,林下通道77公里,防火步道91.9公里,森林消防水池617口。

(二)强化国土空间规划引领保障。市规划自然资源局在划定“三区三线”时,协调解决了重点交通类项目,为后续防火通道建设提供便利。同时,按照《自然资源部 生态环境部 国家林业和草原局关于加强生态保护红线管理的通知(试行)》(自然资发〔2022〕142号)要求,规范管控对生态功能不造成破坏的有限人为活动,允许用于防灾减灾相关必要基础设施修建,如建设生物防火隔离带等。在编制《重庆市国土空间总体规划(2021—2035)》时,提出完善消防救援体系,加强城乡消防水源和消防车通道建设,完善森林防灭火基础设施建设。指导各区县在编制国土空间总体规划(分区规划)中,总体考虑林地道路和村镇布局,科学划定森林防火阻隔带,完善森林消防水池等布设,并纳入国土空间规划“一张图”。在村庄规划编制中,落实森林防火等防灾减灾布局和要求。市林业局出台《重庆市林区规划技术导则—森林防火、森林质量提升专篇》,编制城市面山、受灾森林、区县全域、跨区域山脉4个类别林区规划范本,指导全市林区规划编制,将林区划成小于1500亩网格,科学推进防火基础设施落地。

(三)储备防火功能林场道路。针对防火通道,开展林场道路需求核实,储备了一批具有森林防火功能的林场林区对外连接道路。指导区县在《重庆市县道路公路网规划(2021—2035)》编制中,将一批服务国有林场林区同时兼具森林防火通道功能的道路,在公路属性上归位社会公共服务属性道路,积极争取纳入农村公路网规划。“十四五”期间,支持各区县在优先完成“乡镇通三级公路”、村民小组通硬化路等国家考核目标基础上,结合森林防火通道建设需求统筹建设任务。

(四)充分用好现有道路。以保护生态、不破坏景观为前提,充分考虑各类自然保护地相关管理规定和自然资源分布,结合山形地势等自然阻隔,结合大规模造林绿化、农村“四好”公路、林区低效林改造、森林抚育、林业有害生物防治、国家储备林等工程建设和人行步道等林区通道,合理确定了林火阻隔系统建设内容、位置和规模。

(五)合理布局森林消防水池。利用水资源特点与地形特征,建设自然补水与人工补水结合、固定水池与移动水池相辅相成、水池之间用管网连接的“以水灭火”系统,依托林区步道、防火通道,构建“以点带面、互联互通”的立体灭火水源供给保障体系,全市共建成森林消防水池4309口。针对城市面山区域,采取高中低布局、大中小搭配的方式,建设森林消防水池和管网系统。目前,主城区城市面山建成管网系统31.69公里。森林消防水池和管网系统建设已纳入市林业局“十四五”防灾减灾规划。

三、下步计划

我们将秉承“宁可十防九空、不可失防万一”的理念,按照林区专项规划和“十四五”林业防灾减灾规划目标,织密“人防”体系、提升“技防”水平、完善“物防”布局、强化初期火情处理能力,确保森林草原防火态势平稳。一是指导区县积极争取国家高风险区综合治理项目,不断完善森林防火基础设施建设,重点加强森林消防水池、森林防火检查站、智能防火卡口、林火阻隔带等基础设施建设。二是继续积极争取中央预算内投资,加大市、区县投入力度,持续争取将防火通道纳入中央预算内森林火灾高风险区综合治理建设项目申报范围,指导区县按时按质完成林火阻隔系统等森林防火基础设施建设任务,确保资金发挥成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