贯彻践行总体国家安全观 以新安全格局保障新发展格局
2024年4月15日,是我国第九个全民国家安全教育日,今年也是“总体国家安全观”提出十周年,深入学习总体国家安全观的丰富内涵和现实实践,具有重要意义。
2014年4月15日,在中央国家安全委员会第一次全体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当前我国国家安全内涵和外延比历史上任何时候都要丰富,时空领域比任何时候都要宽广,内外因素比历史上任何时候都要复杂,必须坚持总体国家安全观。”总体国家安全观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顺应时代发展大势,从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战略高度,把马克思主义国家安全理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国家安全思想以及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共产党国家安全的现实实践相结合,创造性地提出的重大命题,开创了国家安全工作新局面,为我们做好新时代国家安全工作提供了根本遵循和行动指南。
总体国家安全观是与时俱进、开放包容的思想体系。2014年在中央国家安全委员会第一次全体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提出政治、国土、军事、经济、文化、社会、科技、信息、生态、资源、核等十一个领域的国家安全。面对国家安全工作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安全领域不断扩展,而后又陆续提出海外利益、太空、深海、极地、生物、人工智能、数据、金融、粮食等安全领域。中华民族的国家利益延伸到哪里,安全保障就跟进到哪里。
总体国家安全观是内涵丰富、不断发展的思想体系。2014年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国家安全委员会第一次会议上提出“五大要素”“五对关系”;2017年,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五个统筹”,后又历经发展,“五个统筹”中除了统筹传统安全与非传统安全、统筹自身安全与共同安全始终没有变化外,其他三个方面的统筹都随着国家安全工作的开展和我们对国家安全工作认识的提高而不断发展。2018年4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届中央国家安全委员会第一次会议上针对全面贯彻落实总体国家安全观,概括了“五个坚持”;2020年12月,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政治局第二十六次集体学习时概括了贯彻落实总体国家安全观的“十个坚持”。党的二十大报告更是首次专章论述国家安全工作,强调“国家安全是民族复兴的根基,社会稳定是国家强盛的前提。必须坚定不移贯彻总体国家安全观,把维护国家安全贯穿党和国家工作各方面全过程,确保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并从健全国家安全体系、增强维护国家安全能力、提高公共安全治理水平、完善社会治理体系等方面作了全面部署。总体国家安全观的内涵不断丰富,涵盖了我国国家安全工作的根本领导、根本宗旨、体制机制和方针政策,为新时代国家安全工作提供了根本遵循。
总体国家安全观是倡导普遍安全、共同安全的安全观。总体国家安全观放眼世界,充分展示了中国致力于加强全球安全治理、推动构建普遍安全的世界环境、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真诚态度,为其他发展中国家维护自身安全提供了中国经验,为变革全球安全治理体系贡献了中国力量。总体国家安全观将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融入国家安全的理论和思想体系中,将化解全人类共同面对的安全风险纳入国家安全的内涵之中,将构建人类共同安全纳入全球性治理与全球安全中。
党的十八大以来,紧紧围绕“以人民安全为宗旨”,党和国家完善国家安全的顶层设计、强力惩治腐败、推动军事改革、全面扶贫脱贫、大力扫黑除恶等,总体国家安全观在现实中得以全面贯彻落实,也在塑造国家安全的现实实践中不断得到锤炼,人民的安全感、幸福感不断提升。
当前我国还面临着严峻的安全风险。国家安全,人人有责。我们必须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始终牢记“安全是发展的前提,发展是安全的保障。”发展是解决我国一切问题的基础和关键。面对高发的矛盾风险,要维护社会稳定安全和发展,建设更高水平的平安中国,必须依靠法治的保障。展望未来,我们将继续深入践行总体国家安全观,高效统筹发展和安全,对标对表“双循环”新发展格局,加快构建“双治理”新安全格局,以新安全格局保障新发展格局。只有人人有责、人人尽责地建设更高水平的平安中国,才能构建人人共享的社会治理共同体新模式,确保人民安居乐业、社会安定有序、国家长治久安。
作者|王东明 【西北政法大学教授,国家安全学院(反恐怖主义法学院)副院长】
编辑|朱苗
审核|常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