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坪坝区人大常委会石井坡街道工委:聚焦“四全”发力 提升基层立法联系点工作水平
自2020年设立基层立法联系点以来,沙坪坝区人大常委会石井坡街道工委深入践行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全过程人民民主重要论述,坚持党委领导、人大主导、群众主体、专家参与,聚焦主体整合、客体覆盖、流程贯通、动力激发,推动基层立法联系点工作质效提增。目前已完成噪声污染防治法、重庆市养犬管理条例等36部法律法规草案意见征询,收集意见建议1890条,整理上报1432条,采纳102条。
一、主体全量整合,打造“三群合一”队伍矩阵。整合专家、社区、群众三大群体,推动力量融合,释放叠加效应。一是专业人士进社驻点。组织法官、检察官、警官、律师等“法律明白人”进社区;建立专家定点联系工作机制,聘请谭启平、秦鹏等专家学者担任立法咨询专家,推动“法言法语”与“民言民语”双向奔赴。二是本土人才梯次帮带。深挖本土人才,招募本地信息采集员633名;注重“老中青”梯次搭配,在老带新、传帮带模式下,培养了一批优秀信息采集员。三是意见征询点面覆盖。以基层立法联系点所在中心湾社区为核心点,统筹联动辖区其他6个社区立法信息联络站,结合代表家站点迭代升级、代表履职双量化考核等工作,以点带面,推动形成更多基层立法示范点、孵化点、普及点。
二、客体全面覆盖,搭建“三会一坊”平台载体。用好开放式漫谈会、意见征询会、问效评估会和“特钢贤人坊”平台载体,切实提升意见征询的广度、精度和深度。一是创新“议”的形式。注重对象开放、场地开放,跨行业、跨地域开展开放式漫谈会,开设“今日说法”“众人说事”“贤人说德”三大系列,鼓励群众积极参与立法,让“群言群语、只言片语”成为立法的“金玉良言”,蘸满“原汁原味”的民情民意。二是拓宽“问”的渠道。以“室内+室外”“线上+线下”“智慧化+铁脚板”等形式广泛征询辖区群众及社会单位的立法建议,推动建议变法条、诉求变现实。定期开展问效评估会,问计、问需、问效于民,让群众全程参与、跟踪问效。三是扩大“听”的半径。深度融合本地基层社会治理品牌“特钢贤人坊”,坚持自治、法治、德治“三治”融合,秉持见贤思齐、贤人治理工作理念,依托红岩岗、纾解角、议事苑、点赞榜、服务社、智慧家六项功能,发动辖区400余名贤人、1.2万余名红岩志愿者服务基层立法联系点。
三、流程全链贯通,创新“三甄三译”工作方法。分步骤做好意见征询各环节的要素甄选和释法普法工作,帮助群众更好理解法条内容,准确表达意见建议。“一甄一译”,由基层立法联系点甄别法规草案是否适宜公开征集意见,确定征集意见的范围后,由共建单位的专业法律人士向辖区立法联络员、信息采集员及群众代表详细解读草案内容及调研重点。“二甄二译”,由立法联络员甄别信息采集点征集到的意见是否准确可行,随后整理上报联系点。上报至联系点的立法建议,在联席会议上由法律顾问、共建单位进行分析论证或作必要补充。“三甄三译”,论证完善后的立法建议由基层立法联系点再次进行甄别,形成立法建议报告并上报市人大相关专工委。待相应法规正式出台,联系点发动共建单位、立法联络员、信息采集员等,面向辖区居民群众宣讲解读,推动法治教育先行一步,深入人心。
四、动力全效激发,施行“四评两兑”激励机制。通过设奖项评榜样、兑积分换服务等方式,激发信息采集员的内生动力和内在潜力,提升意见收集质量。一是积分激励。参照本区“特钢贤人”志愿服务积分制度,信息采集员根据工作表现累积分数,可在签约商家兑换商品和服务。二是效果激励。根据信息采集员提出的立法建议被全国人大、市人大等采纳情况,实施分类奖励。三是综合激励。评选立法意见征询过程中表现突出的信息采集员,进行通报表彰、宣传报道。评选智多星奖、金点子奖、小蜜蜂奖和全能王奖,颁发证书、感谢信和奖杯,通过“小仪式”激发立法意见采集“大干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