黔江区人大常委会:探索推行“四全工作法” 打造践行全过程人民民主基层单元

日期:2024年04月28日 来源:重庆人大

黔江区人大常委会深化落实“两联一述”制度,探索推行全天候听取民声、全覆盖汇聚民意、全方位发挥民智、全链条凝聚民力“四全工作法”,从城市社区先行先试到辖区全面推广,由点及面打造践行全过程人民民主基层单元,推动“基层小单元”展现“民主大气象”。他们的经验做法,可供借鉴参考。

一、创新“线上+线下”履职方式,全天候听取民声。一是融入“网格化”治理。健全“党支部+党员+代表+网格”工作体系,将85名区人大代表编入城区综治网格,实现“代表人人进网格、网格个个有代表”。引导代表主动下沉网格,面对面获取民情收集民意,带动群众积极参与社区治理。2023年全区街道基层治理群众参与率97.8%,同比上升20个百分点。二是建立“双音壁”互动。在人大代表联络站点设置“收音壁”,建立群众意见建议常态化收集机制,实行“点单—定单—领单—晒单”模式,群众随时将需要解决的问题写在纸上贴在“收音壁”即完成“点单”,社区人大代表及时收集整理诉求、建立问题台账即“定单”,街道办事处或区级相关部门“领单”,办结后在“回音壁”“晒单”。如书香门第小区业主通过“收音壁”反映,小区内未安装电动车充电桩,业主私接电线充电,存在极大安全隐患。收到意见后,街道即协调小区物业增设充电桩15个,并在“回音壁”完成反馈,小区业主对办理质效非常满意。三是依托“数字化”赋能。开发“黔江区人大代表履职积分管理平台”微信小程序,开启代表“线上+线下”双履职模式。群众通过手机端一键“下单”,随时随地向人大代表反映问题、提出建议,可通过云平台线上同步“派单”交办,代表联系服务群众“24小时不掉线”。2023年收集群众意见建议1209条。

二、迭代“定点+机动”联系渠道,全覆盖汇聚民意。一是固定日接访。确定每周五为代表固定接访日,联络站按“1名区代表+3名党员”、联络点按“1名区代表+1名党员”分组轮值。二是常态化走访。深化“两联一述”制度,建立代表群众“塔式”联系网络,对联系工作提出明确量化要求,如每月至少完成1次调研。实行代表与选民“双向约见”,筛选选民提出的重难点问题开展现场办公,真正变“请选民进站点”为“让代表走到选民中”。三是不定期会访。每月不定期组织召开议事会议,对选民提出的问题和意见建议进行集中研判。2023年,两级代表接待选民11000余人次,同比上升86%;收集选民意见建议220条,开展议事活动87次,协商解决涉及国资国企、营商环境等各类问题146项,帮助盘活国有资产近5.2亿元,推动黔江中心医院整体搬迁项目落地。

三、重构“议事+评价”参与流程,全方位发挥民智。一是三方共议解题。创新设立“三方议事厅”,引入政府职能部门,建立选民、地方国家机关工作人员、人大代表三方议事协商机制,将代表与选民的“双方对话”升级到“三方共议”,进一步压缩问题从收集到反馈的反应时间,变“听取民声”为“集聚民智”,变“合计问题”为“同题议事”,实现选民积极性与代表履职主动性的协同提升。二是分类办理答题。分类定主体,限时出成果,政府部门能及时办理的,要求直接办理并答复;不能直办的,“点对点”交办,一般性问题一周内答复,复杂问题由联络站约请相关责任部门会商解决。2023年协调解决了小康家园路灯安全隐患整改和车库建设等群众急难愁盼事项470余件,辖区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认同感不断增强。三是结果导向判题。建立办理答复满意率和落实满意率“双满意”评价及复核机制,代表和选民对承办部门的答复和落实情况分别进行满意度评价,不满意件退回重办直到满意为止,有效放大代表与选民共同监督叠加效应。

四、健全“闭环+回访”长效机制,全链条凝聚民力。一是坚持闭环落实。建立“提出建议、及时交办、三方共议、审核答复、反馈评价”全链条办理闭环机制,区人大常委会根据选民意见建议建立答复承诺解决事项台账,组织代表跟踪督办并适时通报进展,办结后开展满意度测评,有效提升建议承办部门的责任心与执行力。二是强化评估问效。对于事关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影响面广、反映强烈的意见建议,在办结前后增加评估问效环节,建立“五长两问”工作机制,即区政府区长、区法院院长、区检察院检察长、区公安局局长、区司法局局长开展见面问和专题问,面向承办部门,办前问时间、办中问责任、办后问成效,确保群众诉求落实到位。三是创新回访督查。定期对代表、选民意见建议办理情况进行全面梳理,动态更新台账。需继续办理的建议意见,进一步明确解决措施、办理时限、目标要求等,点对点、面对面开展跟踪督办和“回头看”,务求做到全过程、真闭环,有效推动文汇社区10余户居民自来水连通、高涧社区350亩优质莲藕基地建设等一批群众关心关注事项得到解决。

扫一扫,分享到手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