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市人民政府关于《重庆市人大常委会对〈重庆市人民政府关于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情况的报告〉的审议意见》研究处理情况的报告

(2024年3月27日在市六届人大常委会第七次会议上)
日期:2024年06月27日 来源:重庆人大

市人大常委会:

2023年7月25日,市六届人大常委会第三次会议听取和审议了《重庆市人民政府关于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情况的报告》。2023年8月25日,市六届人大常委会第十次主任会议审议通过了《重庆市人大常委会对〈重庆市人民政府关于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情况的报告〉的审议意见》(以下简称《审议意见》),精准指出我市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以下简称“双一流”建设)在统筹力度、梯次布局、师资引培、科研水平、社会服务、经费保障等6个方面存在的差距,并提出明确指导意见。市政府高度重视,对照《审议意见》逐条查找问题症结、逐校收集困难建议、逐项制定改进措施,将“加强统筹协调”“改善支出结构”作为及时改进的工作重点,将“优化梯次布局”“提高科研水平”“加强师资引培”“加强社会服务”作为持续推进的工作重心。现将《审议意见》研究处理情况报告如下。

一、进一步加大政府统筹力度

(一)强化分工协作。一是完善责任体系。召开第二轮“双一流”建设工作推进会议,进一步明确市教委牵头统筹推进“双一流”建设、市科技局持续深化科研管理机制改革、市人力社保局稳妥推进人才发展机制改革、市财政局不断完善经费保障机制改革,并制定工作目标、推进时间和责任分工。二是完善协调机制。明确每年定期召开工作推进会,通报建设进展、协调重大事项、实施“赛马比拼”。完善基于指标体系达成度的目标考核机制,强化过程管理和监督评价,根据指标体系达成度进行中期检查和考核验收。

(二)突出投入重点。一是严格落实“两个只增不减”。2023年,市级财政下达3.44亿元学科建设专项引导资金,并按与中央下拨专项资金1∶1的比例下达重庆大学和西南大学“双一流”建设奖补资金(重庆大学2.05亿元、西南大学8060万元)。二是系统谋划学科发展。围绕教育强市建设规划编制,开展学科建设调研及规划编写,着力加强政策储备和长远发展布局。三是实施学科建设培优扶强。改变“撒胡椒面”式投入方式,明确学科建设专项引导资金聚焦支持西南政法大学法学、重庆医科大学临床医学、重庆师范大学数学等9所市属高校25个学科建设,力争在下一轮国家“双一流”建设入选名单中实现市属高校“零”的突破。

二、进一步优化学位授权点梯次布局

(一)抓好学科专业梯队建设。一是打造学科“高原”。深入实施“十四五”市级重点学科建设项目,围绕256个市级重点学科开展中期考核,强化过程管理,检验建设成效,促进全市学科建设水平整体提升。二是打造学科“高峰”。在完成首轮市级一流学科建设专项的基础上,开展第二轮市级一流学科建设专项,遴选56个学科进入建设名单,积极打造示范性、引领性的学科建设样板间。2024年第一季度全球ESI学科排名数据显示,我市73个学科进入前1%;7个学科进入前1‰,较2023年第一季度新增3个;1个学科进入前1‱,成为西南地区高校首个进入的学科。

(二)加大学位点培育建设力度。一是加强校级培育。充分发挥高校建设主体作用,引导高校重点培育185个具有晋升潜力的学位授权点,优化资源配置,加强条件建设,以学位授权点质量提升牵引数量增长。二是加大争取力度。积极向教育部对接争取,支持重庆工商大学和重庆理工大学两所市属高校申报博士学位授权单位。推动重庆中医药学院正式招生,支持开展学位点平移工作。加快建设长江生态环境联合研究生院,落实新增专项博士招生计划50人。2023年,全市市属高校博士招生计划首次突破1000人。三是做好学位授权审核工作。发布申报指南,开展专家评审,召开市学位委员会全体委员会议审议表决推荐名单,力争2024年新增博士学位授权单位1—2所、硕士学位授权单位1所,新增一批高质量的博士硕士学位授权点。

三、进一步加强高层次师资引培能力

(一)完善人才发展政策措施。贯彻落实全市高校人才工作座谈会精神,制定分工方案,分解目标任务。印发《关于加强高校国家战略人才储备工作的通知》,指导高校加快引进海外人才、建立战略人才培养梯队。印发《进一步优化高等学校高层次人才队伍支持措施》,从大力延揽战略科学家和领军人才、积极吸引海内外博士来渝创新创业、深化产教融合培养卓越工程师等方面制定十条硬核举措。

(二)大力实施人才招引行动。制定《新重庆引才计划高校专项实施方案》,成立工作专班,建立“周报告、月调度、年考核”工作机制,组织10所高校的13批团组赴海外开展中外合作办学洽谈与引才工作。目前,全市高校首批引进顶尖人才3人,首批引进海外高层次人才23人,9人进入“渝跃行动”快响通道。

(三)持续优化人才发展生态。落实人才支持经费9565万元,核增市属高校年度超额绩效及追加单列绩效工资,申报追加单列492名高层次人才执行市场化薪酬。2023年,全市高校人才工作取得新突破,全职两院院士新增2名,累计达到18名;入选长江学者奖励计划、万人计划、国家杰青、国家优青、海外优青等国家人才计划人才达到78人;高校国家级人才达到675人。

四、进一步提高科研水平

(一)深化科研评价改革。一是推进科研分类评价。出台《关于深化高校科研评价改革的指导意见》,针对不同类型、层次、发展阶段的教师和科研工作者制定评价办法,坚决破除“唯论文、唯职称、唯学历、唯奖项”倾向。二是创新科研评价方式。在各类科研活动中推行代表性科研成果评价制度,在对市级各类科技创新平台、科学技术计划项目、创新研究群体(团队)的验收和评估指标中,提高具有重大学术影响、取得显著应用效果、为经济社会发展和国家安全作出突出贡献等高质量成果的考核评价权重。2023年,重庆大学黄晓旭教授团队作为第一完成单位和第一通讯作者在《Science》发表最新研究成果,重庆交通大学易志坚教授牵头攻关的“沙漠土壤化”生态恢复技术获得“为地球奋斗奖”保护和恢复自然风貌奖项第二名。

(二)加大资助支持力度。一是创设联合基金。设立重庆市自然科学基金创新发展联合基金项目,市教委、市科技局和高校按照1∶1∶2的比例共同出资8000万元开展有组织的科研活动,加强基础研究和联合攻关,为国家级项目申报奠定基础。二是落实财政奖励。对有国拨经费到账的国家级重大项目的牵头高校,予以实际到位国拨经费3%的财政奖励,每个项目最高奖励100万元,每个学校最高奖励1000万元。三是开展考核问效。将高校获批国家级项目情况纳入绩效考核范围,与绩效拨款、招生计划、科研要素布局、学科评估、领导班子考核等挂钩。2023年,全市高校新增教育部科研创新平台10个、教育部重点实验室5个、教育部医药基础研究创新中心3个、“111计划”引智基地2个;新增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杰出青年项目4项、经费1600万元,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优秀青年项目12项、经费2400万元;国家储能技术产教融合创新平台落户重庆,超瞬态实验装置、种质创制大科学中心、重庆国家应用数学中心等科技基础设施加快建设。

五、进一步提升社会服务能力

(一)强化产学研深度融合。一是加强需求对接。组建重庆市高校人才培养支撑“33618”现代制造业集群体系重大课题研究工作组,召开高校学科专业建设对接“33618”现代制造业集群体系培训会,推动高校人才培养与发展需求对接联动。二是加强校地合作。成立高校科技成果转化服务中心,推动建设3个国家大学科技园、6个市级环大学创新生态圈和260个校级科技成果孵化机构,聚集设施设备、创投资本、专业服务等创新要素,促进科研成果就地转化。三是加快卓越工程师学院建设。支持重庆大学国家卓越工程师学院落地运行,与四川省共同申报创建成渝卓越工程师创新研究院。开展市级卓越工程师学院建设试点,遴选首批5所高校进入试点名单。四是加快现代产业学院建设。召开全市产学研合作暨现代产业学院建设工作会议,高标准建设2个国家级现代产业学院,开展24个市级、校级现代产业学院中期验收。2023年,教育部部长怀进鹏、副部长吴岩赴我市现代产业学院调研并给予高度评价。

(二)强化成果转化能力建设。一是搭建转化平台。加快建设重庆市高校科技成果转化中心,推动跨区域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深度融合。组织高校参加“一带一路”科技交流大会、智博会、2023国际产学研用合作会议,积极参与国际交流合作与协同创新。二是拓展横向合作。举办“双百双进”对接行活动,组织386个博士教授团队、753个高校科技成果、市属国企112项需求参与对接,开展校企走访、成果发布、赴京津沪和粤港澳大湾区拓展“朋友圈”等活动100余场次,推动10余所高校与市属国企达成意向合作。2023年,成功孵化高校首家科创板上市企业——西山科技,推动重医海扶公司筹备上市;重庆大学智能精密传动与驱动系统相关技术转化金额达5000万元,重庆文理学院抗癌新药PZ-1转化金额达4800万元,高校单项科技成果转化金额实现新突破。

六、进一步优化“双一流”建设经费支出结构

(一)严格规范资金使用。一是开展资金测算。精准掌握高校在学科建设、人才培养、科学研究、高层次人才引育等方面的资金支出规模和结构,科学测算资金支出效率。二是完善管理办法。出台《在渝部委高校“双一流”建设资金激励暂行办法》《重庆市市属公办普通本科高校学科建设专项引导资金管理办法(试行)》,明确专项资金应用于与受支持学科有关的,有助于提升该学科整体实力的师资队伍、平台建设、科学研究、学术交流、人才培养等方面,减少一般性开支。

(二)切实加强绩效管理。一是强化资金内控。设定“双一流”建设奖补资金和学科建设专项引导资金总体绩效目标,要求高校制定校级层面绩效目标和学科经费管理办法,加强对专项资金及自有配套资金的管理、使用和内控,及时开展绩效自评。二是加大专项投入力度。安排2325万元财政专项资金用于引导、奖励、支持大学生创新创业活动,对有创业意愿的大学生给予指导和支持。2023年,我市成功承办第八届中国国际“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并获金奖27个,获金奖总数居全国第三、中西部第一,且超过往届总和,重庆大学获金奖数量居全国第一。

特此报告。

扫一扫,分享到手机