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州区人大常委会:坚持开展代表问政工作 深入推进全过程人民民主基层实践

日期:2024年04月29日 来源:重庆人大

近年来,万州区人大常委会紧扣“四个机关”定位,深入践行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全过程人民民主的重要论述,连续6年开展代表问政工作,取得明显效果。他们的做法,可供借鉴参考。

一、精选主题,明确主体,统筹做好活动谋划。建立“三线并举”问政主题征集模式。畅通区人大代表小组提议、代表建议重点事项、信访集中事项三条渠道,梳理全区工作中的共性问题、代表群众关注的热点问题和群众直接向区人大常委会反映的突出问题,每年年初形成选题建议,提请主任会议研究;主任会议从中选出区委有要求、政府有承诺、群众有呼声、工作能落实的重点民生事项,确定为问政主题,纳入常委会年度工作安排,人事代表工委及相关专工委全过程指导实施。明确以区人大代表小组为问政主体的工作模式。区人大常委会根据与主题的关联性和工作需要,指定一个或多个区人大代表小组作为问政主体;问政主体代表小组负责制定活动方案,明确问政对象、日程安排、风险研判、结果运用等方面,经区人大常委会审定后实施。6年来,先后围绕万安菜市场经营管理及周边环境综合整治、龙宝河黑臭水体整治工程项目房屋征收拆迁工作、长江十年禁渔、江南水厂建设、城区集中治丧、五桥河流域综合整治开展问政,始终把人民群众满不满意、高不高兴、赞不赞成作为检验工作的最高标准,充分彰显了人大工作的人民性。

二、深入调研,当面问政,有力回应群众关切。建立“三步走”调查研究机制。开展调研前,组织问政主体代表小组集中学习,邀请专家学者进行法律法规和政策解读,确保代表对工作背景和具体要求了然于心;调研过程中,通过集中或分组调研、实地暗访、委托第三方走访、部门座谈会、群众院坝会等形式,积极推进人大协商,全面掌握工作底数和群众的真实想法;调研结束后,召开代表小组会议,梳理收集的意见建议和发现的堵点难点,形成问题清单提交问政会议。建立“当面问答+当场反馈”问政会议机制。会议期间,代表逐一提问,向区政府有关部门“面对面”问政,“呛味辣味”全场不断,“红脸出汗”成为常态;区政府一个或多个相关部门主要负责人,直面问题、无稿作答,当场作出限期整改承诺;问答结束后,代表现场点评,区政府分管领导表态发言,区人大常委会主要领导提出整改要求。

三、全程跟踪,持续问效,确保整改落到实处。抓实责任分解。问政会议后,区人大常委会会同区政府组织召开整改工作专题会,围绕问政问题和整改承诺,形成整改落实总体方案;整改责任单位认领任务,分别制定步骤到事、责任到人、日程到天的整改落实子方案;整改落实情况纳入区委对全区各级各部门年度综合目标考核内容,由区人大常委会负责考核。抓实整改督促。整改期间,问政主体代表小组和有关专工委对照整改方案不定时现场监督,实时了解工作进展,提出建议意见;区属新闻媒体跟进报道,营造合力监督整改、助推整改的浓厚氛围。整改时限到期后,问政主体代表小组和有关专工委逐处实地检验成果,相关部门单位负责人现场汇报情况,并接受代表的进一步询问,让整改事项“事事有着落、件件有回音”。6年来,监督办成了一批过去“办不了”“办不好”的民生实事,如2020年问政长江禁渔令落实情况,通过代表问政监督推动,在充分保障渔民利益的基础上,助推全面完成周边62艘渔船的退捕协议签订、渔船网具回收等工作,万州区提前半年实现渔船渔民清零目标,成为全市最先完成退捕任务的区县。抓实长效监督。建立上年度问政事项“回头看”机制,对整改情况“二次检验”,对存在问题“二次摸排”,坚决防止整改问题反弹;对于整改推进不力或问题反弹明显的,责成相关部门作出说明并进行“二次整改”,直到问题彻底消除为止。一批推进乏力的事项通过“回头看”打通了梗阻环节,如2023年区人大常委会在对上年度问政的城区集中治丧工作开展“回头看”时发现,工作推进情况整体滞后,区人大常委会结合正在开展的第二批主题教育要求,将其纳入负面典型案例重点督促整改,经过区人大常委会领导多次带队督导、一抓到底监督,存在的问题得到有效解决,相关工作正有序推进。

扫一扫,分享到手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