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解决中小企业高技能人才需求的建议

主办单位:市人力社保局

协办单位:市教委

建议正文

关于解决中小企业高技能人才需求的建议

 

据市经信委统计,截至2021年7月,重庆中小企业数量已达到96.5万户,比上年增长9.2%。高技能人才在推动中小企业企业产业优化升级、提高企业竞争力、推动技术创新和科技成果转化等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作为制造业和实体经济版图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小企业对高技能人才的渴求,是其生存发展的痛点和瓶颈。2006年,《关于进一步加强高技能人才工作的意见》(中办发〔2006〕15号)下发,按照意见,重庆推出台了一系列针对高技能人才的培养、使用、评价、激励和保障机制,但这些机制落实不到位,效果不理想。

高质量发展离不开“大国工匠”“巴渝技师”“技能专家”。中小企业是托起重庆制造、重庆创造的中坚力量。围绕新时代如何解决中小企业高技能人才需求,建议:在人社部门指导和督导下,进一步完善中小企业高技能人才评聘、实训基地、服务精准机制。

一、建立行业或企业自主评聘高技能人才体系

国家职业技能鉴定分五个等级(五级/初级工、四级/中级工、三级/高级工、二级/技师、一级/高级技师),在此基础上,允许行业或企业自行建立技能等级晋升评聘机制。如:设立首席技能专家、技能领军人才、技能技师等。评聘条件,以业绩贡献、创新成果、师带徒成、综合技能水平等作为主要依据。核心是评聘后人社部门给予颁证认可。受聘后由企业为高技能人才制定落实相关待遇和薪酬。

二、强化技能人才实训基地建立的针对性

由市人社部门对中小企业高技能人才需求准确摸底基础上,以需求为导向,与教育主管部门和有关高职院校沟通,互通信息,将课堂搬到企业一线和车间,开展实训实践教学,实现课堂与一线生产零距离。像重庆工贸职院那样,组建“华通智造班”“华晨鑫源班”等现代学徒制班,探索实施院校和企业“双主体”办学模式,建立针对性强的人才实习实训基地,推动校企合作,破解“壁炉现象”。真正实现高校与企业牵手和联姻,培养入职就能上手的专业精英、技术能手。避免校企合作内容“碎片化”,合作形式“表面化”,合作周期“短期化”。

三、平台服务精准化,克服供需不匹配现象

人才、劳务求职服务平台,一直存在有的岗位无人问津、有的岗位一岗难求的尴尬境地。招工难与就业难“两难并行”现象,一方面是因为技能人才专业水平与企业岗位需求不匹配,另一方面是双方所获取信息不精准、不及时。人才和劳务服务平台事前就要在提供精准信息上下功夫。建议人社部门事先组织企业定期或不定期走入校园,开展相应的就业指导活动,加大学生对企业的了解,加强对人才落户政策宣传力度,邀请学校组织学生前往企业参观,获取更多有用信息,组织校企双方开展求职交流联谊会,针对企业人才缺口、实习缺口、学生就业需求、意愿等进行交流,让双方心中有数,有的放矢,真正让职校与企业实现双向奔赴、融合共谋人才。

办理简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