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仁全:让教育“继续”下去

日期:2024年04月29日 来源:重庆人大

一个春日晴朗的午后,渝北区人大代表、重庆市高级联合技工学校校长李仁全走出食堂,不断有学生和他打招呼。听孩子们热情地喊着“李爸爸”,他跟往常一样,笑呵呵回应每个人。

“学校6000多个学生,都像我的孩子。很高兴,每天看着他们成长,也分享他们的喜怒哀乐。”李仁全说。

在年近60岁的李仁全的记忆中,他的职业生涯总是和学生联系在一起。而这些学生中,更多是和“普高”失之交臂的孩子。

立志:长大后成为“你”

1963年,李仁全出生在一个有6兄弟姐妹的大家庭。他排在中间,上有姐姐、下有弟弟,对家里最深刻的印象就是“穷”。

“我们那个年代的孩子很少有调皮的,但我是个例外。”李仁全回忆说,他曾在小学时因为课业不好被老师开除,后来又因为“不服气”,硬生生在校门口蹲守了两年。

“那两年里,我每天硬着头皮去学校。在家里人看来,我按时出门、按时回家,也就不知道我被开除的事。直到有一天,被学校的敖校长发现,问我为什么不上课还在校门口晃,把我带回了教室。”李仁全说起这一段经历,内心仍然感慨不已。

李仁全感觉自己用两年时间做了一个梦,但他又清晰记得,敖校长用温暖的大手牵着他回到班上,并记住了他的名字。

在那个年代,没有推荐信就读不了初中,“消失”的两年让李仁全错过了小升初的机会。

李仁全没有放弃。他找到父亲商量,希望其出钱让自己读初中,小两岁的弟弟看李仁全渴望继续学业,也帮着下跪求父亲。

“我弟弟跟父亲说,我不能读初中的话,他也不读了。”李仁全说,兄弟俩感情一直很好,这一次是他真正感受到“兄弟齐心”。

可是,家里这么多孩子,经济条件又不好,哪有钱给李仁全继续读书?最终,弟弟带着他这个哥哥去了自己就读的中学。

“不知道该不该相信命运,我在中学又碰到了敖校长。”李仁全说,这一次,他主动跑上去抱住敖校长。

敖校长一眼就认出了他:“又是你这个娃儿,上课铃都响了,你还不进教室?”

瞬间,李仁全眼眶红了,他不知道该怎么回答,只能一直眼巴巴地看着敖校长。

不等他回答,敖校长对一旁的班主任说,“你把这个娃儿领到你班上去,他叫李仁全,特别聪明。”

“他是哪个班的?”班主任问。

李仁全顿时紧张得手心冒汗,敖校长却说,“现在他是你们班的了。”

就这样,李仁全再一次被敖校长领回到充满希望的求学路上。

这一段记忆,深刻地印在李仁全脑海里,每回想一次,他的眼眶就红一次。

“因为晚了两年进初中,等毕业时恰好遇上中、高考恢复,这也算是我的幸运了。”后来,李仁全凭借自己的努力,顺利考上了高中、大学。

大学毕业后,把“像敖校长那样教书育人”这个想法埋藏多年的李仁全,终于成为了一名人民教师。

创业:让教育能够“继续”

1992年,做老师多年的李仁全,开始扶持学生。

“那时候,有些孩子成绩好,但家里没钱,无法继续求学,我会想尽办法让他们读下去。”李仁全说。

其实,早在上世纪80年代,李仁全就利用零碎时间赚钱,供穷孩子读书。

“知识改变命运啊!”李仁全说这句话时,目光灼灼,仿佛想起了曾经的自己。

2000年,李仁全成了西南师范大学的一名老师,负责继续教育。

在随后的三年时间里,继续教育为李仁全带来了人生中的第二大“冲击”——形形色色的孩子走上继续教育这条路,但大众对继续教育的认识存在偏差,甚至有学生认为读职校是低人一等,有的家长认为读职校是虚度光阴。

“什么是继续教育?说白了,就是让考不起大学的普高生继续学习,让考得不好的学生学门技术。”李仁全说。

实际上,“继续教育”这个概念,从进入中国到获得初步发展,整个历史还较短。

“长期以来,受传统教育思想的影响,大家普遍还是更注重普通教育。”但在李仁全看来,继续教育和普通教育的实质都是培育人才,“现在社会更看重人的文凭和学历,容易忽视人的能力和内在素质。”

2003年,李仁全果断辞去工作,用几十年的积蓄加上房产抵押贷款,创办了北碚飞达职业技术学校。

彼时,学校建在北碚的一个荒坡坡上,只招到34个学生。因为资金有限,算上李仁全和弟弟,教职工一共才6个人。整个校园只有两个厕所,一个男厕、一个女厕。

“但这些都没有动摇我创办学校的初衷。”李仁全说。

开学第一天,李仁全拿着扩音器,慷慨激昂地讲述办学理念。他想让这个充满豪言壮语的开学典礼,成为学生们好好学习的底气。

“周边居民投诉我大清早太吵,还专门跑来看笑话,说我们这个学校30多个人也搞这么阵仗。”如今,李仁全回忆起其中细节,当成趣事聊着,似乎心酸已成过眼云烟。

每天早上6:30,李仁全会准时出现在操场领跑。他认为,读书固然重要,有健康的身体才是“打好第一枪”。

“我是办学,不是办班。我是为了让这些娃儿学到东西,昂首挺胸地走出去,不是让他们简单混个文凭。”李仁全说。

2015年,“穷”了十多年的飞达职业技术学校开始有了起色。

也就在这个时候,重庆市联合职业学校找到李仁全谈“融合”——把“飞达”团队带到“联合”去,为“联合”注入新鲜血液,李仁全还是校长,可以坚持自己的办学理念。

细节磋商历时两年,最终李仁全带着“飞达”团队加入“联合”,也成就了现在的重庆市高级联合技工学校。

为师:不止传道授业解惑

新的学校落成,新的教育理念也诞生了。

“要让没有工作的孩子能工作,有工作的孩子干好工作。”这是李仁全在第一届开学典礼上的讲话,也成了往后每一届开学典礼上的经典口号,让每个学生听了都热血沸腾。

但是,职业学校办得再好,依旧无法让有些人完全摘掉“有色眼镜”。仍有人认为,职校学生就是“既难教又难管”。

“很多职校生的自卑感很强,所以我们首要任务是培养学生的自信。”李仁全说,职业学校在教学生技能时,一定要把育人放在第一位,为此他提出“融情教育”理念,要求全校教职工用爱和责任陪伴孩子成长。

在重庆市高级联合技工学校,印有“有困难找校长”“吃不饱饭找校长”字样的牌子随处可见,李仁全的手机号码和微信二维码还用了加粗字体。

“我希望学生任何时候都能找到我,不管是成长中遇到的问题,还是生活上遇到的难题,我愿意时刻为他们提供帮助。”对此,李仁全不是说说而已,如何与父母沟通、学习有瓶颈怎么办、成长过程中有什么困惑……只要学生提出来,他都耐心解决。

李仁全的付出,开始有了收获。

2024年春节前夕,李仁全收到一封来自学校22级幼教专业7班学生的信,笔墨间渗透着对他和老师的感恩、感激之情:“亲爱的李爸爸,感谢您为我们提供如此优越的学习环境,感谢您给我们展示自己的机会,感谢您对我们的关心和关爱。您的关怀和呵护,使我们感到无比的幸福和满足;您的教诲和帮助,让我更加坚定了勤奋学习、力争上游的信念。”

“来这里之前,我从没想过校长可以如此亲切,还会问我们吃饱没、冷不冷。”这名正在校外实习的学生还在信中写道:“向李校长报告,我进步了,其他同学也进步了,没有让您失望!”

“不过,我也想说,我发现您的脸上写着疲惫,眼神少了光,步履不再矫健。我感到很心痛,希望您一定要注意身体。因为学校还需要您,同学们还需要您!”

这封信,李仁全一直收在办公桌的抽屉里,时不时拿出来看看,每次都会潸然泪下。

“孩子们觉得有我这个校长是他们的幸运,其实有这群孩子,才是我的幸运。”说这句话时,李仁全又红了眼眶。

呼吁:不以学历论高低

为了让学生增长更多见识,李仁全带他们去慰问帮扶的困难学生、到石船镇开展反诈宣传、到社会上去参加社会实践。

为了从各方面提升学生的自信,他还组织搭建各类竞赛平台,开展各项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鼓励学生尽情彰显个性、施展才华。

为了培养学生有过硬的专业技能,他聘请国家级技能大师于建友等专家来校授课,并紧跟市场人才需求开设城市轨道交通运输与管理(高铁方向)、电梯工程技术、新能源汽车检测与维修等专业课程;带领学校投入大量资金购置高铁、飞机等模拟教具,提高教学效果。

“跟以前相比,现在职业教育的办学质量、办学条件好了很多,但仍存在与产业发展不能很好衔接的情况。”李仁全表示,如何配合国家、企业培养出真正的技术型人才,是职业教育学校需要努力的方向。

近几年,李仁全致力于推进产教融合,为用人企业定向培养人才。通过与企业合作开展职业教育、实习、培训等各种形式,帮助学生更好地适应市场需求;开展知名企业实习、项目实训、工程实践等活动,让学生深度参与实践,提高学生的实操能力和创新能力,为学生未来的职业旅程打下了良好基础。

如今,北京地铁、重庆轨道交通、成都轨道交通、广铁集团、首都机场集团、长安福特等知名企业均有联合技工学校学生的身影,其专业技能也得到用人单位的认可和肯定。

当选渝北区人大代表后,李仁全仍旧没有忘记“职业学校校长”这个身份,多次在渝北区人代会上为职业教育发声,建议用人单位重能力,在招录选聘、岗位安排、薪酬确定等方面进行科学考量,对职业技术学校毕业生和普通高校毕业生一视同仁。

“职业教育任重道远,我愿意为此贡献自己的微薄之力。”李仁全深信,随着社会对职业教育认可度的提升,“偏差”终会消除,高质量职业教育在源源不断地输送优质技能人才的同时,亦将书写更多“技能改变人生”的精彩篇章。

 

记者|周晏如

编辑|朱苗

审核|常畅

扫一扫,分享到手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