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人大代表王志杰:建议支持重庆创建国家高性能复合材料产业集群
新质生产力是全国两会上的高频热词。培育和壮大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是领跑新赛道的关键之举,也是加快发展成新质生产力的主阵地。
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实施产业创新工程,完善产业生态,拓展应用场景,促进战略性新兴产业融合集群发展。
如何以新促质、以质书新?全国人大代表、重庆涪陵区委书记王志杰紧盯战略性新兴产业赛道,结合重庆的产业优势找到一个新的突破口——创建国家高性能复合材料产业集群,由此在新赛道上塑造新动能。
全国人大代表王志杰(左一)在北京接受新重庆−上游新闻记者采访。
寻“赛道”
高性能复合材料是新材料中的佼佼者,由两种或两种以上材料组合而成的具有优异性能的材料,有高强、轻质、耐高温、耐腐蚀、结构功能一体化等独特性能。它能让新能源汽车“瘦身健体”,提高安全性能和稳定性,甚至可加入传感器实现“智能+”的能力。
“这不仅是破解产业瓶颈制约之举,还是构建新发展格局的题中之义,也是抢占未来发展制高点的迫切需要。”王志杰说,结合重庆在材料产业的资源、技术、人才等基础优势,拓宽高性能复合材料在航空航天、交通运输、绿色建筑、电子通信、体育休闲等领域的应用,是实现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和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的重要路径。
王志杰建议,尽快启动第二批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创建,加大对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培育布局支持力度,尤其是支持重庆依托涪陵高性能复合材料产业创建国家高性能复合材料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
看“天时”
奔向这条赛道,重庆有何优势?
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是国家战略,是打造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增长极和动力源的重大部署。王志杰说,这可以理解为“天时”,既是川渝两地的使命,也是两地迎来的重大机遇。
他在调研中发现,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布局战略性新兴产业有较大空间——2019年,国家发展改革委公布并启动第一批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发展工程,共认定了66个产业集群,其中长三角城市群、长江中游城市群、京津冀城市群、山东半岛城市群、粤港澳大湾区城市群占比达70%。相比之下,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入选的数量少、占比低,空间还很大。
王志杰说,重庆主城都市区作为驱动双城经济圈建设的“双核”之一,亟待新增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提升产业发展能级,以新质生产力为国家重要先进制造业中心建设提供澎湃动能。
论“地利”
“制造重镇”凸显的是集群在融合发展中的“地利”优势。
以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产业集群为例,2023年重庆汽车产量达到232万辆、全国第二,其中新能源汽车50万辆、增长30.3%。
“这是一个广阔市场,发展高性能复合材料可坐拥产业‘地利’。”王志杰说,动力电池箱体、车身及内外饰、车用高压储氢瓶、刹车片等汽车部件,将来会大量用到高性能复合材料。同时,重庆已形成年产2亿台智能终端、6000万台笔电、3000万台家电等,都是高性能复合材料的大市场。
“可以与整个成渝地区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电子信息、航空装备等产业融合创新发展。”王志杰说,仅重庆重点打造的三大万亿级主导产业集群,就为高性能复合材料奠定了广阔的应用前景。
观“人和”
重庆同样有干事创业的“人和”优势。
王志杰举例说,重庆卡涞复合材料有限公司落户涪陵签约当天,就有施工队同步进场开工建设,实现“签约即开工”。建设过程中,全区加大“放管服”改革力度,为项目建设按下快进键,创下从签约到投产不到半年的“重庆速度”。
有了这样的氛围,发展的底子才会越打越厚。据统计,重庆拥有高性能玻璃纤维及复合材料等6个国家级新材料产业基地,2023年全市材料产业实现产值5371.9亿元,材料产业增加值增长10.3%,产业规模居西部前列,是国家重要材料产业基地。
就涪陵而言,2023年材料产业产值1203.7亿元、占比超过全市的1/5,集聚高性能复合材料规上企业30家、市级以上研发机构21个,形成了“龙头企业+骨干企业+配套企业”集聚态势,是重庆名副其实的材料产业第一大区。
为加快培育进度,他还建议国家相关部委加大政策统筹力度,研究出台推动战略性新兴产业融合集群发展政策,在重大项目建设、中央预算内投资、创新平台申报、重点技术研发、债券融资等方面给予支持。尤其是构建与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发展相适应的金融支持政策,提供多样化、差异化和个性化金融支持,引导保险公司、国控基金、融资租赁、民间资本等非银行金融机构为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发展提供融资支持和保障。
记者|郭发祥
编辑|朱苗
审核|常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