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市商务委员会

关于市六届人大一次会议第1037号建议

办理情况的答复函

 

汽车业是国民经济重要的战略性、支柱性产业,是稳增长、扩消费的关键领域。新能源汽车既是扩大内需的重要抓手,又是推动产业转型的重要力量。

我市高度重视新能源汽车的推广应用工作。2022年,市商务委印发《关于鼓励汽车更新换代消费的通知》(渝商务〔2022〕48号),市经济信息委出台《重庆市促进汽车产业平稳增长政策措施》(渝经信发〔2022〕65号)等文件,采取一系列政策措施支持新能源汽车消费。一是在市级商务发展资金中调整安排2000万元,对符合条件的“以旧换新”消费者给予2000元市级财政资金补贴,鼓励汽车(含新能源车和燃油车)更新换代消费。二是安排5000万元补贴资金,鼓励整车企业加大促销力度,对在市内销售并上牌,且联合经销商、金融机构给予消费者车辆购置税补贴、交强险赠送、金融贴息等综合促销优惠的,按照单车销售贷款金额的1.4%给予补贴(单车补贴最高不超过1000元)。三是对巡游出租、网约出租、公务出行等领域新增或更新新能源汽车的,给予充电车型0.2万元/辆、换电车型0.3万元/辆运营奖励,对公交车、城市环卫车、港口作业车等领域新增或更新新能源汽车的,给予1万元/辆运营奖励。四是大力推动充电基础设施建设,对充电站、换电站、加氢站给予一次性建设补贴,优化新能源车辆使用环境。五是全面落实中央出台的新能源汽车免征车辆购置税和车船税、实行购置补贴等财税政策。六是持续开展新能源汽车下乡巡展活动,分别在永川、万州、合川开展6场巡展,活动涵盖3个区县和3个乡镇。开展“六位一体”下乡(车辆销售下乡、充电设施下乡、交通法规下乡、金融服务下乡、维修保养下乡、视频直播下乡)活动,促进新能源汽车消费。此外,我市还在生产环节持续加大支持力度,综合运用研发费用加计扣除、研发准备金制度、全新车型研发奖励、车型公告检测奖励、智能制造和绿色制造补贴等财税政策支持企业加大研发投入,加快新产品研发应用,推动产业迈向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同时,整合组建市产业投资基金,联动6个区县发起设立汽车基金,主投新能源和智能汽车领域,积极引导金融和社会资本支持产业发展。2022年,我市兑现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补贴等资金超22亿元。

2023年2月,市政府办公厅印发《重庆市进一步支持市场主体发展推动经济企稳恢复提振政策措施》(渝府办发〔2023〕17号),提出实施新能源汽车置换补贴等多项政策举措。按照市政府总体部署,市商务委会同市级相关部门赓即启动新能源汽车置换补贴政策,于2月27日印发《关于实施新能源汽车置换补贴的通知》(渝商务〔2023〕49号),规定“对自然人车主,于2023年3月1日0时至2023年6月30日24时期间,售卖转让或报废注销了登记在本人名下6个月以上的旧乘用车,并在重庆市辖区内的汽车销售企业购买了新能源乘用车新车,且在重庆市辖区内依法履行纳税申报义务、完善上户手续,申报期内按程序成功申报并经审查要件齐全属实的,购买裸车价10万元以下的每辆给予1000元市级财政资金补贴,购买裸车价10万元以上(含10万元)的每辆给予3000元市级财政资金补贴,以现金形式发放到符合补贴条件的对象银行卡上。该项补贴政策资金规模为3000万元,资金用完或申报期满即止”,鼓励置换新能源汽车消费。

新能源汽车置换补贴政策实施以来,工作推进总体顺利,但受车辆置换及上牌手续办理时限、汽车购置政策补贴范围限定等因素影响,当前政策激励效应还不够明显。经市政府同意,市商务委于3月20日印发《关于优化实施乘用车置换补贴政策的补充通知》(渝商务〔2023〕76号),对当前正在实施的新能源乘用车置换补贴政策进行优化调整,主要涉及三个方面事项:一是拓宽补贴范围。从3月20日起,不再实行旧车置换,直接对消费者购买新乘用车(含新能源车和燃油车)给予补贴,市级财政补贴总额、补贴标准及方式、申报渠道及程序不变,申报材料相应减少旧车置换方面的资料。补贴资金规模3000万元,按照“先购先补”的原则予以支持,资金兑付完毕或政策期满即止。二是兼顾原有政策。对自然人车主于2023年3月1日0时至2023年3月19日24时期间购车的,仍按《关于实施新能源汽车置换补贴的通知》(渝商务〔2023〕49号)规定执行。三是加强政策宣传。指导区县(自治县)商务主管部门会同公安、财政、税务主管部门和有关行业协会、有关单位,进一步加大优化调整后的购车补贴政策宣传力度,扩大市民知晓面,大力促进汽车消费。我市从3月1日实施购车补贴政策以来,截至3月22日14:30,共申报补贴消费者1027名、金额301.4万元(其中,置换补贴833名、249.4万元,新购补贴194名、52万元),共发放补贴消费者406名、金额121.6万元(其中,置换补贴406名、121.6万元)。

下一步,市商务委将会同市经济信息委、市财政局等部门,加大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力度,积极引导市内整车企业生产适销对路的产品;支持整车企业创新营销方式,加大品牌营销力度,加速开拓市场;进一步鼓励引导新能源汽车消费,更好助力本地车企抢抓战略发展机遇,促进新能源汽车消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