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振信心 让居民敢消费、愿消费

日期:2024年03月08日 来源:重庆人大

3月6日,重庆代表团举行小组会议,审查计划报告和草案、预算报告和草案。 记者 尹建红 摄

 

连日来,重庆代表团在审议各项报告时,“稳就业”“促消费”被多次提及。

去年以来,从中央到地方各级政府纷纷出台了多项政策措施,其中包括稳定就业、增加收入等,极大改善了社会预期。未来,该如何在“稳就业、增收入”的前提下进一步“促消费”?代表们纷纷提出看法和建议。

强信心

尽快出台民营经济促进法

要恢复和扩大居民消费,首先要继续稳定就业,提高居民可支配收入。

“民营经济是一个地方经济发展的‘晴雨表’,在增加税收、解决就业、推动创新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在全国人大代表,重庆市律师协会常务副会长、北京大成(重庆)律师事务所主任陈友坤看来,民营经济吸纳了大量的就业,是促进就业的重要力量。

“稳就业的关键就是要提振民营经济信心。”陈友坤认为,提振民营经济信心,良好的法治环境、政策环境缺一不可。法治是最好的营商环境,立法保护民营经济,能够凸显国家对民营经济保护的制度安排和法治保障,极大提振民营经济的发展信心,给广大民营企业家吃上“定心丸”“给企业满满的安全感”。

因此,陈友坤建议尽快出台民营经济促进法,给予民营企业充分参与市场竞争的权利,保障其合法权益。

“民营企业特别是中小微企业的发展壮大,离不开良好的政策环境。”陈友坤表示,在政策端,中央金融工作会议提出了金融强国的战略目标,要求优化资金供应结构,将更多金融资源用于促进科技创新、先进制造和绿色发展等领域,这些都为今天的中小微企业长成明天的“参天大树”提供了阳光和雨露。

他还认为,在民营经济促进法制定过程中,应同步启动相关配套法规、规章、司法解释等的制定工作,在财政政策、税收政策、金融政策、产业政策、司法政策等方面为民营企业提供支持。

稳就业

加大就业支持政策力度

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加强财税、金融等政策对稳就业的支持,加大促就业专项政策力度。全国人大代表,中国工程院院士、重庆大学教授潘复生认为,要健全完善人才评价标准和培养标准,建立和健全以能力为导向的多元化人才评价标准和评价方式,减少对本科学校“出身”人才的显性和隐性限制条件,畅通公平竞争求学深造和求职就业通道。

全国人大代表、重庆大学教授钟代笛呼吁,强化“访企拓岗”和校企合作,加大就业见习补贴、社会保险补贴、一次性求职补贴等政策支持力度。

“在更大范围内推广‘毕业季红岩社工计划’,有助于实现高校毕业生创业、社会工作服务、参与基层治理等多方互动,共同促进、共同发展,助力基层治理。”钟代笛准备提交的一份代表建议也给出了具体建议。

钟代笛建议由中央社工部牵头,民政部、教育部配合,在更大范围内有条件的高校推广“毕业青年当社工”社会实践项目。中央出政策,由地方出资金,由基层出渠道,通过项目招募高校应届毕业生参加社会公益服务,引导和协助高校毕业生参与基层实践,深入基层、深入社区、深入群众。

钟代笛认为,这既能提升高校毕业生社会实践能力,提升社工职业影响力,也能为基层公益服务引入新鲜血液,拓宽社会工作人才渠道,丰富基层服务供给。

增收入

降低税率增加居民收入

提振消费的关键是要让居民“能消费、敢消费、愿消费”。

对此,全国人大代表、重庆百货大楼股份有限公司沙坪商场品类销售一部资深主管龚定玲建议,出台减税政策,提高居民的可支配收入,激发消费需求。比如继续合理降低个人所得税税率,增加居民的收入。政府可以通过发放消费券、补贴和举办购物节等方式,激发居民消费欲望,提高消费水平。

春节期间,石柱土家族自治县桥头镇接待游客超1万人次,旅游收入100万元以上,旅游消费、村民增收双双实现“开门红”。

全国人大代表、陶然居集团董事长严琦认为,民营企业深度参与“万企兴万村”行动,能够有力助推乡村振兴战略实施,促进农民增收。

借助“万企兴万村”的机遇,陶然居集团在桥头镇投资近6000万元,建立起了陶然居瓦屋小镇,打造了高山松木腊肉加工厂和石柱“三色”经济特色农产品深加工基地,形成了“工农餐旅文宿购”融合发展的乡村振兴全产业链的“桥头模式”,创新探索出“万企兴万村”桥头新实践。

家乡发展好了,居民收入也翻了番。村民向建伟算上老房子的租金、分红,加上在村里务工的工资,一年收入有近10万元,比过去增加了六七万元。

观现状

市场回暖带来热腾腾“烟火气”

据统计,2023年,我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人民币47.1万亿元,比上年增长7.2%。其中餐饮、旅游等领域消费已超过疫情前水平,明显高于2022年。

严琦介绍,2023年以来,陶然居集团发展稳中向好,营收30亿元,同比增长8%。今年1月份,集团营收同比增长3.5%。

“还有一点感受,就是消费者捂紧了口袋,理性消费带来中档消费降级,但高端消费稳中向好,餐饮业仍在恢复之中。”严琦表示。

“目前,重庆正在培育建设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商业发展日新月异。”作为百货零售业的从业人员,龚定玲也有相似感受。她表示,零售业作为和百姓生活息息相关的产业,更能反映市场的冷暖。零售业的业绩回暖在2023年是普遍现象,作为实体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实体零售企业加快打造社交新场景,带来了热腾腾的“烟火气”。

据相关媒体发布的《2024年春节消费数据报告》显示,今年春节期间,美食订单同比增长99%,旅游住宿和休闲娱乐相关订单分别增长了130%和119%。大众点评发布的数据显示,春节假期前五天,全国多人堂食套餐订单量较去年激增161%,异地消费者的订单量更是增长了186%。上海和重庆在堂食消费方面尤为突出,重庆的异地游客堂食订单量位居全国首位,同比增长了230%。

促消费

打造新型消费场景和热点

“理性消费成为主流。”龚定玲表示,当前的消费者更加追求性价比,倒逼零售企业更加注重供应链能力建设、商品性价比和经营能力提升。零售向市场更加细分的方向发展,特别是性价比高的折扣零售、场景体验感强的现制加工型零售和便捷性的便利零售。新兴消费也在快速发展,如银发、健康、便捷、情感、松弛等消费快速增长。

如何让居民更加敢消费、愿消费?

打造消费新热点是关键一招。龚定玲建议,加强政策引导,打造好“文旅商”产业融合。她建议有效利用文化场馆、商业设施、景区景点等载体资源,通过政府推动,实现有形资源共建共用,打造如“文化街区”“手工产业街区”“文商产品营销平台”“潮流快闪店”“城市露营”等新型消费场景和热点。

严琦也认为,要培育新型消费、释放消费潜力。

“新型消费就在居民的衣食住行当中,瞄准刚需提质增效,能够更好激发消费活力。”严琦举例称,如服装,基础作用为保暖,提质增效体现的是个性化的设计和定制等;如食物,提质增效更多体现的是为安全卫生、营养的均衡搭配;如住房,其舒适度、智能化将成为更大考虑因素。此外,还有文旅新消费、国货精品等,都是刚需提质增效的具体体现。

“新型消费反映出百姓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严琦建议,培育新型消费过程中应更加注重质量、更加注重文化、更加注重实用、更加注重品牌、更加注重便捷,“当下的消费者都希望能快速获取消费产品和更好的消费体验”。

就餐饮行业而言,严琦希望政府能够加大支持力度,支持和满足大型龙头企业融资需求;降低餐饮企业的社保负担,允许部分企业按照困难企业的标准缴纳;发放消费券,继续刺激居民消费;及时降低餐饮企业的税费负担;支持餐饮企业转型升级,尤其是数字化转型。(记者 颜若雯 宋婷婷)

扫一扫,分享到手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