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南区石龙镇人大:积极推行“季会制” 激发人大工作新活力
为进一步贯彻落实市人大常委会《关于探索推行乡镇人大“季会制”的指导意见》精神和区人大常委会关于开展镇人民代表大会“3+N”会议制度试点(每年年初、年中、年末至少举行3次会议,并根据工作需要另外举行N次会议)相关工作安排,巴南区石龙镇人大积极争取区级试点,建立健全闭环运行机制,落实相关会议制度,不断激发人大工作新活力。
聚焦会前谋划准备,为会议“定好调”。一是聚焦选题谋划环节,提升会议“精度”。围绕中心制定会议计划。围绕镇党委中心工作,结合镇情实际,形成镇人大年度工作要点,确定在年初、年中、年末举行3次人代会,实现对5项民生实事和6项专项工作的全过程监督,助推中心工作落地落实。根据需要确定会议频次。兼顾规定性与灵活性,2023年根据工作需要,在3次固定人代会之外加开2次会议,有效加强对政府专项工作的监督。紧扣民生设定会议议程。践行全过程人民民主,经代表收集、民主议事、主席团商议、党委研究、人代会审定等程序,将乡村振兴、人居环境整治等群众关心关注的5大领域热点难点事项融入会议议程,会议内容更加紧贴民生实际。二是聚焦调研组织环节,提升会议“厚度”。现场查看求“实”。组织代表开展集中视察和专项视察6次,实地了解智能大棚建设、高标准农田改造等6项重点项目开展情况,有效掌握第一手资料。走访调研求“广”。组织代表深入选区和项目实施地开展调研,入户走访群众300余户。座谈交流求“真”。聚焦议题内容,组织相关部门及熟悉相关业务、具备相关专业知识的代表和群众开展座谈交流5次,要求各部门在会上交流时不照本宣科,鼓励说实情、讲干货。
聚焦会中审议测评,让会议“发好声”。一是聚焦审议环节,提升发言“深度”。围绕审议内容,组织代表开展相关法律法规、理论政策专题学习和培训3次,推动审议发言于法有据。审议中,既围绕重点难点热点问题进行定向询问,又鼓励代表根据掌握的情况自由发问,提升审议质量。落实公民旁听制度,将“民意堂”搬到会议现场,群众可通过申请、推荐和直接邀请等方式参与旁听。已组织22名群众旁听会议,收到相关意见建议12条。二是聚焦测评环节,提升监督“力度”。根据专项工作报告、工作评议、专题询问、履职评议等不同测评内容分类制定测评标准,每次会议根据主题和工作实际选择2—3项工作开展测评。量化确定等次,按“非常满意、满意、基本满意、不满意、弃权”进行评价,分别折算成100分、80分、60分、40分、0分,再按平均得分换算成等次,90—100分为“非常满意”、80—89分为“满意”、60—79分为“基本满意”、59分以下为“不满意”,确保评价量化可视。测评结果经大会主席团审查后在闭幕大会上公布并及时向社会公开。测评结果为“不满意”的,被测评主体在下次人代会上作整改报告并开展二次测评。
聚焦会后跟踪督办,为会议“收好音”。一是聚焦督办落实环节,提升办理“效度”。全程督办。办前形成会议评议意见和代表建议意见交办清单,逐件明确承办部门,确保会后交办落实到位;办中常态跟踪承办单位与代表见面沟通的频次和进度;办后注重问题的解决效果和代表的满意度反馈。联合督办。建立“书记领衔、镇长领办、人大督办、部门办理、代表参与”的联合督办工作机制,把2023年收集到的33条代表建议与美丽家园建设、路灯升级等5项民生实事项目结合起来,推动代表建议办理和民生实事落实协同高效。专项督办。针对群众特别关注的建议或是代表年年提、承办单位无正当理由却一直没有办理到位或办理情况代表不满意的建议,进行专项督办,通过召开联席会议沟通困难问题、加强向上汇报争取支持等,确保件件有落实。二是聚焦反馈沟通环节,提升结果“亮度”。线上依托中央、市级、区级、镇级四级新媒体平台发表代表履职、经验介绍、成果宣传等文章22篇;线下通过政务公示栏、印发文件等方式公布会议结果3次。要求代表建议承办部门和民生实事落实部门压实责任到岗到人,办理进度定期反馈代表,并定时报告镇人大。将专项工作满意度测评不合格、代表述职结果不满意、代表建议办理不到位等情况列入会议问题清单,由镇人大提出再次办理意见建议或由责任主体自行提出整改措施,限期完成,并在下一次人代会上进行整改情况汇报,倒逼问题有效解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